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对外扩张时代——两汉(1 / 1)

中国通史简编 范文澜 2191 字 4个月前

前二〇六年—公元二一九年

第一节 两汉政治概况及农民生活

刘邦战胜项籍后,建都长安,国号汉。习惯上称为前汉或西汉。他活着的时候,把可能反叛的功臣,杀戮得很彻底。边远及要害地区,封自己的儿子和同姓做拥有实权的国王(刘启以后,国王只存空名),与直属中央政府的郡县,犬牙交错,互相牵制。他这一布置,后来很收成效。他又订定各种制度,大抵采取秦制,略加变通。对人民的基本政策是“让人民休息”。这样,汉朝的统治巩固了。

他这“让人民休息”政策,经过他的儿子刘盈、妻吕雉、儿子刘恒、孙子刘启四个皇帝,大概七十年工夫,切实遵行着,收获很大的效果。官僚地主商人非常富庶快乐。皇帝的库藏,钱多到算不清,谷多到腐烂没人吃。可是没有蓄积的大多数农民却穷困得卖田宅、妻子,无法糊口。刘恒时,政论家贾谊、晁错,都承认农民的痛苦,想抑制商人,来救济中小地主的破产,根本没有土地的农民,他们并不以为值得注意。

刘启的儿子刘彻,是个仿佛秦嬴政那样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想和缓国内的阶级矛盾,利用雄厚的财力、穷人的生命,发动大规模对外长期侵略。战争是胜利的,土地扩展到一倍,可以容纳不少内地贫民。富豪受了相当打击,破产的很多,穷人死亡更是不计其数。虽然因此引起人民的愁苦**,盗贼成群,阶级矛盾却多少和缓了些。刘弗陵、刘询时代,官吏、地主、商人逐渐恢复他们的元气,刘奭以后,农民穷困,又成了极大的问题。

王莽篡汉,国号新。他想用均分土地、释放奴婢、抑制商人来解决问题。这种政策,当然触犯豪富人的利益。同时对外战争和刑罚暴虐,穷人也大受痛苦,于是农民起义爆发了。当时起义首领,都拿“恢复汉朝”作号召,这显然是官僚、地主、商人的口号,农民盲目地替他们战斗。混战的结果,推翻王莽,消灭许多起义军,政权落在豪绅地主兼知识分子的刘秀(东汉光武帝)手里。

刘秀是汉疏远的宗室,父亲做过县令。他曾经去京城(长安)游学,结交有才能的读书人,后来组成团体,参加战争。他开始作战,只有牛骑,杀新野县尉(军官)才夺得一匹马。因为军事政治有计划,不到三年,做了汉皇帝。他建都洛阳,所以称为东汉,也称后汉。

东汉继承西汉的统治方法,让官僚、地主、商人自由发展。对读书人用征辟制度(大官征召有声名人做属员),大小给个官吏做。因此官僚主义特别发达,政治非常腐败。马援征服安南,班超开辟西域(新疆),对匈奴、氐羌,都获得胜利,这种侵略的成功,使国内腐败政治更见稳定。农民受尽压迫,最后不能不起义。可是没有一个豪富知识分子参加他们的队伍;相反地,豪富知识分子组织军队残酷地把他们镇压下去。东汉的政权被豪家出身的曹操夺去,破落贵族刘备、豪家孙权,也分得一部分土地,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

春秋末期因宗族制度的崩坏,土地住宅开始自由买卖。战国名田制度(土地归私人占有)已经盛行,秦统一后,更确认为全国通行的定制。豪强兼并,与名田制度是不可分离的。在汉朝“让人民休息”政策下面,兼并成为剧烈的现象。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农民得不到耕地,只好忍受凶暴的剥削。王莽说汉朝租税名义上三十取一,其实是十中取五:地主对皇帝负担只有三十分之一,农民对地主却负担十分之五。

战国时代万户大邑,到处都有,经秦朝及楚汉战争的摧残,汉初,万户存留不过二三千户,人口可惊地减耗了。刘邦起义后第五年(前二〇二年)二月做皇帝,五月就解散军队,令兵士回家耕地。又招募逃匿山泽的人民,各归旧田宅,因穷卖身做奴婢的,都释放做平民。刘盈令,女子十五岁到三十岁不出嫁,分五等罚钱。这都是增加人口的办法,可是人口繁殖很迟缓。刘盈两次筑长安城,征发附近六百里内男女夫役,只十四万六千人。京城附近如此,其他地方可知。刘启时代号称极盛,吴又算最富庶的国家,吴王刘濞反叛,征发国中六十二岁以下、十四岁以上男子,仅得二十余万人。到西汉末刘衎时候,民户一千三百二十三万三千六百一十二户,口五千九百一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人。垦田八百二十七万五百三十六顷。两汉人口,这算是最高纪录(其中或有王莽夸大处)。东汉户口垦田记载较详,列表于下[《续汉书》郡国志注引帝王纪桓帝永寿二年户二千六百零七万九百六十(《晋书》地理志作一千零六十七万七千九百六十),口五千零六万(《晋书》地理志作五千六百四十八万)六千八百五十六人。十年之间,人口骤增二百五十万,容或可能,户何故骤增多至二千六百万,实难索解。按一户人口约有五人左右。《三国志》李典传,典有宗族部曲三千余家,一万三千余人,大体合于一户四五人数目。桓帝时户数恐有讹误,不列入表]:

两汉中间人口骤减,东汉逐渐上升。顺、冲、质三帝时又急速下降。这时候正当梁冀擅权,剥削加剧。人民逃走、死亡,一年中耗损二百万,试看暴政给与人民何等严重的影响。按照两汉土地面积以及生产技术,人口可能大量增加,事实却不然,主要原因由于皇帝、贵族、官僚、地主、商人、豪强一齐向农民进行超经济的、暴力迫胁的各种剥削。

皇帝——是最大的地主。每年收入赋税钱四十余万万文,除去官俸一半,净收二十余万万文,供军国大事的用途。还有山海、川泽、园池、市肆的税收,每年十三万万文,称为禁钱,供皇帝私用。皇帝拥有大量黄金,例如刘彻赐平阳公主黄金一千斤(一立方寸为一斤),赐卜式四百斤,赐卫青军队二十余万斤,又赐卫青、霍去病军队五十万斤。刘询赐霍光七千斤,广陵王五千斤,诸王一千五百斤。王莽末年,库藏黄金六七十万斤,这都是人民的血汗。

贵族——宗室、公主、外戚、诸侯王都是大地主,他们依恃权势,强夺土地财物,压迫平民做奴婢,无恶不作。刘启的兄弟梁孝王尽量挥霍;死后还存黄金四十万斤。东汉外戚梁冀造巨大第宅,极尽奢侈的能事。花园别墅,洛阳周围千里内到处都有。他爱养兔子,特造一座兔苑,曾有西域商人误杀一兔,因此牵连被杀的十多人。他随意捉人,作为奴婢,多至几千,叫作自卖人。大官们想见他,必须贿赂管门的,管门的积累黄金一千斤。冀被杀抄家,存钱三十万万文。举这两个例子,可以推想一般贵族怎样生活着。

官僚——刘盈为奖励官吏廉洁,令吏六百石(中级官)以上,及曾做二千石(高级官)的,全家只缴军赋,其余租税一切除免。这是官吏法定的权利,实际从丞相起直到郡县小吏,除了偶有廉洁的,极大多数是贪污的民贼。西汉王温舒做中尉,用凶悍吏十余人当爪牙,帮着他惨杀作恶,人民称他们为戴帽子的老虎,几年工夫,吏都暴富,温舒自己也积累黄金一千斤。东汉侯参做益州刺史,专杀富人,没收财产;革官回来,有车三百多辆,饱载金银、锦帛、珍玩。他的兄弟侯览,是个宦官(阉人),前后夺人住宅三百八十一所、田一百一十八顷,自造宅第花园十六区。东汉末名士三大首领之一的窦武,享盛名,做宰相,假装廉洁,妻子衣食仅仅温饱,暗中却取许多宫中美女饮酒作乐,一两个月,积财巨万。大抵西汉官吏贪污,东汉官吏更贪污。

地主——秦朝本来有很多中小地主,自耕或雇用穷人代耕。刘邦解散军队,有军功的给与好田宅,全家免户赋及徭役。这些人回到乡间,都成了中小地主。他们有朝廷的优待,有战胜的功绩,对贫弱人兼并、压迫,是可想而知的。农村中增加大量地主,虽然他们本身互相兼并或出卖产业,变动很大,但对一般农民总是不利。

商人——两汉商业发展,富商大贾,生活奢侈,不减王侯。他们囤积财物,放高利贷,叫作子钱家,利息有时百分之一千,普通是百分之二百。他们与官吏勾结,剥削农民,农民还不起债,往往本人连妻子、田产卖给商人做耕奴。商人犯罪,田和僮(耕奴)没收入官。商人不仅剥削农民,同时剥削贵族,甚至皇帝也不能免(至少是夺皇帝的利益)。所以统治阶级对商贾取憎恶态度,斗争有时很激烈。

豪强——豪绅恶霸,到处都有。西汉宁成,革官回家,立誓说:“做官不到二千石,做商不到一千万,不能算人。”他连强迫带雇用贫民数千家,种水田一千多顷,没有几年,积钱数千万文。涿郡大姓西高氏、东高氏,大小官吏都怕他。收养许多强盗,白日抢劫,逃进高家,没人敢问。严延年做涿郡太守,查究两高奸恶,各杀数十人,一郡才平静。西汉还有不少地方官,专杀豪强,称为酷吏。东汉官僚主义极盛,以“忠厚不得罪人”为做官秘诀(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豪强武断乡曲,比西汉更凶暴。

从皇帝到豪强,都是靠剥削农民来生活的,他们活着穷奢极欲,享尽人间乐趣,这还不算,死后必须带大批财物到地下去。皇帝登位,照例开始造坟墓和庙堂。坟墓埋藏珍宝,愈多愈好。后来赤眉掘西汉帝后坟墓,董卓掘东汉帝后及公卿大臣坟墓,收得财宝无数。西汉提倡孝弟,东汉更甚。所谓孝弟,主要是厚葬,棺材要用南方出产的大楠木,从几千里外运来,巧匠雕治,工程细致,造得一具棺材,重约万斤,耗费成千成万的人力;其他祠堂碑碣、殉葬物品、车马帷帐、建筑坟墓、招待宾客,所有费用,都由较小官吏及朋友供应。按照官级负担长官葬费,最后负担者当然还是那些死无葬身之地的穷人,而厚葬者却享孝弟忠义的美名(西汉大郡太守死,照例收财礼一千万文以上。东汉数目更大)。怪不得西汉杨王孙临死时坚决主张自己一丝不挂埋到土坑里,表示对恶俗的反抗。

皇帝、贵族、官僚、地主、商人、豪强,死的活的一齐向农民敲剥,农民又丧失了土地,只好向地主租用耕地,付给地主十分之五的田租。剩余的缴纳算赋钱一百二十文(十五岁到五十六岁)、口赋钱二十三文(七岁到十四岁)、献费(献给皇帝)钱六十三文。此外还有户赋、军赋(钱数不详)、更赋(每人轮流服兵役一月,要免役出钱三千。每人戍边三日,要免役出钱三百)、杂税、徭役、临时徭役,种种名目,农民都负担起来。朝廷对地主收租却很轻微,刘盈规定十五税一,刘启改为三十税一,这种历史家所歌颂的“仁政”,等于奖励地主盛行兼并,使农民很难保存他们的小耕地。

农民怎样生活下去呢?

穿破短袄,吃糟糠豆饭、藜藿(野菜)羹,喝凉水。或者照西汉大儒董仲舒所说:“衣牛马之衣,食猪狗之食。”西北边郡贫民冬天没有衣服,整天卧在细草窠里,必须见官吏时,忍冷披草出窠。官吏找他,多半还是要钱。

出卖自身及妻子做奴婢,街上有木栏,像牲畜一样,放在栏里买卖。普通奴价值钱一万五千文。有时被豪强劫掠或强迫出卖做奴婢。

汉律:三人以上,无故聚集饮酒,罚金四两。人民偶尔会饮的自由也被剥夺了。

战国已有溺女的记载。刘彻时小儿三岁就纳口赋,贫民生子多杀死。刘奭改为七岁纳赋。

刘骜(成帝)时有兄弟三人合娶一妻,生子四人,因分儿子涉讼发觉,兄弟三人算是禽兽,被判死刑,四子归母亲所有。

饿死或人相食,史书记载许多次。流亡或逃匿山泽做盗贼,因而被杀受罚,妻子没入官府做奴婢,更是习见的常事。

两汉农民生活就是这样,号称太平的文景时代,也并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