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沙场那棵歪脖柳(1 / 1)

纸上河流 张修东 871 字 5天前

春暖花开,清新宜人。矿山的夜没有丝毫的安静。正上中班的小静趁着皓皓月色,来到距工作地点不足百米的沙场,等待下了早班的小吴。

沙场与翻矸石的漏斗很近,大小不一的矸石敲打漏斗的声音此起彼伏,演奏着单调的曲子。平常,小吴的上班时间是一个对班,就是人们常说的12个小时。今天小吴凭着老工人的身份,在工作面处理了几棵支柱,上班时披星戴月,现在已经是戴月披星了。

一会,小吴如约而至,满脸欢喜地凑上前来,没有说几句客套话,就想动真格的。也难怪,小吴家里很显得拥挤,姐姐尽管已经嫁为人妻,但不满周岁的外甥一天哇哇直叫唤,妹妹又在读初三,显然46平米的房子远远不够用。小吴住的单身宿舍四个人一间,一般都是两老两少,代沟、生活习俗等说明“一家人”不方便。

两人来到歪脖树下。柳树自生于沙场,由于根基不牢加上采掘职工装料时的反复折磨,使得一棵粗壮的柳树斜躺在沙场,歪脖子柳树因此而得名。小静静静地躺在歪脖柳树上,等待暴风雨的来临,又恰似对自己有依靠的安慰。排行老二的小静家里兄妹五个,看到和自己一块复工的姐妹们个个抱上小娃娃,不管咋地,也想自由地寻找些欢乐。

小吴熟练地掀开了静的“门帘”,简短的仪式之后,迅即借着月光深入“基层”,没有一丝的造作,静很陶醉。近处,风吹着初露端倪的柳树枝左右摇曳;远处,是断断续续煤矸入仓的嘈杂声。伴着节奏,小吴与小静很配合、很投入……几天来,小静觉得身子不舒服。小吴默笑不语,按照惯例,试婚完成,该进入下一步程序了,也不至于让久久期待的老妈空等孙孙了。想到这,小吴心里甜滋滋的。

日月穿梭,星转斗移。小吴与小静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当儿。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感情日深,顺理推进。第二年,她们伴着集团公司第三届集体婚礼的乐曲,完成了人生旅程的历史使命。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小静通过在集团公司工作的姨夫,把小吴从井下调上了地面,从事煤炭运销工作,这在当时可是个红差事,出门有轿车,招待能报销,接触人多而广,挣钱又大方。“出炭的不如卖炭的,卖炭的不如倒炭的”似乎已经成为当时的一景。

小吴,一米八几的个头,鼻梁笔挺,脸盘宽大,身材高挑,加上办事精明,头脑灵活,没几个月,腰包渐渐地鼓起来了。小吴把自己打扮的人五人六的,小静穿着也时髦起来。

一段时间,小静觉得小吴回家的时间少而精了,看着也有点心不在焉。她不会在意,终究小吴公务繁忙吗,加上煤炭又不好销。

小静天天下班路过那棵歪脖子树,时时被一种幸福感绕上心头。终归是爱情的发源地吗。

刚刚认识小吴时,是前年的一个夏夜,小静觉得排风井房里声音烦躁的很,出来散步时,看到了正在往矿车里装运沙子的小吴。一位诗人说过,千千万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千千万万年之中,在时间无涯的荒野中,没有早一步,更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这就是缘分。‘情人眼里出西施”,他们相互对视了几眼,经过老乡的撮合,两人就牵成了连理枝。

一天,小吴回到了家,女儿调过来覆过去看着爸爸的脸庞,指着脑袋。小吴明白了因由。阔别月余,难怪快两周岁的女儿想。看到既要上班又要伺候孩子、身材消瘦的妻子小静,心里顿时酸酸的。

又是一年春来早。小静渐渐适应了这近似守活寡的生活。哎,只要家庭平平安安就行。

这天,小静照例把女儿小雯放到婆婆家照看,在一个班组工作的李老师见到小静说,“她爸爸回来了,咋没叫他送孩子,你也该歇歇了”。

“啥,你见到她爸爸了。”说完,小静觉得说漏了嘴,立即反应到“嗷,是刚到,我看他挺累的,还是我送了。”

那他在哪里呢?小静沉思着。小静下了早班,匆匆做了一桌子的菜,但是没有见到小吴的影子。

第二天,小吴慌慌张张地回家取东西,说马上又要出发去省城。万般无奈之下,小吴说出了小静最不愿意听到的话:“咱俩离婚吧。”

原来,小吴在去省城清欠时,在一次陪客户消费完成后,小吴鬼使神差地去了一家洗脚城,与娜娜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情,娜娜的“表哥”不再放过小吴,逼着他舍弃家业,迎娶娜娜。

离婚之后,小静继续从事着三班工作。也天天走着沙场那条熟悉的路,天天经过那棵歪脖子柳树。这时,她觉得,这棵歪脖子柳树,是多么的平常啊,一点也不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