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明朝边境外的种族,东北有女真,北有蒙古,西有藏番,西南有诸蛮。朱元璋统一中国,就开始对外侵略,朱棣发动大军,连年攻战,军事上获得巨大的胜利,中国人民却因此困疲不堪。朱瞻基以后,兵力渐趋衰弱,明初侵略的成果,不仅陆续失去,而且招致严重的边患,人力财力,大量耗损,造成亡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蒙古
(甲)鞑靼
朱元璋洪武五年,大将军徐达率大军出塞攻和林,被元将王保保战败,明军死数万人。元璋认定蒙古残部必为边患,非扫平漠北,不能安心。自洪武六年至二十三年,出兵凡十余次。二十年,大将军冯胜率兵二十万,二十一年,大将军蓝玉率兵十五万,先后击破元主力军。元人被明军继续压迫,部落溃散,明收得降人二十万以上,牲畜十万。元璋自喜侵略成功,封燕王朱棣、晋王朱?为镇边大藩,督边兵屯田防守。每年派大将出塞,烧草数百里,使敌骑不能走近边地。
洪武十一年,元主爱犹识理达腊死,后嗣互相杀夺,二十余年间,称元帝的凡六人。最后一人名坤帖木儿,被鬼力赤(非元主后裔)杀死。鬼力赤索性去国号,改称鞑靼,去帝号,改称可汗。
朱棣永乐初年,东部大酋阿鲁台杀鬼力赤,迎立元后裔本雅失里为可汗。朱棣招阿鲁台归降,阿鲁台不从。永乐七年,命大将军邱福率骑兵十万攻阿鲁台,邱福轻敌深入,全军败没。朱棣怒,八年二月,自将大军五十万出张家口,渡大漠西北进至克鲁伦河,鞑靼惊骇不敢战,本雅失里西奔,想投瓦剌部,阿鲁台东走,想回到自己的根据地呼伦贝尔。朱棣追本雅失里至斡难河(鄂嫩河),本雅失里大败,率七骑投奔瓦剌部。朱棣东进至兴安岭大破阿鲁台军。七月,明军入独石口归北京。十年,瓦剌部长马哈木杀本雅失里,阿鲁台自称为故主复仇,率部属降明。
瓦剌是蒙古西方强部,永乐七年,明封酋长麻哈木为顺宁王,太平为贤义王,把秃孛罗为安乐王,鼓励麻哈木等攻鞑靼部。鞑靼败后,瓦剌势力增长,朱棣扶植阿鲁台,使与瓦剌对抗。十一年,封阿鲁台为和宁王。瓦剌攻占和林,渡克鲁伦河渐逼近漠南。十二年五月,朱棣自率大军出张家口,进至忽兰忽失温(克鲁伦土拉两河分水岭),用火器大破瓦剌部。八月,朱棣归北京。
朱棣与瓦剌大战,阿鲁台驻军数百里外,观望形势。瓦剌败走,阿鲁台势力增长。永乐十四年,阿鲁台大破瓦剌,强酋麻哈木死,瓦剌益衰弱。十七年,阿鲁台又大破瓦剌。朱棣感到阿鲁台对边塞的威胁比僻处西北方的瓦剌更加严重了。二十年三月,自率大军出独石口,经阔栾海(呼伦泊)北岸进达杀胡原,阿鲁台北走,明军无所得,转向东南至兴安岭东屈裂儿河岸,大败阿鲁台属部兀良哈(乌梁海),九月,朱棣归北京。
永乐二十一年四月,瓦剌部顺宁王脱欢(麻哈木嗣子)击败阿鲁台。七月,朱棣自率大军巡独石口、张家口一带边境,十月,阿鲁台部下也先土干来降。也先土干只是贺兰山后一个部落长,朱棣正苦师出无功,偶得这个降人,赐姓名为金忠,封忠勇王,借端夸称鞑靼著名王子归附,班师回北京。
永乐二十二年,大同守将报称阿鲁台将侵边。四月,朱棣又自率大军进至答兰纳木儿河(外蒙古喀尔喀河旁源,在黑龙江西境),阿鲁台早率众逃匿。明军搜索山谷(室韦山),周围三百余里,不见一人一骑。军中粮缺,人马疲困,朱棣怕天寒风雪遭敌人袭击,匆匆班师。七月,朱棣行至榆木川(地当在察哈尔乌珠穆沁部东南境)病死。
朱棣五次亲征,每次用兵数十万,征发民夫至少与军士同数。例如第三次(永乐二十年)出兵,用驴三十四万匹、车十七万七千五百七十三辆、挽车民夫二十三万五千一百四十六人、驴夫当在二十万人左右,共运粮三十七万石。五次出兵,耗损民力不可数计,不仅军民怨苦,就是朝廷大臣如户部尚书夏原吉也不得不说“连年出兵无功,军储丧失十之八九,天灾民变(如永乐十九年,山东蒲台县女英雄唐赛儿起义),内外交困”,请求朱棣息兵安民。朱棣到死不肯放弃侵略野心,认定“此辈(鞑靼)分则易制,合则难图”,扶瓦剌攻阿鲁台,又扶阿鲁台攻瓦剌,最后又扶瓦剌攻阿鲁台,自以为“如立高冈,无远不见”,其实只能激成鞑靼、瓦剌对明朝的仇怨,相继侵扰边境。
(乙)瓦剌
瓦剌也称斡亦剌惕部,元初游牧贝加尔湖西南方面,后南徙居住蒙古西北部,元末兵力渐强,与东方的鞑靼部仇杀不休。朱棣利用瓦剌制鞑靼,封大酋麻哈木等三人为王。十一年,瓦剌占据和林。十四年,麻哈木死,子脱欢嗣位,仍受明顺宁王爵号,吞并诸部,逐渐统一内外蒙古,脱欢死,子也先继位,正当明朱祁镇正统时代,也先攻掠四方,有地西起中央亚细亚,东抵朝鲜(明属国),北接西伯利亚南端,南邻明边境,造成元朝以后最大的蒙古国。正统十四年,也先大举分四路侵边,也先攻大同,脱脱不花汗攻辽东,阿剌攻宣府,别一军攻甘州。朱祁镇宠任阉官王振,政治败坏,得边报,束手无策,王振劝祁镇亲征,以为皇帝的威望可以吓退敌寇。祁镇昏愚自大,七月十七日,率大军出发。八月二日到大同,觉得形势不好,退回北京。十五日,到土木堡(察哈尔怀来县西)。也先轻骑追袭,明全军溃灭,将士死数十万人,随行大臣张辅以下死数百人,丧失骡马二十余万头、衣甲器械辎重无数。朱祁镇被掳获北去,这次大败,明史称为“土木之变”。
败报传到北京,举朝大震,皇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九月即皇帝位(景泰帝)。当时群臣分和战两派,主和派太监马顺(王振同党)、侍讲徐珵、大同参将许贵等为首;主战派兵部尚书于谦、大同总兵官郭登等为首。皇太后与朱祁钰动摇在两派间,皇太后主张搜括大量财宝,向也先赎取朱祁镇;朱祁钰为保持帝位,相当信任于谦,但对敌始终表示畏惧,缺乏坚决抗战的信心。十月,也先挟朱祁镇破紫荆关(河北易县西),将进攻北京,朝臣汹汹,各谋逃避。徐珵声称:“我考验天象,知道大命已去,请皇帝驾往南京。”于谦上书抗言:“京师是天下的根本,宗庙、社稷、陵寝、百官、万姓、库藏、仓储全在京师,御驾一动,大势尽去,南宋的故事,可作鉴戒。”朱祁钰听从于谦的建议,下令道:“要死君臣同死,谁敢妄言迁都,立即斩首。”于谦为首的主战派得势,急整军备,调援兵,严阵待敌,也先长驱至北京西北关外,于谦亲督大军二十二万出战,也先兵败,死万余人,逃出居庸关。
也先挟朱祁镇诱和,同时寇掠边境,促成明朝主和派的抬头,独于谦力排众议,令各边坚守要塞,寇来即击,不许谈和议。也先计穷,景泰元年八月,送朱祁镇还北京。景泰八年(祁镇改为天顺元年)正月,祁钰病,祁镇入宫夺去帝位,即日废祁钰为郕王,捕兵部尚书于谦下锦衣卫狱,按谋逆罪拷问。谦笑道:“要我死就是了,还问什么?”下狱后第六天杀于谦。抄谦家,寒素如书生,妻子发边地充军。列举于谦罪状及奸党(主战派)姓名,镂板示天下,大赏主和派及夺门(拥祁镇复位,当时称为夺门之变)功臣三千余人。遂溪县教谕吾豫上书言谦罪当灭族,谦所荐举文武大臣并该斩首,凡谋升赏的官员,纷纷上书害于谦,朱祁镇认为对自己的效忠,都给好官做。
(丙)套寇
河套三面环黄河,土地肥沃,东至山西偏头关,西至宁夏镇,东西约二千里,南至边墙,北至黄河,离河远处八九百里,近处二三百里。朱祁镇复位,主和派得势,君臣昏乱,边防废弛,天顺六年,鞑靼部开始侵入河套,杀掠连续八九十年,明史称为套寇。
也先土木堡大胜后,杀脱脱不花汗自立,阿剌又杀也先汗(景泰五年),瓦剌内讧,势力分散,东方鞑靼部乘机复兴。鞑靼酋长中哈剌真(喀喇沁)部的孛来、翁牛特部的毛里孩,武力最大,毛里孩是铁木真幼弟斡赤斤大王的嫡系后裔。孛来起兵替也先报仇击灭阿剌,毛里孩求得脱脱不花汗的儿子马可古儿吉斯继承汗位,号乌珂克图汗,孛来、毛里孩并封太师。乌珂克图年幼,明人称为小王子,此后鞑靼可汗习惯上都被称为小王子。毛里孩攻杀孛来,独擅大权,与阿罗出、孛罗忽等部占据河套,侵掠边境。朱见深成化时代,侵掠更甚,每岁深入中国内地掳杀人畜,多至数千百万,边将拥兵自保,任敌横行,敌退后,虚张声势,偶获敌军少数老弱人,甚或斩平民首级,冒报战功骗升赏。防套兵八万,坐糜巨饷,从不出战,朱见深三次派大将(朱永、赵辅、刘聚)督师,与边将同样怯懦无用。朱厚熜嘉靖二十五年,套寇三万骑犯延安府,进至三原泾阳,杀掠人畜无数。大学士夏言、总督曾铣力主收复河套。二十六年,铣亲率精兵出击,斩敌二十六人,生擒一人,算是获得数十年来未曾有的大胜利。严嵩谋夺夏言首辅地位,奏称“曾铣开边衅,误国家大计,夏言附和曾铣,败坏国事”。朱厚熜怒,杀曾铣。俺答寇宣府,扬言曾铣、夏言收河套,特来报仇。朱厚熜急杀夏言,禁群臣不得再议收复河套事。
(丁)达延汗与顺义王俺答汗
朱祐樘弘治时代,鞑靼部出了一个强大的可汗,号称达延汗。达延汗牧地在今察哈尔锡林郭勒盟,武力统一内蒙古(绥远、察哈尔、热河),建立左右两翼六万户的制度,分封自己的子弟。左翼三万户:(1)察哈尔万户(锡林郭勒盟)、(2)乌梁海万户(昭乌达盟)、(3)喀尔喀万户(呼伦贝尔)。右翼三万户:(1)鄂尔多斯万户(伊克昭盟)、(2)土默特万户(乌兰察布盟)、(3)永谢布万户(张家口外)。可汗驻察哈尔,统率左翼三万户,吉囊(一译济农,意谓副王)驻鄂尔多斯,统率右翼三万户。达延汗一生事业,着重整理内部,巩固政权,因此他的子孙永远得居住蒙古地方。
嘉靖初年,达延汗死,嫡裔世世继承汗位。右翼吉囊巴尔斯博罗特(达延汗第三子)死,长子兖必里克墨尔根继位,诸子阿勒坦(《明史》译作俺答)、巴雅思哈勒(《明史》译作老把都儿)勇健善战,俺答尤著名。嘉靖中期,俺答大举内犯,不仅**河北、山西、陕西各边境,并经常深入内地甚至围攻北京(二十九年)。明朝君臣畏惧,希望议和。偶因一件小事发生,居然促成了两国的和议。
俺答的外孙女三娘子,是他孙儿把汉那吉的未婚妇,俺答见她艳丽,夺来给自己当小妻。把汉那吉大怒降明,俺答恐惧,积极求降,朱载垕隆庆四年,和议成。五年,俺答受封为顺义王,所居城改称归化城。后来三娘子继续做了三世顺义王(俺答及子黄台吉孙扯力克)的夫人,掌握兵权,主张与明保持和平,明封她为忠义夫人。
(戊)喇嘛教传入蒙古
嘉靖三十一年,俺答开始对外蒙用兵,明初陷入瓦剌部的和林又夺归鞑靼部。三十六年,攻破瓦剌部。三十八九年,攻取西海(青海),使次子丙兔留守,自此青海有蒙古人居住。
青海本是西藏人的居地,西藏人笃信喇嘛教,蒙古人统治青海,喇嘛教大规模传到蒙古民间来了。俺答迎达赖喇嘛来蒙古,供奉极诚敬。朱翊钧乘机奖励,蒙古人信仰益深,强悍的习性逐渐委靡,万历以后,明朝北方、西北方几乎没有重大的边患。
(二)回回及藏番
明西方边境有回、藏(番)、蒙三族居住。回在新疆,藏在青海、西藏,是原来的住民,元朝蒙古族统治西域,明朝中期蒙古族先有亦不剌部(正德四年,被达延汗驱逐,逃入青海)后有俺答部相继侵入青海,三族斗争不休,明朝从中操纵,常占优势。
(甲)回回
元朝末年封肃王纳忽里镇守哈密。朱元璋时,纳忽里死,弟安克帖木耳嗣位,降明受封为忠顺王。安克帖木耳死,朱棣封脱脱(安克帖木耳的侄子)为忠顺王。别遣周安为王府长史,刘行为纪善(官名),监视脱脱,掌握实权,授当地头目十九人为都指挥等官,分散忠顺王势力。脱脱幼年被俘入中国当奴隶,朱棣提拔他做哈密王,自然感恩,不敢反叛。哈密地当东西交通要道,永乐二年,设嘉峪关至哈密七卫,驻兵防守,遮断蒙古与西域的联络。哈密一带许多种族杂居,主要的有回回、畏兀儿、哈剌灰三族。各族头目,不相统属,忠顺王无力节制,也就无力反抗明朝。
土鲁番在哈密西一千五百里,朱见深成化九年,土鲁番酋长速檀阿力(畏兀儿族)攻占哈密,明兵不敢救。朱祐樘弘治元年,土鲁番酋长阿黑麻(速檀阿力嗣子)杀忠顺王罕慎。五年,明立陕巴为忠顺王。六年,阿黑麻又占哈密,虏陕巴。明绝土鲁番互市。十年,阿黑麻穷困,上书愿悔过,送还陕巴及忠顺王印。十一年,明又封陕巴为哈密忠顺王,别令写亦虎赤为回回族都督,奄克孛剌为畏兀儿族都督,拜迭力迷失为哈剌灰族都督,共辅陕巴主持国事,实际是让三族各分得一部分政权。又许逃入甘肃境内的三族人每家分一半居肃州,一半回哈密,往来听自便。明朝行施这个分化政策,各族间斗争暂时和缓起来。朱厚照时,哈密又被土鲁番攻陷。土鲁番进攻肃州,回民谋内应,肃州城几乎失守。朱厚熜嘉靖八年,詹事(官名)霍韬建议立回回强酋为哈密王,不必固执蒙古族袭封王位。兵部尚书胡世宁建议放弃哈密,专守河西。朝臣纷议不决,土鲁番占据哈密的既成事实,明朝只好默认,不再究问哈密城及忠顺王的下落。
(乙)西番
西番就是古代的西羌,种族繁多,散居陕西、四川、云南西境外,根据地在河、湟、洮、岷间(甘肃、青海)。番人分生、熟两种,生番性犷野,熟番颇有文化,与中国通商贸易。朱元璋洪武二年,遣使招降诸番,设洮州卫(甘肃岷县西),筑城屯守。番人信喇嘛教,西宁番僧三剌在碾伯县(青海乐都县)建寺,元璋赐寺额,命三剌为西宁都僧纲司(僧官)。又命番僧为河州(甘肃永靖县)番汉二僧纲司。凡僧徒建寺,无不赐美名,发给圣旨保护寺产,番僧来京城朝贡受特别优礼。朱棣更崇奖喇嘛,有势力的僧徒,各赐禅师、灌顶国师、大国师、西天佛子等名号,许师徒世袭。诸僧及土官(酋长)每年来北京朝贡一次。其他种族如西宁十三族、岷州十八族、洮州十八族(大族有人数千,小族数百),也允许他们入贡受赏。从此西番部落益分散,势力益衰弱,西边很少起边患。
(丙)乌斯藏(西藏)
乌斯藏是喇嘛教的根据地,元初,忽必烈尊八思巴为大宝法王、大元帝师。八思巴死后,徒弟世袭帝师名号,朱元璋封帝师喃加巴藏卜为炽盛佛宝国师,使招降未归附的诸番部。其他大喇嘛各赐大乘法王、大慈法王、阐化王、赞善王、护教王、辅教王等名号。明朝凭这些名号,换得边境的和平。
(三)西南诸蛮族
西南诸蛮,种类繁杂,各有大姓(酋长)统率部众。大姓与中国统治者交相利用,中国赏给大姓官号,令蛮人应差徭听调遣,大姓得官号,恃势残虐部众,更有保障。朱元璋承元制,凡西南蛮酋降附,即授原来官号(元时所授),有宣慰司、宣抚司、招讨司、安抚司、长官司、知府、知州、知县等名目,子孙世袭,总称土司或土官。湖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土司最多。土司被流官(地方官)刻剥过甚,往往叛变,在武力压迫下,又往往降服。
以上边境诸族,蒙古最强,回回较弱,番与诸蛮最弱。
明建都北京,三面近塞。朱祁镇正统以后,蒙古侵扰渐多,历朝特重边防,增设重镇,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亘万里。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又太原总兵驻偏头关,三边制府(总督)驻固原,总称九边。屯大军防守,岁费巨款,但不能阻止蒙古的侵入。
西方西南方边境,明军占优势,经常纵兵残杀,镇压反抗。兵部定四等首功(斩敌人首级):第一等迤北(蒙古),第二等辽东(女真),第三等西番蛮苗,第四等内地反寇。这说明蒙古首级最难得,杀内地人民最容易。据《明史》所记,如山云破广西蛮,斩首二万二百六十,方瑛破贵州苗,俘斩四万余人。其他斩获数千级,次数不可胜计。对北用兵,却适相反。王越红盐池一役,擒斩三百五十,威宁海一役,斩首四百三十,石彪、杨信等击鬼力赤,生擒四十余人,斩五百余级,当时认为西北战功第一。石彪击把秃王,斩一百二十级,追至三山墩,又斩七十二级,论功得封定远伯。刘聚击阿罗出,斩首一百六十级,朱永败敌,斩首一百六级,郭登栲栳山胜敌,斩首二百余级,姜奭昔水铺胜敌,斩首百余级,姜应熊破套寇,斩首一百四十级,安国偏头关胜敌,斩首八十余级,甚至仇钺斩敌首三级,朱晖斩套寇三级,追至庆阳又斩十二级,也算作战功,受赏升官。
所谓斩获若干级,又大都假冒,不可信。左都督刘聚镇陕西,蒙古入寇,杀掠数千里,聚与王越待敌退时尾追,斩得十九级,报首功一百五十级,虚增八倍,十九级中又未必全是蒙古人。洪钟击川东起义军,不敢出战,斩平民冒首功,被巡按王纶、纪功御史(随军考核官)汪景芳奏劾。这个例证,充分说明了明朝武人的残暴与卑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