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蒙古(元)的兴起与金、宋的灭亡(1 / 1)

中国通史简编 范文澜 3117 字 4个月前

(一)蒙古国

铁木真属黑鞑靼部,祖先出自突厥族,酋长姓孛儿只斤氏,突厥语意为灰色眼睛。因灰睛是贵种,衣服也贵灰暗色,黑鞑靼由此得名。最初迁居斡(音挖(4))难河(黑龙江上游鄂嫩河)源不儿罕山(肯特山)下的祖先,夫名孛儿帖赤那(译义为苍色狼),妻名豁埃马兰勒(译义为惨白色牝鹿),生子名巴塔赤罕。巴塔赤罕十代孙名朵奔蔑儿干,娶妻名阿兰豁阿,生二子,朵奔蔑儿干死,阿兰豁阿自称与神灵交通,又生三子。凡后生三子的子孙称尼而伦,译义是清洁人(神灵子孙),前生二子的子孙称塔立斤,译义为平常人。阿兰豁阿缚五箭成束,教五子道:“你们兄弟五人,好比这五支箭,分开容易折断,合成一束,无人能折,你们如果五人一心,可以坚强莫敌。”这个教训,他的子孙历代相传,成为团结族人的重要基础。

阿兰豁阿死,第五子勃端察儿分不到家产,骑一匹青白马出去流浪求食。统格黎河有游牧人数十家,勃端察儿回来告诸兄往攻,游牧人降服,自此始有部众。勃端察儿数传至海都始称汗(大酋长)。海都数传至合不勒,杀金国使人。合不勒死,堂弟俺巴孩继立为汗。俺巴孩被塔塔儿部(游牧地在呼伦贝尔)捕获献给金国,金主完颜亶制木驴,钉俺巴孩在驴木背上。俺巴孩将死,告随从人道:“你回去告诉忽图剌(合不勒第五子)替我报仇。”又使人告完颜亶道:“你惨杀我,我的伯叔兄弟,一定要报仇。”完颜亶笑答道:“你们尽管来,我不怕。”忽图剌纠合诸部,与塔塔儿部大战十三次,又大败金军,与金结成世仇。

忽图剌死,诸部酋长争汗位,各立部长,不相统属,尼而伦部推也速该(合不勒汗的孙儿)为部长,屡与金人及塔塔儿部战,声威颇振。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部众多叛去。后来长子铁木真长大,雄武善战,诸部渐来归附,完颜雍大定二十九年,众推铁木真为汗。完颜璟泰和六年,南宋赵扩开禧二年,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大会部众,建九斿白旗,即皇帝位,国号大蒙古,群臣共上尊号称成吉思汗(成吉思译义为天赐,一说成是刚强,吉思是多数,意谓许多刚强者的大汗)。

(二)蒙古灭金

铁木真称帝六年,登克鲁伦山祭天,立誓替俺巴孩汗报仇。三月,率兵渡大漠南下攻金,大破金将纥石烈胡沙虎、纥石烈九斤等军四十万。金国精兵猛将,几乎全部被消灭。蒙古军前锋哲伯乘胜入居庸关,游骑至中都(北平)城外。七年、八年连破金军,分兵抄掠两河、山东九十余城,数千里间烧杀一空。胡沙虎兵败畏罪,杀完颜永济,拥立完颜珣为金帝。九年,蒙古军攻中都,金人用火炮守城,久攻不能下,铁木真许金讲和,退兵出居庸关。完颜珣骇惧,贞祐二年,迁都南京(开封)。

金人南迁后,统治阶级依旧腐朽奢侈,丝毫不能改革。宫廷及东宫(太子宫)浪费与盛世无异,随朝官员及诸局(如尚衣局、尚食局、近侍局等)承应人(办事人)一个也不裁减,贵臣、豪族、军官互比奢华,衣服车马,斗新竞丽,京城只有金宝、珠玉、衣服、犀象卖买,最称利市。统兵将帅不是贵家出身的纨绔子弟,便是钻营无耻的卑贱驽才,平时意气自豪,克扣军资,纵士卒威逼人民贡献财物,一遇敌兵,惊骇逃遁。军队组织,二十五人置谋克一人,蒲辇(比谋克低一级)一人,旗鼓司、火头共五人,战士仅十八人。四谋克置千户一人,统率战士不满百人。千户上有万户、副统、都统、副提控等官。每一军官有俸给有券粮,一人兼兵士数十人的粮饷,士卒饥寒,从不过问。南迁时带来河北军户(多数是女真人)百余万口,官给衣食,每日领粟一升,岁费粟三百六十余万石,超过河南路全年租米一倍以上。朝廷大括民田,强指为荒地、牧地,分配给军户,每人三十亩。这些军户是既不能耕又不能战的废人,得田任令荒芜,仍仰口粮过活。沿黄河每三十里筑一堡寨,搜括居民充守兵。数寨置总领官一人,多是游手无赖,强令人民供应精美酒食,恣意诈财,敌至窜匿不出,敌去又出头骚扰。当时满朝君臣对人民只知勒索钱物(括田、括粟、括钱、括衣)、镇压反抗,对蒙古只知哀求讲和,希望苟活。朝会议政,辩论些琐碎细事,纷争不休,谈到军国大计,彼此互推责任,避嫌不发一言,偶或议定办法,例不执行。敌来危急,君臣相对涕泣,束手无策,敌去大设筵宴,庆贺太平,洋洋如无事。

金人完整的领土,只剩河南一路,完颜珣决计侵略南宋、西夏求些补偿。南宋赵扩也正想乘金国危困,出兵北伐。赵扩嘉定十年,完颜珣兴定元年,这两个怯懦贪鄙的国家,从大散关到两淮全边境,开始了儿戏式的战斗。两国连年用兵,直到金亡,没有停止过。人民供给浩繁的军费,又遭残酷的杀掠,受祸极重。金、夏战斗到完颜守绪正大二年,才讲和停止。正大四年,蒙古灭西夏,西夏亡(一二二七年)。

三个将亡的国家,在强敌重压下,还长期互斗,自耗国力。南宋因用兵财政愈益穷困,金因用兵失山东、两河、陕西,夏因用兵首先力竭亡国。铁木真用远交近攻策约宋攻金,自己提偏师出入边境,坐收虏掠的大利。金据河南一路,与三国交战,自然受损最大。

久苦种族压迫的中国人民,乘金统治力衰弱,纷纷起义。完颜珣贞祐二年,红祅军(着红衣)首领杨安儿据益都(山东益都县)起义,潍州(山东潍县)人李全、李福、刘庆福、国用安、郑衍德、田四子、洋子潭等起兵响应。杨安儿与金将仆散安贞战,部属徐汝贤有众十万,棘七有众四万,史泼立有众三十万,郭方三、耿格两人所率兵数不详,当不下数万。起义军由广大民众参加,即此可见。杨安儿战败被杀,部属刘二祖、强汝楫、李思温等拥众数万,拥安儿妹杨妙真为主,号姑姑。妙真勇悍善骑射,嫁给李全,全兵力益强。河北红袄军首领周元儿攻破深州、祁州及束鹿、安平、无极等县,山东红祅军首领郝定攻破滕、兖、单等州县。太康县民时温、刘全,东平府民李宁起义,河南南阳五朵山民鱼张二等数千人起义,平定州民阎得用起义,辉州民宋子玉起义,山东胶西黑旗军起义,陕西木波军起义,金义勇军(金朝廷组织的民兵)据砀山县起义,河北起义军进犯封邱、开封界。以上只是简略的举例,说明金国境内到处发生人民起义军,甚至开封附近也遭受攻击。散居民间的猛安、谋克户,多数被起义军杀死。大抵起义军中红袄军声势最盛,首领中李全兵力最强。起义军首领多归附南宋,接受官号,同时怀抱野心,贪图富贵,并不坚持种族斗争的大义。南宋统治者全是些昏君奸臣,只能乱给官号,多发粮饷,收买暂时的顺从,终于纷纷叛去,投降蒙古。首领中仅彭义斌一人,率孤军经略河北,力抗蒙古军,赵昀宝庆元年,在内黄(河南内黄县)战死。

衰乱的金国,外与蒙古、宋、夏战,内与人民起义军战,应该很快就灭亡了,可是事实却并不这样,自完颜珣南迁到完颜守绪亡国,前后支持了二十一年,这不能说金国本身还有什么力量,原因是在南宋兵力比金更衰弱、更怯懦,起义军首领互相猜忌吞并,不能团结统一,尤其重要的原因是蒙古对金战争,起初专主虏掠,各地不守,后来主力军西征,偏师侵入中国,自不能一举灭金。

完颜珣兴定元年(成吉思十二年),铁木真自率大军向西远征,命木华黎统蒙古、乣、汉诸军南伐。木华黎改变得地不守的旧习惯,凡夺得重要城邑,设立行省,派官吏率兵驻守,辽西、辽东、山东、河北、山西及陕西一部,全入蒙古国版图。成吉思十八年,木华黎死,战事停顿。成吉思二十二年,铁木真死,子窝阔台立。窝阔台二年,亲率蒙古主力军伐金,金集重兵守潼关,窝阔台军分南北两路,皇弟拖雷率南路军攻入宋境,经大散关、饶风岭(陕西洋县)渡汉水,大破金元帅合达、副枢密伊剌蒲阿军,取金邓州城。合达、蒲阿奏报大捷,金君臣欢喜,汴京解严,不设守备。窝阔台北路军破河中府(山西永济县),由河清县(河南孟津县)白坡渡河攻破洛阳。南北两路军在钧州(河南禹县)会合,大破金步骑军十五万人,擒合达、蒲阿,进围汴京。窝阔台得病北归,拖雷病死。蒙古大将速不台攻汴京,完颜守绪逃奔归德,又逃蔡州(河南汝南县)。蒙古遣使约宋出兵共灭金,许成功后给宋河南地。窝阔台五年,宋将孟珙带兵二万粮三十万石会蒙古兵围蔡州。次年,蔡州破,完颜守绪自杀,金亡(一二三四年)。

蒙古伐金,金求和凡六次。完颜珣贞祐二年,中都被围,珣献公主及金帛请和。贞祐三年,珣在汴京,遣使请和,铁木真令献河北地,去帝号,称河南王,珣不能从。兴定五年,珣遣使逾葱岭见铁木真请和,不许。元光元年,珣又遣使至回纥国见铁木真请和,不许。完颜守绪正大六年,遣使吊铁木真丧,并请和,窝阔台斥逐金使,不许和。天兴元年,守绪被围,献兄子完颜讹可作保证,令守城兵不得射蒙古兵,哀求请和,速不台不许。腐朽了的统治阶级,只会幻想着请和的利益,再不会想到其他自救的道路。

(三)元灭南宋

赵昀端平元年,孟珙会蒙古军灭金,蒙古划陈(河南淮阳县)、蔡两州东南地区给南宋。赵昀等自认获得莫大的胜利,骄矜不可一世,乘蒙古兵退归河北,令赵奚、全子才等率兵六万进夺三京(开封、洛阳、归德),速不台还军来救,宋军不战溃逃,死伤无数。窝阔台怒,决计伐宋,遣使责赵昀破坏盟约,赵昀遣使谢罪。蒙古、南宋四十六年的长期战争,从此开始。

蒙古攻宋可分为四个时期,自赵昀端平元年至淳祐元年(窝阔台六年至十三年)凡八年为第一期,这一期中蒙古军主力西征,偏师南侵,无意灭宋;自淳祐二年至宝祐四年(乃马真皇后元年至蒙哥六年)凡十五年为第二期,这一期中蒙古先因内乱,后来蒙哥登位,然专力西征,无意侵宋;自宝祐五年至开庆元年(蒙哥七年至九年)凡三年为第三期,这一期中蒙古主力伐宋,却因蒙哥病死,战事停顿;自景定元年至赵昺祥兴二年(忽必烈中统元年至至元十六年)凡二十年为第四期,这一期中忽必烈决心灭宋,在摧枯拉朽的形势下,南宋灭亡。

第一期战争——自赵昀贪利败盟开始。端平二年,窝阔台命皇子曲出率张柔等伐宋,皇子阔端伐秦(甘肃天水县)、巩(甘肃陇西县)。端平三年,曲出攻破郢州(湖北钟祥县),阔端受金将汪世显等降,入蜀攻破成都。曲出病死,张柔破襄阳樊城,进攻江陵。赵昀嘉熙元年,蒙古别路军叩温不花等入淮西,略地至蕲(湖北蕲春县)、黄(湖北黄閃县)。嘉熙二年,宋惧请和,蒙古军北归,宋兵乘机取襄樊、成都,战事又起。嘉熙四年,张柔、按竺尔分路南侵,赵昀淳祐元年,汪世显取成都。窝阔台死,战事停顿。

第二期战争——乃马真、贵由时代,蒙古驻兵中原,巩固边境,张柔等曾深入至扬州,许宋请和退兵。蒙哥登位,命史权屯邓州,张柔屯亳州,准备攻宋。

第三期战争——蒙哥七年,下诏大举伐宋。八年,令张柔从忽必烈攻鄂州(湖北武昌县)、塔察儿攻荆山(安徽怀远县)分宋兵力,又令兀良合台引交(安南)、广(广四)(5)兵北还,会攻鄂州。蒙哥亲率御营军四万号称十万,自六盘山行宫(甘肃固原县)分三路攻四川。蒙哥由陇州(甘肃陇县)入散关,莫哥由洋州(陕西洋县)捣巴州(四川巴中县)米仓关,孛里察由渔关入沔州(陕西沔县),明安答守关中。赵昀淳祐时,四川安抚使余玠相度形势,依山险筑青居(南充县)、大获(苍溪县)、钓鱼(合川县)、云顶(金掌县)等十余城,屯兵聚粮,准备坚守。余玠被谗自杀,他的防御布置却收得很大的成效。蒙哥攻蜀,宋守将或败或降,只有钓鱼山守将王坚誓死不降。蒙哥督全军猛攻不能破,九年七月,蒙哥因攻城受伤,死在钓鱼山下,蒙古兵退走。

忽必烈闻蒙哥死,仍进军渡江围鄂州,别路军破临江(江西清江县)入瑞州(江西高安县),南路军兀良合台破静江府(广西桂林县)进攻潭州(湖南长沙县)。宋君臣大惊,议迁都四明(浙江鄞县),逃窜海中避难。右丞相贾似道屯兵黄州,惊惧不知所为,遣密使见忽必烈求和,愿割江北地,纳岁币银、绢各二十万两、匹。忽必烈闻皇弟阿里不哥谋夺帝位,许宋和,退兵北还。

第四期战争——蒙古兵退去,贾似道自称各路大胜,鄂州围解。满朝不知议和纳币事,认为功业无比,政权全归贾似道。赵昀景定元年(忽必烈中统元年),忽必烈遣使郝经来征岁币,似道惧秘计败露,命真州(江苏仪征县)守将李庭芝拘捕郝经,不令入朝。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苦战四年,到至元元年(景定五年)阿里不哥败降。接着北方藩王海都等叛变,战争多年不能解决。忽必烈全力对付内乱,同时增强灭宋的决心。中统元年,蒙古君臣商定先取襄阳,直趋临安,覆灭宋国根本,江淮巴蜀不攻自平的计划。恰好宋潼川安抚副使刘整据泸州(四川泸县)叛降蒙古,教蒙古利诱襄阳守将吕文德,借通商名义,在樊城外筑堡垒,驻兵抄掠。至元五年(赵禥咸淳四年),蒙古征南都元帅阿术、都元帅刘整围襄阳樊城,造战舰五千艘,练水军七万人。襄阳守将吕文焕告急,贾似道阁置不理。某次赵禥问似道:“襄阳被围三年,奈何!”似道说:“北兵早退,陛下从哪里听来?”赵禥道:“刚听宫女说起。”似道借他事杀宫女。凡朝臣谈及边事,全被窜斥到外州县去。至元十年,樊城破,元(至元八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兵用回回炮攻襄阳城,吕文焕降。元得襄阳,增兵十万,大举南伐。至元十一年,命伯颜都督诸军,率阿术、阿里海牙、吕文焕、刘整、塔出、董文炳、张宏范等分路并进。赵禥病死,贾似道拥立赵?(音显)继位。?年四岁。

至元十二年(赵?德祐元年),贾似道抽诸路精兵十三万出御元军。宋养兵七十余万,军官吞蚀粮饷,兵多空额,又因畏惧人民,不敢抽调过多,此时形势危急,才抽出十三万人去应战。似道督后军,驻鲁港,夏贵率战舰二千五百艘遍布江中,孙虎臣将七万余人作前锋,驻池州(安徽贵池县)丁家洲。元水陆军冲击宋军,孙虎臣、夏贵不战溃逃,似道大惊,弃军遁走扬州。元军追杀一百五十余里,俘获宋船二千余艘,军资器仗无数。元兵进逼临安,宋宰相陈宜中主持和议,由赵?出面,请求叛将吕文焕、陈奕、范文虎等向伯颜求和,叛将们正想灭宋立功,当然不理。朝廷多方探索讲和门径,忽传宗室女赵孟桂在伯颜处充次妻有宠。太皇太后谢氏(赵?的祖母)遣人送金帛给孟桂,请她帮助说话,孟桂回奏说和议将成,谢氏又送金帛去,夸奖她的功劳。原来孟桂并没有嫁伯颜,是奸官乘乱造谣,骗取财帛。

和议既无法进行,官员们纷纷逃遁。朝堂人迹稀少,谢氏急得痛哭流涕,揭一张榜示道:

我朝三百余年,待士大夫以礼(优待士人和官员),吾与嗣君(赵?)遭家(国)多难,尔大小臣未尝(不曾)有出一言以救国者。内而庶僚(朝官)叛官离次(弃职潜逃),外而守令(地方文武官)委(弃)印弃城,耳目之司(御史),既不能为吾纠击(弹劾),二三执政(宰相),又不能倡率群工(领导百官),方且表里(内外)合谋,接踵宵遁(相率夜逃),平日读圣贤书(经书),自许谓何(自称学圣贤)?乃于此时作此举措(行为),生何面目对人,死亦何以见先帝。

她虽然恳切挽留那些读圣贤书的士大夫,到底止不住士大夫的溃散,后来上朝的文官只剩六人,其余或逃或降。南宋是道学极盛时代,士大夫不说孔孟,即说程(程颐)、朱(朱熹),到这时候完全暴露了道学的虚伪。

南宋灭亡的原因,正如黄震对赵禥所说:“当今时弊,一是民穷,二是兵弱,三是财匮(穷乏),归根是士大夫无耻。”整个统治阶级腐朽无耻,自然民穷兵弱财匮,敌兵**,沿路文武官员望风投拜,连忽必烈也觉得惊异、可耻。谢太后下诏书,谕令州郡官献地降元,扬州守将李庭芝、姜才射退谢太后使官,拒受劝降诏书,这真是超脱庸俗腐旧见解,赤心对种族尽忠,不做一姓家奴的大英雄、大豪杰。其他如文天祥从容就义,张世杰、陆秀夫苦斗海上,民军首领李梓发、黄贤死守南安县城(江西大庾县),他们宁死不屈的精神同样照耀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