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扶济世的阴谋(1 / 1)

公元756年,长安陷落。玄宗暂时躲避在汉中,下诏给他的十六子永王璘,任命他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采访使,兼江陵郡大都督。随后,永王璘便招募兵马数万,再加上江南物阜民丰,皆任他掌握支用,这令永王璘踌躇满志,俨然是霸据一方的君王。

当时太子李亨在黄河上游灵武召集西北边地精兵对贼作战,朝中臣将纷纷劝他登基即位。于是太子即位于灵武,这便是后来的肃宗。

肃宗察觉永王势力日渐扩张,霸据一方,唯恐日后演变成一股难以控制的力量,于是下令,命永王前往四川,但永王自恃兵强马壮、富庶一方,竟抗命不从,仍拥兵江南。

公元757年,永王璘大军直抵浔阳,想要与肃宗争夺皇位,于是沿途大事求才。永王早已听闻李白的大名,于是到了浔阳后极力要征召李白入幕。永王三次召见李白,令他限期报到,否则将以抗命之罪处置。

当时李白身体状况不太好,而且对现实政治已失去了信心与兴趣,所以并不想入永王幕,但又不得不应命前往。

李白成了永王幕僚后,在永王的大军中,看到永王的部下士气高昂,将士们英姿勃发,顿时又燃起了昔日的政治理想,他认为济世天下、造福百姓的夙志终于有机会实现了。但通过连日的观察,他觉察永王动机不止驱除胡虏这么简单,于是他作诗以讽谏,暗示永王不要拥兵作乱。

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故丘。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鳷鹊楼。——《永王东巡歌其四》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永王东巡歌其十一》

李白虽然希望得到永王的重用,但他希望待功成名就之时,他李白也好,永王也好,都要终归只能是大唐的藩王和臣子而已。

但李白似乎总不能获得命运之神的青睐。永王大军逼近江淮时,当初所打的驱逐胡虏的正义旗号如今已完全败露,充分显示出叛乱的意图。因此当初誓死效忠的许多有志之士纷纷逃走或倒戈,一时军中大乱,而当时身任淮南节度使的高适率领着军队乘机追击永王,于是这场内乱终于被平定。

见永王璘不知悔改以招致祸患,李白十分痛心,于是向南奔逃,渡江到了安徽的司空原,他惊魂未定地在这儿待了一阵子。司空原就是司空山,位于安庆府太湖县西北,李白本想就在这深山里度此余生,但不知何故,这年秋天,李白又潜至安徽宿松。由于长途跋涉,心力交瘁,到了宿松后他就卧床不起了,而就在此时他被当地官兵发现,以谋逆之罪被捕,下狱浔阳。

李白从小就一身傲骨,此时却以叛臣的身份身陷牢狱,他既委屈,又悲愁。他在狱中曾数度作诗倾诉胸中的苦闷,并希望能获得营救。

胡马渡洛水,血流征战场。千门闭秋景,万姓危朝霜。贤相燮元气,再欣海县康。台庭有夔龙,列宿粲成行。羽翼三元圣,发辉两太阳。应念覆盆下,雪泣拜天光。——《狱中上崔相涣》

李白怀有纵横家的气质,再加以他向来都以“佐明主” “匡社稷”“解世纷”“济苍生”为己任,所以不论他是在什么状况下入幕永王府的,他的本意完全是出于一片爱国爱民的情怀,但最后竟落得这种下场,实在是值得同情的。

当时崔相涣以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诏充江淮宣尉选补使,他接到了李白的诗,即上疏皇帝,请求能赦免李白的罪,而同时李白也曾寄诗给御史中丞宋若思。后来宋若思自吴地领兵来浔阳,才将李白从狱中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