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后记(1 / 1)

苏东坡 范军 445 字 3个月前

呈现在诸君面前的这本小册子是我在三年前写就的。那时,我的朋友扬帆学兄策划编写、出版一套中国圣贤人生的丛书,关于苏东坡的选题就交给了我。

老实说,对苏东坡我还谈不上有什么研究,但对这位旷世奇才,对他的人格魅力,我一直是十分仰慕的。写苏东坡的人生哲学,对我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一个静悟人生的机会。我写苏东坡如何为人为文,如何超尘处世;同时又“六经注我”,写我对人生、对社会的一些粗浅感受。这本很不成熟的小册子出版后,还出乎意料地得到了读者朋友的喜爱。在两年中,已印行多次,印数达九万册之多。不仅如此,作为丛书的一种,拙著还被台湾出版机构购买了版权,并在台湾印行了两次。近两年,不时有青年朋友来信与我讨论人生问题,新近创办的一家人生哲学刊物也很诚恳地约我辟专栏撰写文章。作为作者,有人喜欢自己的书自然是值得欣慰的,但我更多的是觉得惭愧。说实在的,对现实、对人生我也常有许多困惑,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昏昏”,所写之书就难以使人“昭昭”,它的稚拙是可想而知的。我细想,读者朋友比较喜欢我这本小册子,恐怕还是沾了苏东坡的光。东坡先生平生著述之丰富、生活经历之坎坷、人生哲学之深邃、人格魅力之迷人,对今日在纷扰之世中奔波的人们仍不乏启迪。正因此故,人们一直非常尊崇苏东坡。

前些时候,扬帆兄来电话,说是圣贤人生丛书还要重新设计、增加内容后再次印刷,希望能加些原文。这主意正合我意。我这本关于苏东坡的小册子,可能不少问题没谈深谈透,人们再读读东坡先生的若干原文,会心有灵犀,感悟更深。这里,我增选了苏东坡的散文作品六十多篇,其中有些是大家常见的、熟悉的,有些则是一般选本中很少出现的。我编选的原则是,文章要反映东坡先生的人生态度、处世方法、个人情趣,以见其人生哲学之大略。另外,借这次重排的机会,我对拙著的一些字词做了适当斟酌、修改,并适当增补了一些内容。对于苏东坡的人生哲学以至艺术哲学,我希望以后有机会做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是为记。

一九九六年早春于武昌桂子山

(说明:第二版正式刊行时并未加入增选的苏东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