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投资
乔云娜不能过来,王逸飞本想和秦雨墨一起出去走走,但是因为秦雨墨有两个晚上要做节目,而且王逸飞自己每天也要给那个病人做针炙治疗,所以国庆的几天长假,他哪儿都没有去,而是每天都在驾校刷卡练车,不过这样一来,他倒是把好几周的学时都刷完了,所以到假期结束时教练跟他说,让他再学一个周末的课时,就要准备参加桩考了。
国庆节过后,一切又回到了正常的轨道,这天下午,王逸飞忽然接到一个电话,因为是个陌生号码,所以王逸飞客气地问他是谁,对方笑呵呵地说道:“逸飞,你好,我是昌明啊。”
“昌明?”王逸飞不由一愣,因为他听这个人的声音似乎有点熟悉,但是他仔细想了一下,却想不起对方到底是谁。
“我是柳溪乡乡长何昌明,你不会真的不记得了吧?”对方见他愣,知道他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于是他笑着提醒道。
“哎呀,看我这脑子,”王逸飞马上拍了一下自己的头道,“原来是何乡长,我说这声音听起来咋这么熟悉呢,刚才真是不好意思,我实在没想到是你的电话。”
两人寒喧了一番,王逸飞才知道,原来何昌明已经来了仁清,因为晚上想请他一起吃饭,所以才给他打电话,王逸飞当然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而且还一再跟何昌明说,这顿时饭由他来请。晚上下班以后,王逸飞就去了紫藤阁,他刚到不久,何昌明也到了,两人握手寒喧了两句,便进了一个小包厢。
两人坐定之后,王逸飞暗暗打量了何昌明一番,现他差不多还是老样子,不过或许是下乡太久的缘故,所以他少了原来当秘书时的那一份风流倜傥之气,而是多了几份土气,他不由暗暗想道,俗话说,居移气,养移体,看来一个人工作生活的环境,对他的气质影响确实很大啊。
他在打量何昌明,其实何昌明也在打量他,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何昌明现在的心里,就多少有一点这样的感慨,是啊,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一年前的时候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愣头小子,可是他现在往那里一坐,居然有了几份领导的派头,这他妈都是什么世道?
想当年自己为了混上这个正科,不知费了多少力气,而且还浪费了七八年的大好时光,可是这小子毕业才一年,不但混上了正科,而且还占着市委办的中枢位置,照他这个展势头,恐怕三五年就是一个县级干部了,而自己在那个穷得鸟不拉屎的地方,还不知要呆多久呢!
可是牢骚归牢骚,现实你却不得不承认,而这也是他今天来见王逸飞的原因,因为他原来的老板去了别的县,他现在是寡妈子睡觉——上面没人啊,因此他就想到跟王逸飞拉近一下关系,因为他早就听人说了,这个新任的市委书记秘书是杜书记跟前的红人。
“你来仁清是出差吧?”他正在胡思乱想,这时王逸飞笑着问道。
“算是吧,”何昌明点头道,“因为南风生态园想去柳溪乡办厂,要征一块地,我正在帮着跑手续,所以顺便来他们的总部参观一下。”
“南风生态园?”王逸飞忙问道,“他们要办什么厂?”
“茶厂,”何昌明有些兴奋地说道,“而且是大型的茶叶精制厂。”
“噢,”王逸飞听他这么说,就知道是乔云娜说的那个话兑现了,于是他不动声色地说道,“原来是这样,难怪你这个乡长还要亲自出面给他们跑手续。”
“是啊,”何昌明点头道,“有人来投资办厂,这对我们柳溪乡来说不亚于是天上掉了个金元宝,所以不但是我们乡政府全员动,帮他们承办全部手续,而且县政府也是特事特办,大开绿灯啊!”
“噢,听你这么说,他们投资的规模应该不小吧?”王逸飞问道。
“合同都已经签好了,一期投资五百万,”何昌明眼睛里放着光道,“而且等长松线完工以后,他们还会追加投资,说是要建成长峰县,乃至是仁清市规模最大的茶厂。”
“仁清市最大的茶厂?”王逸飞不由愣了一下道,“那恐怕不行吧?我们柳溪乡每年的茶叶总产量才多少?如果修那么大的茶厂,资源不够啊。”
“这个我们当时也考虑到了,”何昌明解释道,“但是南风生态园的专家去柳溪乡考察之后,说我们那里的生态环境非常好,茶叶的质地也非常独特,因此他们不但要在柳溪乡建厂,而且要指导当地的茶农培植茶园,以扩大茶叶的产量。”
“原来是这样,”王逸飞点了点头道,“那他们准备把厂建在哪个村?”
“就是你们碧岩村,”何昌明笑道,“那里不但地势宽阔,而且四通八达,最适宜建厂了,所以他们一看就中意了。”
“噢,这个地方确实不错,”王逸飞不动声色地问道,“那当地村民的反应如何?”
“那还用说,高兴呗,”何昌明咧着嘴笑道,“这几年我们柳溪乡的茶叶销路不好,所以茶农的日子都不好过,现在有人来修茶厂,那自然是大快人心,更何况南风生态园在村民大会上也讲了,茶厂建成以后,优先使用当地的劳动力,因此现在大家都等着茶厂破土动工呢。”
“没有其它反应?”王逸飞望着他问道。
“其它反应?”何昌明愣了一下道,“你是指……”
“我记得柳溪乡原来有很多小茶厂的吧?”王逸飞见他不解,便提示道,“难道他们就没有什么抵触情绪吗?”
“噢,你说这个呀,”何昌明恍然大悟道,“这个已经完全解决了,一点后遗症都没有。”
“噢?”王逸飞忙问道,“你们怎么解决的?”
“这是南风生态园自己解决的,”何昌明笑道,“他们以市场最高价,将那些小茶厂的设备全部回收了,并按他们的规模给了一定的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