第83章 山高人为峰(1 / 1)

眷恋 李永海 1524 字 8天前

闲暇,与朋友谈古论今,发现古人对登山情有独钟。许多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诗词曲赋在登高过程中孕育而生。常言道,站得高看得远。眼界宽了,目光远了,胸襟便更宽广了。中国名山多,登山佳作更是俯拾皆是。孔夫子的“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人豪气万丈,心中天地阔。山川毓秀钟灵,是天地间精华所在,历代之人很少有不爱登山的,一旦有了机会游览,又兼具文采情怀,就多会留下或长或短的文章。“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曾写下了“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着名诗篇。这样久了,山川便变得越来越厚重,越来越斑斓,因为其间蕴结了太多人的情感。面对同一座山,而每一个人却有截然不同的感受。既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豪迈,也有“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感悟。刹那间光彩熠熠。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古人心思浩瀚,所以登山不只在看山,大多数借景抒情。人的家国情怀、兴衰寄慨,全都寓于其中。更有人跳出窠臼,挣脱忧乐欢愁,径直从山川之间读出了大道哲思。

现代人也喜爱登山,名山大川间总是熙熙攘攘。可惜的是,他们似乎少了点超逸山水的情怀,少了点不惧险远的气概,也少了点寄情问道的意味,常常只是奔着景点而去。从山脚下一缆车坐到山顶,在庙坊廊宇下拍张照片纪念,便又匆匆赶往下一个地方。因此,山还是那座山,人还是那个人,但那些入世的忧乐、出世的思考、哲人的低语,却似乎统统潜入了地底,再难找寻。我们的社会和人生缤纷多姿,可为倾心的事情很多。一个人历经了生活的疼痛和苦难,抵御了这纷扰尘世中的各种**之后,依然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密码。现实生活中,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能再去唱歌、跳舞,不过可以选择一个宜人的天气,邀上好友一起去登山。在更高处,看白云飘飘,群鸟飞过。站在那里,看着更远的地方。因此,我们追求的人生境界,就如登山。站多高,就能望多高。

陶潜有诗云: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时逢佳日,我也孕育一份诗情,晨起登临豫皖边的一座大山。

出固始县城向东走,过了小镇分水,到了泉河乡,朝北望,会遇见一座突兀的大山远远迎上来。旁边滔滔不绝的泉河水在默默地向东流去,滋润着万亩良田,又悄悄把蹉跎的岁月带向悠远。这座不是很巍峨的大山,似乎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发神奇,愈发让人向往了。

这座大山,有一个令固始人和闽台人心生敬意的名字:安山。它又称安阳山或浮光山,是大自然送给豫南固始人的瑰宝,因处固始城之东,民间俗称东大山,系大别山余脉,东入安徽霍邱县境内。正因为有了安山的气候屏障和泉河水源滋养,才有了固始的风调雨顺,也才有了唐初魏敬夫人的绝代风华,她是唐代“开漳圣王”陈元光的祖母,后来更有了大山奶奶庙(又称云霄庙)的传奇,千百年来香火不断,故有“三省十县祈拜圣地”之称。安山承载着悠远历史,就如仁者厚重不迁,君子怀才不言,想想也是非同寻常。

如今的固始人,对安山那是一个崇拜呢,迎春花刚开就要到山上来植树。秋雨刚过,就要到山上去收获,尤其是农历十月十五庙会,很多人一大早就上山烧香祈福,也就是图个吉祥呢。

一阵秋雨过后,远山近水,晓霁雾漫,山径唯见近前的枫树,殷红如滴,娇艳诱人。因山路崎岖,车辆不容易到达,我们把车辆停在山脚下,呈现在眼前的是连绵起伏的大山。没想到这里的山,是这样的独特,这样的美!石头,是自然界恩赐于人类的天然瑰宝。《论语》曰:“山无石不威,路无石不坚,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庙无石不灵,斋无石不幽,居无石不雅。”

路边有几块石头,极像一个个石凳子,就在摆放在山道路草丛边,让走累的人坐下来小憩。

在空寂的山间趋步缓行,偶尔停步,但觉山色景致原来是这样熟悉,山中不时出现的鸟雀又是那么轻盈,在林间一飞而过,我们始终被一种诗意所鼓舞,顿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感。

站在半山腰俯瞰,只见山野的空旷辽阔之美随着高度与角度的转换呈现不同的风景。山中有一处地方深深吸引我的目光。那是一处军事设施,有一个很长很深的防空洞,还有几排已坍塌失修的老营房。曾经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驻守着空军雷达部队的一个分队。那时,战士们嘹亮的军歌震飞了林间的小鸟,欢快的身影映红了天边的云霞。

也许曾经有过从军的经历,我不禁生出感慨。当年驻守在这里的军人们,是那么年轻,充满朝气,为了国防事业,默默奉献着青春和热血。面对几乎与世隔绝的大山,他们选择与孤独相伴与寂寞相守……甘于过着“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的寂寞生活。他们的这种精神境界是多么令人敬佩啊!

时过境迁,部队撤走了。防空洞和营房已被废弃,不见当年的模样。而寂寥的山中,乔林茂密,松杉森森,林海茫茫。一片风清尘敛,山静似太古。

我们沿着一条隐隐约约的山径快步而行,欲在中午时分登上山巅,一览秋阳当空,云海浮动之美。为了缓解大家上山的苦闷,一位家住附近的朋友讲起了关于安山的一些故事。山路盘延而上,一路上听着朋友的讲述,我们不知不觉就登上了西山顶,视线所到之处全是蓝天白云,还真有“人在天上”之感。大家欢呼雀跃,有的人摆好姿势,或蹲,或立,风格各异……同行的一位漂亮女子情不自禁张开双臂,似乎欲将此美景抱在怀里。微风吹拂,只见她的衣衫飘袂,如轻云出岫,霞蔚初透……有个小伙子拿出了手机,变换着动作,殷勤地给她拍照。大家纷纷效仿,顿时拍照声闪烁不停。仿佛广阔的山林交响,有似激昂的旋律,把生命搏击的**推向高峰;有似持续的级进,彰显天地的广阔与绵远;还有的似千万个跳跃的音符在漫漫的云海之上……群山簇拥,小镇就坐落在山脚下。仿佛一伸手,就能摸着大山;一抬头,就能撞着大山。山上,树木挺拔、高大、茁壮,装点得这里的山繁茂葳蕤,郁郁葱葱。山间树木蓬勃苍翠,使得山下的小镇似一首清雅又浓郁的小诗,古朴、宁静、恬淡、悠然,心里自是喜悦的。今天,我捧着一颗虔诚心来,沐浴着**然山风,思古怀想,也放眼开来,尽情欣赏,已不负江山如此多娇。北岛在《青灯》一诗中坦言道:“穿过残垣断壁苍松古柏,我们来到山崖上,沐浴着夕阳,心静如水,向远方眺望,其实啥也看不到,生活的悲欢离合远在地平线之外,而眺望是一种青春的姿态。”只有亲身实践,攀登到山顶,才会看到那云海茫茫,只属于你的最美的风景。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所以说,山高人为峰。是不是这样,你觉得呢!

沿石径至东山顶,大山奶奶庙已至眼前。庙里不断有人进进出出,全是满脸的虔诚。远瞩层峦叠嶂、云海浮动,安山神灵般的清音已使我独沉湎于峰巅,如酣如醉……我豁然幡悟:魏敬夫人不啻为绝顶燃起生命的绝唱,她更是安山昂扬迸发的神采和精魂。站在山下,永远不知山的高度。如果登上山巅,一览山小的感觉油然而生,这证明你的位置已经很高。倘若需仰视才能看见对面的山顶,说明高度还不够。如果恰好能平视对面山顶,那是因为你的高度与它相同。平实的生活,如水的日子,可以从登山中体味出人生的痛苦和欢乐,因而成为我们每个人心中温暖的所在。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也不愿总是站在低处,看时光匆匆。我需要登高,需要望远,看鸟儿鹊儿从身边飞过,然后,对蓝天作一次灵魂的深呼吸,我需要从精神的高处带回一些白云,擦拭我琐碎而陈旧的生活,擦拭缺少光泽的内心。

“树影读石静,花摇香有声。”日西斜,当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安山的时候,临窗眺望,山上流云涌动,我多么想留在这里,坐看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