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释看到的太阳照射下的月球表面的各种起伏,强调某些枯燥无味的宇宙学知识还是非常必要的。阳光有时斜斜照进某一区域,有时正对着照耀,似乎将该地区的特征雕刻得古里古怪,使其显得比实际的更庞大,又或是似乎把该区域凹凸不平的地面拉平了,让我们不再能看到外表上的深刻变化,而只能看到对比明显的不同色调,导致该地区的景观好像被蒙上了一层马赛克,但在任何情况下,天文望远镜都能最大程度捕捉到这些令我们啧啧惊叹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月球物理学研究而言颇具教益。
若是有人希望对我们能看到的月球表面上的所有起伏进行详细全面的描述,本书的篇幅是远远不够的。通过简单观察此处提供的照片,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些照片展现的仅是整个月球圆盘的一种面貌,或是广角镜头下界定范围内的部分月貌。在类似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局限于笼统的描述,辅以某些特定点的精确细节,来了解构成月球表面特征的基本轮廓。
最早的月球图像之一,伽利略绘(1610年)。
满月摄影
从简单的视觉角度而言,月球被照亮的区域,不管是一部分还是整个月球圆盘,其亮度有强有弱。月球表面上的灰斑尤其引发我们的注意,其布局就像放大的人脸轮廓。然而,一旦我们使用光学仪器来观察月球(即使是最简陋的仪器),这一相对清晰的人脸像就不复存在了;一个简单的双筒望远镜就能发现的图像,在小型望远镜或天文望远镜的镜头下会更加清晰,它们显露出了诸多结构与色调非常复杂的细节。我们很快认识到,月貌明亮地区的地形通常都有些崎岖和抢眼,而我们看到的色调不一但均属于灰色范畴的区域,表面乍一看却是非常整齐。宇宙定律主宰了月球的表面部署,在它的影响下,月球形成的岩层整体相互关联。尽管由于上述原因这些地面起伏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还是要向大家分别讲述这些不同类型的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