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八十四犯错不是错(1 / 1)

贞观攻 1840 字 9天前

八百八十四 犯错不是错

对于苏宁自己来说,他一直都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那就是自己飞黄腾达的时候,绝对不能忘记带着身边的小伙伴们一起飞黄腾达,所以他在有钱的时候带着一众军士大佬们一起有钱,谁敢觊觎苏宁的财富就会被军事大佬们一拥而上吞得连渣渣都不剩,甚至还曾经爆出过皇家有股份在里面的消息,所以一直以来都没有人敢于觊觎苏宁的财富。

味仙居白砂糖和碧螺春四平八稳的运营了那么多年还不算,苏宁的爵位和官位还节节攀升,从最早的子爵到现在距离公爵只有一步之遥,官位也从最早的行军书记到了如今的纵横部左侍郎,在军中的地位也是节节攀升,但是他不会忘记捣鼓一个军事大学,把一群小伙伴全部送了进去捣鼓几年出来,全成了军队里面的顶梁柱和后起之秀。

所以在军队里面也没人真的把苏宁当作威胁,因为如果苏宁是威胁,而贸然对苏宁动手,那些他的好友和因为他的建设军事大学而飞黄腾达有了出头之日的军中新贵肯定不会放过那些人的。

另外,在文化上也是一样的,苏宁主导的计策掀翻了山东士族,使得士族彻底的离开了历史舞台,造纸术的改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人人有书可以读,教育计划的全面普及使得无数人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原本一辈子都不可能触碰到书本的人也可以买一本书回家看看,或者进入蒙学学习识字。这样的功绩想不青史留名都难。

就更别说改良之后的科举考试和政法大学的正式创立,给了那些以往没有出头之日的寒门子弟一条通天之道,这也是在苏宁的主张下进行的,因为这个主张和建议,无数寒门子弟有了翻身的机会,可以通过科举考试真正的步入仕途,他们不会放任他们的恩人被人家谋害从而遭到损失。

还有那些不喜欢儒学的士子们,苏宁的出现使得自汉武帝以来销声匿迹的诸子百家重新现世,纵横家强势崛起,在朝中前所未有的开创了对抗儒家的前沿阵地纵横部。获得了巨大的权力。得到了当朝重要大臣杜如晦的强烈支持,之后,墨家子弟重新现世,掌握了工部。并且以工部的名义建设了大唐格物大学。号召所有对墨家之学有兴趣的年轻人都来学习。以后进入工部或者军队的研发部门,同样可以做官。

从贞观八年开始,在纵横家代表人物苏宁号召天下有识之士恢复百家传承的号召之后。一群对于法学有很不错的研究基础的民间学者聚集在一起,开始商量着恢复法家传承的事情,虽然他们都不是正统的法家传人,可是法家的传承也始终并未被完全掐断,在儒家的阴影下继续发展,法家恢复之后的主要阵地就是政法大学和今后的民部还有刑部等等部门,以延续发展先秦时期法家的政治理念。

经过秦代的实验,大唐的法学爱好者们都知道单纯的法学是不可以长久维持的,所以他们也主张在法学的基础上开始进行新法学的研究和创新,在原先的法家基础上将融合了儒家和墨家的部分温和理念的思想灌输入法家思想内,成为“虽钢亦柔”的新法家,以一些过去的对于法家之术很有兴趣和研究的博学鸿儒为代表,改换门庭,成为新法家的代表性人物,在民间掀起了巨大的声浪。

以孔颖达为首的儒门革命之后的新儒门对此持宽容态度,认为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举有其局限性和限制性,使得诸多有益思想被断绝传承,以此酿成了“学术专断”的局面,对此,他作为孔门嫡传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他主动写信邀请新法家的代表性人物们进入政法大学开设法家专科,请他们来授课,为学生讲授新法家的内涵。

如此,政法大学内,纵横家、儒家、法家三足鼎立的情况就形成了,三家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相互包容,营造了如今政法大学兼容并蓄共同发展的学术风气,而作为这一事件的真正促进者,代表纵横家勇敢抗衡儒家霸权的苏宁才是最重要的开创者,政法大学也给年轻的苏宁留下了教授的职位,认为其拥有给大家讲授纵横之术的资格和地位。

苏宁所要求的文化地位已经初步巩固了,军事地位巩固了,经济地位巩固了,权力地位也就间接的得到了巩固,虽然不像当初九品中正制度下名望决定一切,但是名望对于一个人来说还是很重要的,有名望傍身的人,皇帝也不能随随便便就处置他,因为比起其他人,皇帝更需要名望。

苏宁以名望和利益均摊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这才是一直到如今虽然有诸多言官弹劾他但是他依旧稳如泰山的根本原因,至于才能,说实话,在这个时代,没有皇帝的赏识和信任,你的才能反而是你的罪过。

所以苏宁最终接受了和李芮涵的婚姻,成为皇族一员,加强了和皇家的联系,并且巩固了和李承乾的关系,甚至于强行改变了李泰和李承乾之间本来注定要出现的皇权之争,长孙皇后已经决定不再生育了,刚刚出生的玉成公主就是最后一个嫡女,而作为李二陛下中意的皇帝候选者,长孙皇后所初绝对是很重要的参考因素,李泰已经基本上排除,而剩下的李治小屁孩儿,还没那个年纪。

李承乾已经是公认的李二陛下的继承者,作为储君接收着严格的帝王训练,李泰已经基本上不问政务,全身性的投入到开花炮弹的研究中,并且打算进一步提高火炮的威力和火药的威力,至于李治,还在读圣贤书。

大唐帝国的国势是那样的蓬勃且稳定。对于苏宁而言,他所做的一切都在开花结果,秦琼对他所说的一切,他早有防备,早有预感,即使自己是皇族,可是不是李二陛下的女婿,而是李孝恭的女婿,李孝恭尚且洁身自好,脱离权力中心。更何况是自己。只是因为和李承乾的好关系才会被李二陛下所放心,所期待,所容忍。

但是帝王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改变他对于皇位的重视和继承者的关注,著名的中庸之君宋真宗在病中因为听闻外界盛传太子恩德的事情而产生了恐惧感。准备对自己唯一的儿子下手。若不是寇准及时劝阻。说你只有这一个儿子,不把皇位留给他你留给谁?宋仁宗这位大宋王朝最有能力的帝王是否可以顺利登基就要另当别论了。

所以尽管一切都非常稳固,苏宁一点儿都不敢大意。之前屡次想要回归家庭稳定自身都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得不中途出山,这一次也是一样,为李二陛下理顺江南,把港口弄得红红火火,甚至将纸币提前带出,歼灭了李建成地下反抗集团的主力,除了那个罪魁祸首还没有被抓捕,其他的都已经是定局了,之后东征高句丽,灭亡半岛三国,现在又即将灭亡倭国,功劳之大,能力之强,说实话,如果苏宁自己是皇帝,他也会对这样的年轻臣子产生防备。

不得不说,秦琼的话一点儿错都没有,他把自己当成值得托付后事的后辈,所以才给自己一些意见,他已经支撑不下去了,这一战结束之后他要带着满身的荣耀和终身的辉煌离开朝廷,离开军队,李二陛下会把自己可以给他的一切都给他,因为他已经没有任何威胁了,哪怕封王都是可以的,但是苏宁不一样,苏宁太年轻,太聪明。

并且和朝中实权派的大臣们都有不错的关系,乃至于和皇家都打成一片,皇家也有不少人受到了他的恩惠,虽然李二陛下对于这种情况有自己的考虑,打算把苏宁当作李承乾和朝臣之间的润滑剂使用,可是润滑剂本身也要安于本分,否则,润滑过了头,变成了离心离德,谁会是最大的赢家?

李二陛下不得不这样担忧,苏宁终归不是他的儿子,如果苏宁是他的儿子,他现在就闭眼也无所谓了,苏宁会把大唐帝国带向更加辉煌的未来,但是他不是,比起能力,血脉更加重要,自己出生入死打下的江山,怎能给一个外人继承?所以只有李承乾才是最合适的继承者,而苏宁,再如何也只是一个合格的臣子。

李二陛下如此认为,如此坚信,并且相信自己活着的时候可以驾驭苏宁,但是自己死了以后,李承乾可以驾驭如今越来越出色,越来越有名望的苏宁吗?他不得不担忧,一个从来没出过错误的天纵之才,会是大唐帝国的保驾护航者,还是其他的什么东西呢?

秦琼的担忧一点儿错都没有,苏宁决定这次回去之后就要把《资治通鉴》放出来,崔孝义已经把《资治通鉴》的最终版确定下来,剩下的就是一些细节方面的推敲和慎重的质询,《资治通鉴》一旦问世,苏宁相信自己的安全会得到巩固,而苏宁也决定此战结束之后起码三年不会离开自己的家,不会离开李芮涵和自己的一双儿女。

比起学问宗师,总归是有军事能力更加具有威胁,而当自己的学术地位更加巩固的时候,自己的安全也就更加巩固了,表现出对于权力和地位丝毫不在乎的一面,甚至于对于自己所开创的纵横司的大好状况不甚在乎,那会是很好的表忠心的举动。

乃至于秦琼所说的适当犯一些错误,苏宁也打算是不是应该这样做,稍微犯一些错误,或许对于自己来说是有很大的好处的,能决定自己命运的不是别人,只有皇帝一人而已,犯一些错误是犯给皇帝看,而不是给其他的什么人看笑话,苏宁相信只要自己犯了错误,那么皇帝自然会帮自己擦干净屁股,不会允许其他人对自己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这就是一种默契,我满足你的需要,你也满足我的需要,单纯的索取是不会被接受的,有功之臣就该赏赐,有罪之臣也要惩罚,如此而已。

苏宁把目光投向了远处尘土飞扬之处,那里承载着希望和梦想,对于他而言,这也将是一个暂时的休息站,这一战之后,他就要休息了,养精蓄锐,为下一次出山做准备,也为自己的安全做好巩固工作,伴君如伴虎,一不留神,可就没命了。

所以说,对于现在的自己而言,犯错,并不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