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进行销售,把业务做精做细(1 / 1)

一般来说,每个人的工作状态包含了三个最基本的层面,即想做事、想做好事情、想把事情做得更好。想做事是指人们想要执行某项任务,参加某项工作,或者参与某个项目,参与者想要做这件事,目的可能是获得丰厚的报酬,或者单纯地想证明自己有某种能力。想做事代表了最初的一种冲动,这种做事的冲动往往是由内在需求驱使的。

想做好事情往往代表了一种责任感和荣耀感,代表了对工作认真负责,对事业充满期待,对个人发展有一定的目标。一般来说,想做好事情的人往往具有一定的内驱力。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内驱力来源于个人的意向,它是内心世界中最核心的东西,是推动或者启动行为的重要因素,是激发心理能量的一种强大动力。而意向往往分为五种:减少紧张状态的意向,希望被人喜欢和关注的意向,求同的意向,追求卓越的意向,追求自然和谐的意向。

在销售过程中,这几种意向常常会出现,而且有时候会同时出现,意向的强烈与否决定了人们愿意付出的多少,决定了人们的意志力是否强大。反过来说,意志力越高的人,他们的自觉性越高,对于工作的觉悟也越高,他们愿意在工作中保持专注,愿意坚持为自己的工作默默付出。

想把事情做到更好则是一种更高的责任感和荣耀感,这样的人往往具有挑战精神,对于工作也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们总是追求更好、更高的生活目标,总是试图让自己变得更加完善,让自己的工作更加完美。相比于其他人,他们时时刻刻都在督促自己把事情做到最好,并且在细节上尽可能做到完美无瑕。

三个不同的层面,实质上正是从普通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的一个跨越,这种跨越在销售领域同样存在。一个普通的销售员会这样去想:“我想要上班,以此来挣钱养家”“这是我养家糊口的工具”。他们寻找的是一份工作,一份单纯地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工作。一个优秀的销售员会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这是我的工作,我有义务做好它”“我有责任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只有把工作做好,我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公司才能盈利”。而想要把一件事做得更好,想要让自己的销售工作做得更出色,就需要拿出那种追求卓越的心态,就需要爆发出强大的意志力来督促自己进步。

在有关“做得更好”这件事上,有一个非常合适的词:工匠精神。这种精神的内核就是精细化,任何一个步骤、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尽量做到极致,在销售活动中,也需要这种工匠精神,要确保每一个环节得到修缮,确保每一个细节得到加强。

比如很多商家非常注重销售环境的打造和氛围的营造;有的商家会注意每一个服务的流程环节,并不断进行强化;有的商家会注重对销售员的挑选;有的商家会注重对销售话语和销售技巧进行深入剖析;有的商家会将服务做到极致。

经常有人反映,某4S店的员工态度非常好,他们会细心地为每一个顾客提供一张返回的公交券,他们店里的饼干是自己吃过的最好吃的饼干,他们会记得给每一个前去看车(无论是否购买)的顾客寄去一张节日贺卡,他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顾客喜欢以及适合什么样的车型……这些赞美背后其实就是对该店销售能力的肯定,而销售能力的强大往往和内部的销售文化、销售机制、培训机制息息相关。

有个推销员,每一次与人谈生意时,都会提前两三天进行演练,将对方可能会问到的问题以及可能做出的回应进行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措施。为了确保能够尽快说服客户,他会反复斟酌自己的语言和措辞,并对自己说话的时间进行合理设定,确保自己既可以有效清晰地表达观点和立场,也能够更好地营造氛围。他还特意花费了半年的时间进行有关销售的培训,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有些商家会要求业务员必须在最短时间内了解顾客真实的需求,在最短时间内说服对方购买相关的产品。一个业务员曾经喊出了“5分钟内拉拢一个客户”的口号;有家烧饼店20年来一直都在致力提升做烧饼的速度,并且每年都在保证品质的同时缩短将烧饼交到顾客手中的时间;一位菜市场的大妈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将顾客选择的菜装入包装袋,给下班的人节约更多的时间。这些都是销售员自我进步、自我完善的重要表现,体现出来的是一种销售责任感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

有些公司会要求员工在销售过程中将顾客说过的话记下来,对其中一些重要的信息进行分析,最后建立档案。到了月底则要对所有顾客的信息档案进行整理,然后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对于那些熟客以及回头客,员工必须加强了解,包括对方的品位、追求、职业、兴趣、家庭基本情况,都要有所了解。公司每隔一段时间会进行销售技能考核,通过情景化、场景化的模式来检验员工的销售技能,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正。公司每年还会举办多次内部交流会,让一些能力出众的销售员一同分享自己成功的秘密。

企业内部的销售文化非常重要,它是提升整体销售水平的关键,尽管很多人觉得销售本身就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没有必要弄得那么复杂,也没有必要花费时间、精力和大量资金进行培训,可是对于优秀的团队和优秀的销售员来说,花费更大的成本来提升销售技能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前期投资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