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财富(给盟主难见温柔加更)(1 / 1)

晋末长剑 孤独麦客 2007 字 9个月前

邵勋最近在忙着代写家书。

从来没学过繁体字的他,下笔时如有神助,就是字迹有些娟秀,让糜晃哑然失笑。

而且,他写的竟然是楷书字体,就更让人好奇了。

不过这都不是重点。

当他看到千恩万谢的士兵们时,什么话都没了。

威望怎么来的?就是从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来的。

武艺出众,折服将士。

带兵有方,让人信服。

嘘寒问暖,令人感动。

还帮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比如代写家书,又收获一批好感。

糜晃看着那两队他亲手交到邵勋手上的募兵,见到他们恭敬驯服的模样,颇为感慨。

短短数月时间,军容焕然一新,至少从表面上来看,已经如臂使指。如果再花个一两年时间深入整顿,则可由表及里,达到真正的如臂使指。

把部队交给他,果然没错。

何伦、王秉之辈,本事固然不错,但和邵勋比,似乎还差了那么点意思。

乱世之中,能捡到这么一个人才,运气着实不错。

“邵郎君过来一点。”见邵勋写完家书,糜晃招了招手,说道。

邵勋大概知道是什么意思,心下激动,快步走了过来。

“这两队人,我从京中带来,交给你了。”糜晃指了指在不远处列队的百名士卒,说道。

“怎么来的?”邵勋看了眼,发现和之前送过来的人差不多,问道。

“比较杂。”糜晃解释道:“有些是失地流民,多为司州百姓;有些是溃散士卒,世兵、禁军都有;有些是豪门逃奴,你别担心,这个世道没人会追究了;还有些则是监狱中相对身强力壮的囚犯,许其维新自赎。”

说完,他有点尴尬,于是补充了句:“我好不容易从何伦、王秉那里抢过来的。”

潘园这边大撤退,并非所有人都去洛阳。

按照王妃的意思,一年前征发过来的东海世兵需要罢遣,主要是那些年岁较大的老兵,足足走了四队近一百六十人。

他们将带着潘园内部分工匠、仆婢乃至自愿东行的庄客总计三百余人,启程返回东海国。

就在昨天,甚至还有部分洛阳民户吵嚷着要跟着一起走,大概三百多户的样子。

裴妃知晓后,下令将庄园内收获的粮食交予他们带走,以供沿途吃用。

邵勋听闻,知道他之前献上的留后路建议起作用了,这就很好嘛——这些老兵西行,本就是一场闹剧,服役一年后能回家挺好。

至于那三队孩童少年,原本要一并罢遣,邵勋面见王妃后,这些人又留了下来。

他们已经耕读了一年之久,普遍认字不少,还有大约二十人跟着邵勋学习算术,亦小有所成。

比起他手里管带的成年士兵,邵勋觉得这些少年才是他最宝贵的财富。

士兵是可以取代的,而且很容易,就像糜晃新送来的百人一样,好好整训一年半载,基本都听话了。

但这些少年的培养周期却很长,没那么容易取代,将来如果治理地方,这些少年就是他的管理团队,可以与世家大族讨价还价的杀手锏。

“黄彪、李重!”邵勋喊了一声。

“在!”二人一溜小跑,前来听令。

“将新来之人打散,与你等手下混编为四队。”邵勋当场吩咐道,说完,又面向糜晃,道:“有国人周英、钟獾儿,忠勇老成,可为队主。”

“就这么定了,首尾我来料理。”糜晃点了点头,道:“兵交给你了,一定要好好练。”

“诺。”看着糜晃满是希冀的神色,邵勋沉声应了下来。

六月十六,第一批车队离开潘园,往洛阳而去。

四队队主吴前没走,已经五十岁的他死皮赖脸留了下来,帮着收拾庄园。

邵勋干脆让他帮忙照看一二三队的孩童少年,有点类似“领队”,他欣然应命。

四五六七队全是募兵精壮,队主分别为李重、黄彪、周英、钟獾儿——说是募兵,其实军饷很少,除了管饭之外,逢年过节得到的赏赐并不多,寥寥几匹布罢了,但就这待遇,已经非常不错了。

“毛二!金三!王雀儿!”看着即将远行的少年,邵勋喊道。

“督伯!”

“邵师!”

三人立刻跑了过来,躬身行礼。

邵勋拉拉他们的手,又拍拍他们的肩膀,心绪涌动。

乱世破局的希望,就在这些少年们身上啊。

毛二今年十一岁,赣榆人。

金三十二岁、王雀儿十四岁,与邵勋一样,都是朐县人。

毛二相对较为聪明,读书认字之外,还额外学习算术。

金三则有点笨,认了一些字后,就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练武上了。

王雀儿中人之资,种田、训练之余,读书认字,与大多数人一样。

“你等先行几日,到洛阳后,听督护之命,先安顿下来。”邵勋嘱咐道:“虽只有数日,但也不能荒废了学业。那本手抄《千字文》,乃我花费心血编纂而成,一有闲暇,就要多多温习,切记,切记。”

“诺。”

“谨遵邵师之命。”

三人纷纷应道。

车队缓缓远去,最终消失在天际边。

邵勋又回首看向潘园这个住了一年的地方。

这里绿树成荫,红花遍地,在夏日之中争奇斗艳,分外妖娆,端地是一处好所在。

但这样的世外桃源之地,马上就要毁灭了。

两军交战,互相厮杀,潘园这种地方又怎么可能不被乱兵洗掠?

正如方今这个天下,世外桃源一个接一个毁灭。

吴地、蜀地、关西、河北、河南,到处是战乱。说什么五胡闹起来才开始乱,那简直是扯淡,几年前就开始了好么?

八王之乱的战场,又何止洛阳一处!只不过这里最引人注目罢了。

感慨完之后,他整了整衣袍,入内面见王妃。

途中遇到了督伯杨宝。

秦三、郑狗儿、刘通三位队主向他点头哈腰。他们都是杨宝属下,但看见邵勋之时,从来不敢怠慢,礼数很足。

杨宝则有些尴尬。

经历了这么些时日,他老实多了,因为他的姑夫、幕府左司马刘洽居然扳不倒眼前这个家伙,让人十分泄气。

于是他也行了个礼。

邵勋回礼,对他身后三人颔首致意后,便入了正厅。

王妃正在翻看《千字文》,见邵勋进来后,说道:“惜君没有门第,不然就凭这本书,我就能请族中德高望重之辈帮你点评一下。”

“点评”可不仅仅是评论,它往往意味着名望、地位的提高,可以登上更高的舞台。

士族的后生子弟,就喜欢请德高望重之人点评,一旦获得好评,立刻名声大噪,获得被宗王、高官征辟的资格,可谓做官的捷径。

赵王司马伦的心腹孙秀,就曾得到王衍的点评,从而飞黄腾达,不可一世。而王衍也因为这桩无心之举——他本来没想给孙秀点评的——在赵王上台之后,得到了孙秀的礼遇。

所以,这些高门士人的能量超乎你想象。现行的选官制度,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一点不夸张。

闻喜裴氏地位与琅琊王氏相仿,后世曾有“八裴方八王”之说,若能得到裴家长辈点评,确实是一个做官捷径。

但邵勋是军户,很难就是了。

“不说这个了。”裴妃放下书,看着邵勋,说道:“去洛阳之后,我就管不了你了。你——好自为之吧。”

“仆未敢忘王妃提携、庇护之恩。”邵勋答道。

裴妃摆了摆手,轻叹一声,道:“邺城兵众二十余万,关中之兵亦有七八万人,以洛阳的情形,实乃以寡击众。万事不要逞强,安安稳稳即可。天塌下来,有禁卫军挡着呢。即便挡不住,司马颖、司马颙入了洛阳,也不会赶尽杀绝。你若有本事,自投成都、河间二王即可。”

“王妃谬矣。”邵勋正色道:“仆出身寒微,在乱世中浮浮沉沉,飘零至今。若非王妃照拂,早已暴死他乡,曝尸荒野,又怎么可能有今日之地位?仆不懂什么大道理,亦无匡扶天下的资格,只知有恩必报。王妃待我恩重如山,仆自愿为王妃拼杀,纵死不恨!”

裴妃漂亮的双眼中有些惊讶,亦有些恍惚,沉默良久之后,轻声道:“去了洛阳之后,谨慎行事。其他的,我会想办法的。”

“诺。”邵勋沉声应道。

裴妃看着他的背影直到消失,然后再度拿起了案上的《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