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力代表了更加开放的思维(1 / 1)

有个销售员奉命去A地推销公司的产品,可是连续约了十几个客户都失败了,对方声称根本就不需要这些产品,没有人使用过这些产品,附近也没有任何商店是出售这些商品的。很快这个人就离开了这个地方,他给公司做了工作汇报:“此地不需要这些产品,绝无发展空间。”

汇报传回公司后,高层纷纷决定改换一个市场进行开发,就在这个时候,一家竞争公司得知了这个消息,于是派了一个代表去A地开发市场,出售的产品和之前那家公司一样。这件事引起了同行们的嘲笑,尤其是之前那家公司,他们认为此前没有公司在这里出售产品,这就意味着这个市场不成熟,没有任何相关的需求。但是对于这家竞争公司来说,正因为市场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一类产品,从来没有人卖过类似的产品,这块市场才有了巨大的开发空间。事实也证明了他们判断的准确性。

对于很多人来说,市场上没有类似的产品,就意味着该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因此会选择尽早离场。但是对于某些销售员来说,正因为市场上没有这类产品,才存在更大的开发空间。对于很多人来说,客户不喜欢购买某件产品,就会直接认定该产品不具备销售价值。但是对于一些销售员来说,客户说不喜欢买往往是一种机会,意味着他从来没想过也没有真正购买过相关产品,意味着从来没有人在这个客户面前成功推销过任何相关产品,因此就给销售员提供了推销产品的可能,对于销售人员来说,这个客户完全就是一个潜在的服务对象。

有关市场的开拓和产品的销售,人们通常只看得见表象,却没有意识到这些表象背后的规律,不知道背后意味着什么。可以说多数销售员仍旧用传统的、保守的、固化的思维来看待销售,看待销售过程中遭遇的问题,这无疑会将自己的工作当成一个僵化的职业。实际上,对于多数销售员来说,销售本身就是一份枯燥乏味的工作,本身就是一份让人觉得恐慌的职业,从一开始就容易产生“这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如果没人要我的产品,那我就只能放弃这个销售任务了”的想法。在这种惯性思维的影响下,人们很容易对自身遭遇的销售问题以及挫折产生固化心理。

对于销售员来说,真正想要做好销售工作,就需要开放思维,需要放开自己的想法,挣脱有关销售的一些模式。通过其他的角度和视野来看待自己的工作,看待自己所遭遇的问题,也许就可以找到突破局限的方式,可以找到破解困境的方法。

开放式思维与枯燥乏味的销售工作是可以实现兼容的,或者说,人们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陈旧观念。那些意志力强大的销售员总是试图从新的角度去理解销售,用新的思维去思考促进销售的方法,他们不会在当前的销售模式中挣扎,而是一直尝试着运用新的方法去打开销路。

有家商店准备出售一批老款式的衣服,于是想要进行促销。第一天商店打了八折优惠,可是进店的人少之又少;第二天又打了七折,结果还是没能吸引到更多的顾客;到了第三天,店家直接推出六折优惠,可是仍旧没有吸引太多的顾客进店消费。店里的老板非常沮丧,觉得这些衣服可能要放进仓库里了。这个时候,有个销售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商店不妨进行一折促销。当然,他建议老板推出一套为期两周的促销活动,具体是这样的:商店第一天打九折,第二天第三天打八折,第四天第五天打七折,第六天第七天打六折,第八天第九天打五折,第十天打四折,第十一天打三折,第十二天打二折,第十三天第十四天打一折。

店老板将信将疑,采纳了这个建议。在他看来,顾客必定会集中在最后两天来购买衣服,到时候自己估计真的要做亏本买卖了,但是相比于将衣服扔进仓库,一折至少也能换点儿现金。可是情况并不像他想的那样,虽然前面几天并没有什么顾客,只有三三两两的几个人,可是到了第六天第七天,顾客像潮水一样涌入商店,他们很快将大部分衣服买走了,而真正到了打一折那两天,店里的衣服早就卖光了。为什么店家推出了一折优惠,但是最终以六折的价格卖光了所有产品呢?原因就在于顾客根本等不到打一折的那一天,为了挑选到最好的衣服,或者说为了防止最中意的衣服被人提前抢走,他们纷纷选择先下手为强,当所有顾客都这么想的时候,衣服自然很快就能销售一空。

在这里,销售员就转变了思维,站在顾客需求以及消费心理上来看待销售,同时也运用了倒推法,即先从出现打一折时的情况算起,在衣服进行一折促销时,所有顾客都会疯抢产品,此时,人们就会这样想,“我应该在打二折时买走衣服”,可是由于所有人都这么想,他们又会担心自己中意的产品被人在打三折时买走,这个时候,人们只好提前在打四折优惠的时候动手。结果一轮轮往上推,到了打六折左右,大家都熬不住了,选择提前出手。

开放思维在销售工作中往往不可或缺,毕竟相比于其他工作,销售并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每一个销售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比较大,每个销售员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模式制定销售策略。职业本身具备的自由与灵活性,赋予他们更大的思维活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