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首宫中,隆兴帝皱眉端坐,身前贾琮、孟宗等诸多武勋,包括林如海、王子腾等各部的大佬,尽皆在场。
之所以召众人前来,是因为刚刚得到了丰州急报,说是党项人有汇兵的迹象,而且,据说在达拉特山口一带已经汇聚了约莫三五万兵马。
“都议一议吧。”隆兴帝缓缓说道。
片刻的沉静后,孟宗开口说道,“陛下,现在丰州一带兵马充足,不若主动开战,另外,臣以为当再遣一座神京大营前往为宜。”
“神京各大营尽皆是蜀中之战的精锐老兵,有一座大营前往,丰州局势无忧。”
隆兴帝微微颔首,却是并未说话,而是继续朝着其他人看过去。
林如海却是上前说道,“陛下,臣以为当以和为主,蜀地刚刚平定,朝廷倾国而战,现在兵马虽然强盛,可是粮草、军饷尽皆不充足,若是开战,朝廷恐无力负担,不如先行求稳,待到国库充裕之后再行开战为宜。”
随后,其余人也尽皆开口,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
隆兴帝揉了揉眉心,“贾琮,此事你怎么看,是战是和?”
贾琮闻言说道,“陛下,实际上是战是和从来不是我们选择的,若是党项人主动开战,我们一直避战却未必是好事。”
“只是,现在朝廷经过蜀中大战,的确国库空虚、粮草不丰,勉强开战却也并不妥当。”
“以现在的局势来看,继续调兵前往倒是不必,敌众虽然不少,可是丰州的兵马也有一战之力。达拉特山口易守难攻,只要挡在这里,他们想要进入丰州一带,就只能绕过不毛之地。不过,臣依旧以为,党项人很可能在丰州虚晃一枪,真正进兵的位置,未必是在这里。”
孟宗也随之开口说道,“陛下,齐王所言有理,当多派探马查看党项人内部动静为宜。”
隆兴帝叹了口气,只能是点了点头,现在国库的状况,实在是无法支撑一场国战,只是,现在实在是风雨飘摇之际啊...
“除了党项这边之外,最近广西特磨道一带也传来消息,说是大理国诸部并不稳定。”
贾琮闻言,不由挑了挑眉,之前得到消息,那位可是去了鄯阐府,难道是那位说服了大理国?
“贾琮,你刚刚平定蜀地归来,对于那一带比较熟悉,若是大理真的有动兵之举,你觉得我们是否要继续动兵?”隆兴帝问道。
说起这大理国,实际上传承久远,在中原李唐王朝初期,那一代有六个小国,被称之为六诏,六诏之一的蒙舍诏位于最南端,距离中原最为遥远,因此,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得到了中原大唐王朝的支持,逐渐灭掉了其他几个小国自立为南诏国。
随着南诏国的成立,原本彼此交好的南诏与大唐自然而然产生了摩擦,随着矛盾加剧,终于是发生了战争。
在一次两国战争之中,一位段氏将领因为大败唐军立下大功,因此被封赏高官厚禄。
段氏传六代,至段思平,因国内混乱,因此向东部的黑爨(cuan)三十七部蛮族借兵,一举取得天下,因为当年大唐曾赐国号‘大礼’,因此定国名为大理,依旧定都羊(或阳)苴(ju)咩城。
大理国与中原之间的关系同样时近时远,甚至在大宋一朝,不乏主动请大宋册封为附属国之君主。比如段正淳之子段和誉,便是极力与大宋交好,在位近四十年,也算是一代仁君。
大乾建国后,因为南疆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自然也就难以将大理纳入版图之内。
贾琮思索半晌,随后便是说道,“陛下,大理国动,暂时倒是不需要我们出兵,我们不是刚刚收复了南疆诸部,也是他们该派上用场的侍候了。”
“臣以为,只要邛部州诸部汇兵南下大理建昌府,驻兵雅砻江,就足以让大理不敢动兵。”
从邛部州向南,便是与建昌府接壤,建昌府之西为善巨郡,这雅砻江便是两地交界之处,而善巨郡向南则是与大理国都城阳苴咩城毗邻。
除了邛部州可以直接威胁到阳苴咩城之外,还有一点,那便是大理国整体状况。
阳苴咩城向东为威楚府,这里是大理国另一脉高氏的封地,再向东便是另外一座重镇鄯阐府,而鄯阐府向东一直到与大乾交界,这里有诸多部落,统称滇东三十七部,实际上就是当初开国之时的黑爨三十七部。
这里虽然同样是大理的统治辖地,可是却与朝廷离心离德,一句话,没事儿就会造个反之类的。大理朝廷的兵马跟滇东三十七部开战的次数数不胜数。
说来也奇怪,当年段思平向三十七部借兵,汇兵石城,而后取得天下,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想要重现当年的场景,反正三十七部经常汇兵石城,然后跟朝廷开战。
而三十七部是大理国最重要的组成力量之一,所以,哪怕造反,朝廷也只能镇压、安抚,却根本做不到彻底剿灭。
如果大理想要对大乾用兵,就必须提升鄯阐府和三十七部的力量,而后东进特磨道,可如果阳苴咩城受到威胁,几乎不用想,这三十七部的力量就会放弃对大乾用兵,直接掉头去打朝廷,这便是为何,贾琮说可以用邛部州牵制大理国的道理。
经过贾琮的讲述,众人不由尽皆点了点头,“齐王收复南疆诸部,乃不世之功,由此可见一斑。”孟宗赞到。
隆兴帝也不由得松了口气,只要不用自己出兵出钱去打,那就是最好的。
“那此事便交给你吧,你选定使者,前往邛部州,让邛部州出兵。”隆兴帝懒得去想,直接将事情扔给儿子。
贾琮也直接应了下来。
一连解决了两件大事儿,隆兴帝也放松了许多,直接给一众人赐宴,随后众人方才尽皆离去。
离开皇宫后,林如海问道,“你打算以谁为使者前往?”
贾琮笑道,“姑父,如今我师尊坐镇成都府,岂不是最为合适?让礼部遣一人为副使,先行与师尊汇合,然后有兵马护送前往邛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