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心灵的故乡》最美(1 / 1)

乐园 漠子 787 字 4个月前

最美的姑娘在心里,最美的归宿在故乡。乡情、乡愁,一直是中国文人笔下引发无限感慨的素材,每个游子都把故乡做为自己流浪的心灵之归宿,不管故乡多么差——或者贫穷、或者落后、或者愚昧、甚至反动——在游子的心中都有一点美好的回忆或印象。所以,最美的故乡在心灵中,那是我们的本原。

《心灵的故乡》这一辑,是我对生我养我的故乡的颂歌。我笔下的故乡简单纯朴、善良美好、安静祥和、自由纯净、天籁清灵、年年丰收、充满希望、宽大包容、诚挚亲和,使人产生一派童真,由此一见钟情,造就一生相爱。

本辑包含着心情(是隽永的——美得直想永久其美、真得不信如此之真),《樵夫》的梦想(是诗意的,从诗经到离骚,从汾酒到李白、从范仲淹到唐宋、从鹊桥到李春、从拥炉夜话到爱情之路之河、从愚昧到思想解放到信仰、从忧伤到美好到灵感到内心的春天到沉寂的江月,最终回到屈原的时代,历史如此惊人相似)。还包含着《渴望火种》改变命运,包含着对友情亲情的宣扬(有昨天的师生送别,有今日的朋友豪酒苦乐共担),劝导失意的朋友打开心灵的窗户,告别烦恼战胜自我,磨难之后百炼成钢,共享明媚的春光。

我唱起《黄土地之歌》,歌颂一个父亲式的故乡。一个西北高原黄土地的儿子,深切地体会到黄土地的思想。苍茫的西北大地期望着绿色,叙述着苦难和人间的沧桑之变。历史积蓄的智慧使黄土地“忧深似海、厚望如山”,智慧的爆发也仅在一句醉话。

西北的建设,黄土地的振兴,从价值的取向蔑视死亡,沉默与爆发的目的在于建设黄土地,打通道路,联系文明,告别沉默,走向富强。执着的信念付诸现实的行为把黄土地的新形象塑造。

在这样的双手拍打下,在这样胸怀的感染下,在这样爱心的滋润下,一个黄土地之子——新的黄土地茁壮地成长起来,他顶礼膜拜祖祖辈辈的无言功勋,勇敢地挑起了建设黄土地的大梁,青春的博大气势同时把两代人的形象塑造,一句“千百年来的重担应由我来承当”,力拔山河,把新一代黄土地人的气魄推到众生面前,那新的黄土地形象也无疑令人可乐观地想象。

全诗大留空白,人格化黄土地,物化两代人,气势恢宏,鼓角之声震耳,超越本体,切合兰新复线与宝中铁路电气化建设,切合大西北的经济建设,把大西北人的气度呈现于世。

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故乡的一个层次。自心内心深处,即心灵的故乡是故乡的另一层次。

在送别恩师申智军时,实际上早就酝酿的一种离别的情绪,在恩师背上太原奔向爱情不顾千里之隔而发轫,同时急切成材回归故乡一展宏图的故土情节也已开拔,故而未到毕业就有了这《送别》。

本诗是古意中的新文,把李白别汪伦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境引来,意在渲染一种知遇之情胜过送别本身的气氛。

在这种气氛之下,送恩师就不仅仅是送他了,也变成了数月后恩师送我的先奏曲,上溯到屈子端午的鼓槌呼唤加密了节奏,引导至“远上寒山石径斜”的《山行》之境,在这样如诗如画的境界中,把酒话别,心情并不因之轻松。感重任在肩,思飞瀑人生气势凌厉,歌《望庐山瀑布》,幻化为醉酒扑潭捉月,壮志在胸,故有牢骚,故有痛苦。这痛苦的根子在端午的屈子,一幅“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杏花村拉出了爱国诗人陆游,点化了这一切都来源于热爱祖国,为国为家为生活,四处奔波的人们但送别时最普通的情感里包含的庄严的内容。

“江水泱泱,雍水汤汤,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最后一句,引典古文,在空灵在化出这一切忧患感来源于恩师,在此时复归于恩师而心灵碰撞。

那时的爱是怎样的幼稚和冲动啊,那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别致和新颖啊——这是《我的心,离不开你的黄昏》的感叹。在激烈的欣喜中有种淡淡的哀愁,那颗敏感的心现在怎么想也不属于男儿。歌也可,泣也可,于今天随机的黄昏,与思念于无所不在之处与我同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