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对信息进行整理和过滤(1 / 1)

科学家曾经在一个昏暗的房间里做了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他们将几只蜜蜂和几只苍蝇分别装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瓶中,瓶子的开口一直敞开,然后科学家将房间的窗帘拉上,将瓶子横着放在窗台上,瓶底对着窗户。在之后的一个小时里,所有蜜蜂都往瓶底冲,最终活活累死。而苍蝇却一直在各个方向寻求突破,试图找到出口,最终大部分苍蝇在两分钟之内就找到了瓶口逃离出来。

面对这样的结果,多数人的第一感觉是苍蝇要比蜜蜂更加聪明和灵活,因为苍蝇没有像蜜蜂那样死脑筋,一直往瓶底找出口,而是四处寻找出去的道路。表面看起来似乎是这样,可如果认真进行分析就会发现,苍蝇之所以能够找到出口,主要在于它们行动的盲目性,实际上苍蝇并没有寻找出口的能力,也并非像科学家认为的那样灵活,它们更多的是依靠无方向、无目的的冲撞来寻找出口。

而反观蜜蜂,它们实际上有着非常好的方向辨别能力,而且有着出色的知识,那就是蜜蜂一直都能够意识到“光线更亮的地方就是出口”,在多数时候,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自然知识,因为出口处本身就容易有光线进来。但这样的知识在很多场合下也可能会误导蜜蜂做出判断,很显然,蜜蜂并不清楚光线是可以通过透明的玻璃的,有光线的地方并不意味着就是出口。蜜蜂按照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飞行,实际上却落入了信息制造的陷阱之中。

由此可见,虽然蜜蜂具有一些充满逻辑性的行为模式,但一旦信息出现了问题,它们的逻辑思维及行为模式就会产生反作用。它们虽然比苍蝇更善于收集信息,但由于信息搜索出现了问题,环境出现了变化,它们反而会被掌握的信息误导。

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博弈要素,无论是销售员还是顾客都需要掌握丰富的信息。但是,掌握丰富的信息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在谈判中掌握主动权,正确的关键信息能够提升谈判的主动性,而错误的信息可能会让自己受到误导,从而丧失更多的主动性。信息是否有价值,是否合理,这些常常会被人忽略,销售员有时候也容易受到信息的误导。如果销售员在日常销售工作中不能辨别信息的真伪,无法将自己的认知模式和具体环境结合起来,就会受到信息的反噬,这个时候,销售员的理性思维就会失去应有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销售员在信息方面占据主动权,但这并不意味着顾客就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一些聪明的顾客会隐藏自己的目标,也会想办法混淆销售员的判断力。为了让自己获得信息优势,他们有时候也会提供很多错误的信息,借助一些掩饰的信息来误导销售员做出合理的判断。

有个顾客进入城东的一家出售毛毯的店铺,相中了一款毛毯,可店老板却要价650元,顾客觉得价格偏贵,因此双方开始讨价还价。对顾客来说,他能够猜到这条毛毯的进价绝对不会高于500元,考虑到店家也需要盈利,他提出了550元的购买价格。店家认为一下子降低100元有些过分了,自己这样只会做赔本生意,因此坚持以600元的“最低价”出售。这个时候,顾客笑着说:“我上次在城西的一家商场购买了和你这里一模一样的一款毛毯,那里的标价是599元,经过讨价还价,我最终以550元入手。这一次我想给我母亲再买一条,可是那家商场已经断货了,这款毛毯我非常喜欢,家里几个亲戚也说要购买,所以这次我到你这儿来了。”店老板很难分清这是不是一个谎言,而且他也不会真的跑到城西去验证,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他被迫接受了550元的报价。

在应对类似的情况时,销售员要做的就是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过滤,想办法找出对方信息中的漏洞,尽量避免自己受到错误信息的误导。比如上面案例中,城东商场的老板可以根据自己对行情的了解做出判断,城西和城东商场的同款毛毯价格差距不可能那么大,要么就是对方在撒谎,要么就是对方购买的毛毯质量没有自己的好。他还可以注意观察对方的表情,看看有没有什么异样,或者直接考验对方:“你刚才说有些亲戚也想要购买是吧?如果你能够一次性多购买几条毛毯,我可以按照550元的价格出售,甚至可以再便宜20元。”这个时候,销售员可以观察顾客的反应,看对方是如何回答的,依据对方的回答,可以辨别信息的真伪。

除了对他人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过滤,销售员也需要对自己掌握的信息进行整理和过滤,这种整理和过滤主要是针对一些与场景不符的经验和信息。比如,很多销售员在面对顾客时,会形成一套比较熟悉的谈判流程和谈判模式,但这些谈判模式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在面对一些特殊的顾客时,销售员需要适当做出调整,改变自己的销售风格,将过去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梳理,最好将信息和具体的操作环境结合起来,避免过度依赖经验,使自己被一些不合时宜的经验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