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一时之间想不到其他可以容身的地方。布拉班特是他的家乡啊,他希望永远住在这里。他渴望描绘织工和农民,渴望置身于冬季的深雪、秋季厚厚的黄色落叶、夏季成熟的麦田和春季碧绿的草茵中,渴望同那些刈割者和农家姑娘在一起,夏日头顶苍穹,冬日坐在炉旁。
他崇拜米勒的《晚钟》,认为那反映淳朴的真实感人的劳动者的作品才是伟大不朽的。他决定搬到外面去住,他找到天主教堂的看守人约翰,请约翰租房子给他。约翰的妻子安德莉娜是个好心肠的女人,她出租给梵高两间房子。梵高就睡在她家楼梯上面屋顶的阁楼里。在这里,梵高可以将全身心放在绘画上了。
这时,悲痛的事情发生了。
西奥多卢牧师去看望一名生病的教民,回来时在住宅后面的台阶上跌了一跤,去世了,家人把他葬在旧教堂附近的花园里,提奥回家参加了葬礼。
从提奥那里,梵高第一次听到了“印象派”这个词语。“印象派”是1874年由法国的漫画家、摄影家和出版家举办的一次画展后流传开来的一个词。画展中有一幅克洛德·莫奈的题为《印象·日出》的油画。评论家路易斯·勒鲁瓦评论这次画展为印象派画展。
印象派的成员有爱德华·马奈、德加、雷诺阿、克洛德·莫奈、西斯莱、库尔贝、高更、塞尚、修拉等。
梵高对他们的作品有很大的兴趣,尤其是当他得知他们和他一样穷困潦倒,靠着与绘画无关的事情谋生时,心中的情感进一步加深了。
提奥邀请梵高一起到巴黎去,但是他还想在这里再待一段时间。
葬礼过后,梵高的妹妹伊丽莎白明确表示他已完全不受欢迎。因为这个家庭确实需要名誉,梵高已经给家庭带来不好的名声了,所以安娜没有否定女儿的决定,梵高在纽恩南就彻底被孤立了。
不久后,梵高与名叫德·格罗特的农民一家交上朋友。那一家有母亲、父亲、儿子和两个女儿,全在田里干活。他们皮肤黝黑,有高高弓起的鼻梁、张得大大的鼻孔、宽大的嘴巴。他们以土豆为食物,喝一杯黑咖啡,也许一星期有一次吃上一片火腿。种土豆、挖土豆就是他们的生活。
斯蒂思·德·格罗特是一个17岁左右可爱的讨人喜欢的女孩子。梵高每天都到她家来,画她们一家子在地里挖土豆、在屋里忙活、吃煮土豆。斯蒂思也常到他的画室里做模特,他们无话不谈。她很顽皮,总是把画室弄得一团糟。冬天又来临了,大雪使梵高不得不留在画室里工作。
梵高想画一幅格罗特一家晚上在饭桌上吃土豆和喝咖啡的油画。为了把他们画好,他认为首先要把附近的每个农民都画下来。
不知不觉又过了几个月,梵高对农民的生活,该画的已经都画过了,该了解的也已经都了解到了。梵高深知再在纽恩南待下去没有任何意义,是该离去的时候了。
梵高在画室里端详着自己的作品,整整两年的时间,他也创作出了上百件的作品。其中有织工和他们的妻子,有织机,有田间的农民,有牧师住宅花园里修整过的树木和那古老教堂的尖顶,有炎炎烈日下的树篱,有大雪覆盖的田野。每一幅都是他努力辛苦的成果,但似乎仍是没有自己理想中的画作。
《吃土豆的人》
想到这里,他收拾好画架、颜料、画布还有油画笔,又到了格罗特的小屋,等他们一家人从地里回来。在他们围在一起吃晚餐的时候,他就开始作画。但是每次完成后,他又很不满意,只好第二天又去重复前一天的工作。这些天他没日没夜地画,时常连饭也不吃,靠精神的力量维持着生命。他失败的次数愈多,就愈兴奋。
格罗特一家对梵高很友好,他们晚饭后坐在桌旁,谈论些农事,为梵高做模特。梵高终于画出了他心中的画: 画上面有肮脏的亚麻桌布和熏黑的墙,那盏吊灯挂在粗陋的梁上,斯蒂思给父亲端来煮土豆,母亲在倒黑咖啡,哥哥把杯子端在嘴边。
梵高激动地感到已经把握住自己想要的感觉了,就是这种朴实、自然的风格。在他的笔下,布拉班特的农民从此获得了不朽的生命。
这幅画就是著名的《吃土豆的人》。
画完后,梵高把画交给安娜保管,自己则踏上了前往巴黎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