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大山早已在我们面前聱立,尽管许多人不知其名,那是因为他实在太高太大。而这座大山支撑的,正是中华民族在20世纪构筑起的象征科学与国力的那个神秘的核世界。这座大山就是被国际人士祢为中国核武器之父的王淦昌院士。
——題记
禊子
1999年5月8日晚上10点,当我刚从外地采访顺道回到江苏常熟老家的父母亲身边时,电话铃突然响起:……你看新闻了吗?北约把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炸了!今天大学生们和不少市民都到大街上游行呢!在北京的妻子告诉我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
我急忙打开父母一直用着的那台14寸黑白电视机,看到我驻南使馆被炸的血淋淋的场面和首都大学生们在美国驻华使馆前愤怒声讨的镜头……这一夜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是个不宁静的日子。我睡不着,并且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为什么竞然在全世界面前悍然发动对我驻南使馆的野蛮轰炸?
如果我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与其相当的话,它敢发动这样的野蛮袭击吗?在这个令亿万国人悲愤与深思的夜晚,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个人,他就是我的同乡,中国原子弹、气滹研制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的王淦昌院士。
1964年10月16日,当广播电台传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喜讯后,就有人传言说王淦昌先生是中国原子弹的主要领导者和研制者。直至20世纪80年代,有关我国研制原子弹等核武器的内幕不再成为绝密时,我和我的常熟老乡们才知道在历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名单,那位叫王京的人,原来就是王淦昌先生!
一位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在和平时期为了国家的特殊使命,隐姓埋名17年之久,这在世界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负年参与中国两弹研制的——批杰出科学家中,有被人称为两弹元勋或称为两弹之父的著名科学家钱三强、邓稼先、朱光亚、周光召、彭桓武……那么,王淦昌在这批科学巨人中处予什么地位呢?
还是让我们用现在已经公认的中国核武器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的钱三强的话来说:我的学长王淦昌同志对我国原子核科学基础研究和原子能的应用作出重要贡献……淦昌同志是清华大学第一届1929届物理系毕业生,比我高七级,他在学校时的教授有叶企孙、吳有训等,教师有赵忠尧等。我们在学校常听老师们提到第一届学生中的王淦0……1949年7月为了准备召开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曾在北京召开过自然科学工作者大会筹备会。在这期间,我第一次见到了浙江省代表、闻名已久的王先生。王先生深厚的科学知识、开朗的性格和直率的发言,给我印象深刻。当时就想到,要发展我国原子核科学时应请他一起参加。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央立即作出了成立以原子核研究为主的近代物理研究所。这个最初设在北京东皇城根、后迁到中关村的被后人称为中国核摇篮的研究所,其第——~任所长就是钱三强,副所长则是王淦昌和彭桓武。而身为所长的钱三强从此时起不仅是位著名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位著名的社会和政治活动家,许多场合上需要出面。正如他自己所说:当时,我还兼任科学院计划局工作,又先后参加过几次保卫世界和平会议和有关工作,因此所内的组织领导责任就落在王先生和彭桓武同志的肩匕,而王先生负了主要责任。1956年周恩来总理主持制定我国科学发展十二年规划,其中原子能科学部分的初稿是由王先生主持拟定的。规划定稿中包括了质子加速器、电子同步加速器的建造,辐射化学的研究和同位素制备等,使得规划扩大了。所有这些,包括低能核物理、应用核物理、宇宙线、高能核物理、反应堆、加速器、放射化学、同位素制备等方面,为1958年研究所近代物理研究所1953年10月改名为物理研究所改名为原子能研究所由第二机械工业部和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的科学技术范围勾出了初步蓝图……
钱三强先生说的后来这个由二机部和中科院双重领导的原子能研究所,自苏联背信弃义撕毁同我国的一切合作协议后,经毛泽东同志亲自批准,成了后来专司负责研制中国核武器的九院二机部第九研究院也称二机部九局和九所。九院在六七十年代里,是毛泽东为昏的第一代领导人心中的宝贝疙瘩,在闽家高级机密会议上常被念叨。为了神秘的使命,中央将这个绝密单位有意设在首都西郊的元大都的土城墙边。那里一片荒芜,长满了灌木和杂单。住在这里的农家突然有一天发现在田间地头卜——耸起一座灰色的四层大楼,周围是岛高的围墙,门口有解放军站岗,常有各种轿车进出。于是灰楼便成了一个神秘禁区。一二十年后,人们这才知道,这神秘的灰楼是中国研制核武器的指挥机关与核心部门。
灰楼现在依旧耸立在原地,周围有了无数远比它高大和宏伟的建筑,往日的灰楼淹没在闹市之中的海淀花园路的中央地段。当我站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望着百米之外的那座至今仍充满神秘色彩的灰楼时,眼前突然升腾起那光彻天地的蘑菇云……
九院院长是李觉将军,他是在聂荣臻元帅领导下直接指挥两弹研制的现场组织者。三位副院长便是主管核实验研究的王涂昌、主管理论研究的彭桓武和主管设计研究的郭永怀。朱光亚、邓稼先、周光召则是王淦昌手下的研究室负责人,极富才能且十分年轻。从1961年初起,九院的骨干格局一直沿袭至1978年。后来李觉不再兼任院长了,由时任二机部副部长的王淦昌兼任院长,直至1982年9月。朱光亚和邓稼先、周光召等也先点升任为副院长、院长职务。
王淦昌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不仅参与了我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第一代核武器研制的实验研究和组织领导,而且在燔轰试验、固体炸药工艺和新型炸药、高功率脉冲技术,以及核武器试验等实验诊断方面进行了奠基性研究,指导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在开展地下核试验过程中,他花费了巨大精力和时间研究与改进测试方法,使我国仅用很少次数的试验,就掌握了地下核试验测试的关键技术。周光召同志写这评语时是1996年2月。作为一位著名的物理理论科学家和中国科学院院长,一向用词极其严谨的周光召,在评价王淦昌先生对中国核武器研制的贫献时,在仅有180个字且大部分是专业名词的评语中,重复用了两次莫基和两次关键的字眼。显然,王淦昌是当之无愧的真正的中国核弹先驱。
两弹成功爆炸之后的若干年里,在两弹研制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一批著名科学家后来都从国家特级机密的椎幕后走到了政治和社会活动的前台,成了众所周知的人物。而王淦昌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一直没有走出神秘帷幕的两弹研制工作的大科学家之一。
其原因有二:——是中央决定王淦昌参与两弹研制领导和组织工作时他已55岁了,是所有直接参与研制工作中年龄最大、资格最老的科学家。1980年2月,在邓小平主持5的全国科学工作大会上,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被确定,长期得不到应有政治玲遇的臭老九们第一次有了走向政治舞台的机会。王淦昌此时已是73岁髙龄了,他说,当国家领导人是要有管全面工作的大才的。我老了,有生之年再为中国核能事业做些业务工作便是最大欣慰。因而当与他并肩战斗十几个春秋的后生们如钱三强、朱光亚、周光召等都成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或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长时,他则继续埋头在中国核能工作的第一线上,虽然那时他也有全国人大常委、全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等职务,侣他依然是位不被公众所知的神秘人物。二是研制两弹是中国的最高机密,所有参与者即使是工地坎事员也得三代贫雇农出身,政治审查是最严格的,凡与两弹研制工作沾点边的几十万参与者中,几乎是清一色的中共党员,但王淦昌不是,而且是核心、领导层中为数不多的非中共党员决策者。王淦昌当时被推荐为九院副院长,直接负责两弹研制的领导和组织工作,是毛泽东和周恩来亲自批准的。从1961年4月走进那座灰楼起,他经历了长达17年之久的隐姓埋名。他不仅是参与两弹研制工作的科学家中隐姓埋名时间最长的一个,即使是在可以公开身份之后的七八年中仍严格按照组织规定,极少露面,更不太用自己的真姓真名。
1979年10月20日,王淦昌加人了中国共产党,此时他正好72岁。介绍他人党的是与他并肩战斗几十年的另一位我国杰出的核工业领导者李毅同志和著名核化工专家、当时的二机部副部长姜圣阶同志。王淦昌何以在大功告成且年逾古稀的时候要求加人无产阶级先锋队?在他的人党申请书里,我看到了这位为民族作出卓越贡献的老科学家发自肺腑的一段话:我亲身体会到,在帝国主义**下,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是一个10亿人民、8亿农民的大国,没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要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是不可能的。经过了十年动乱的曲折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更加深信中国共产党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纠正错误,拨正航向,带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因此,我决心申请加人中国共产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他的人党介绍人之一李毅同志,在王淦昌先生80寿辰时说过一段很感人的话:淦昌同志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核物理学家,是我国核物理科学研究工作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是我国第一个原子能科学研究机构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里,他为核科学在中国生根,为培养一代又一代核科学研究人才,为我国核科学做出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呕心沥血;为自力更生,突破原子弹、氢弹科学技术关,发扬国威,作出了重大贡献,建立了功勋……他生活艰苦朴素,胸襟坦**,敢于说真话,敢于开展批评,也能听取别人的批评和不同意见;他富于民主精神,善于集中大家的智慧,发挥众人的才干;他热情宽厚,平等待人,从不妒贤嫉能,从不凭个人好恶嫌弃人才;他在研究工作时惯于亲临科研第一线,亲自动手,对年轻人耐心培养;他对党政干部、后勤人员也平等相待,一视同仁,从不以权威科学家自居,不盛气凌人,不鄙视别人的劳动。他确实树立了知识分子、科学家与党政干部、后勤人员同志式团结合作的典范。
1997年一个夏日,我终于在北京木樨地的部长楼里见到了我久仰的老乡。
啊,老乡来了!坐、坐。90高龄的王淦昌老先生一口纯正的常熟土话,使我心头敬艮之感**然散去。初次见面,我就惊喜地发现:这位像泰山一般的丰碑人物没有半点架子,身子骨之硬朗程度令人难以想象。他刚拉着我的手坐下,就有电话打来。坐在沙发里的他竟无半点拖沓之感,站起来直奔电话机,说话的声音也格外清朗洪亮。我当时就想:老先生活100岁不成任何问题。
王淦昌先生思维的活跃和惊人的记忆力,使我消除了采访的疑虑,于是给他留下了一长串问题,并另约其他时同长谈。他爽朗地答应了,告别时他在我笔记本上写了一行希望你将来成为大文豪的题词。
不久,正当我忙着为采访作准备时,突然有一天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一则惊人的消息:一位九旬高龄的科学家在家门前的马路边散步时,被一个年轻的骑车人撞倒。那人见老人倒地后竟扬长而去。后来是过路人将他送到了医院。这立刻使我想到了王淦昌。我当即打电话给他家,他的家人向我证实,被撞倒的正是王淦昌老先生!
现在王老先生怎么样啦?
股骨骨折,一条腿不能动弹,医生说至少得住院三个月……该死的骑午人!你知不知道,王老先生一旦有个好歹,将给国家带来多大损失?假如这一撞发生在30多年前,那中国的原子弹、氢弹就可能晚不知多少时候爆炸!据说王老先生被撞的消息在报界披露后,引起国内外震惊,他所住的北京医院病房里每天有社会各界送来的鲜花,连整个走廊都堆得满满的。然时那个骑车人一直未露面,至今王淦昌老先生已经离世,那人仍逍遥在道德法庭之外。真是天理不容!
王淦昌老先生住院期间仍没有忘却接受我采访的事,终因伤势严重被医生劝阻。这是我深感遗憾的。闪为后来没过多长时间,我国一代核科学大师王淦昌先生就带着他的未竟事业离我们而去了。在八宝山举行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国家领导人都送了花圈。
1999年5月90,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第二天清展,一夜未眠的我,忍不住再次来到30年前曾经拜谒过的王淦昌故居,缅怀我心中的大师。当我默默地向王淦昌出生的农舍鞠躬时,那个名叫枫塘湾的村民都围拢过来,他们都在谈论一个话题:北约欺人太甚,假如王淦昌活着,再造几样厉害的武器,看还敢不敢侵犯我们中国的尊严!
1907年5月280,王淦出生在江苏常熟水乡的支塘镇枫塘湾村。父亲是当地颇有名气的郎中中医师王淦昌13岁时父母都离开了人世,主要靠大哥和外祖母抚养。小时候的王淦昌就读过两所有名的学校,小学是在太仓的沙溪学校上的,那是个非常开明的学堂。五四运动席卷全国,沙溪小镇也破天荒地举行了大游行。70多年后,王淦昌与家人谈起这件往事仍异常激动:那是我第一次上街参加游行,当时虽然年纪很小,可心头觉得能为国家兴亡出点力是很光荣的事。啥叫国家的尊严,从那时就深深地扎根在我心中。然而封建的农村风俗习惯使得王淦昌过早地承受了包办婚蛔的负担。在家人操办下,刚小学毕业才14虚岁的王淦昌在暑假里娶了一个比他大三岁的小媳妇。当时他不懂什么叫家庭与婚姻,家里有个既是缌妇又像姐姐的女人帮他干这做那,他似乎很开心。当了一个多月新郎官后,王淦昌被表哥带到上海浦东,进了浦东中学。这是王淦昌第一次从乡下到十里洋场,是他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浦东中学第一任校长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当时国内就有南浦东,北南开之说。在黄炎培先生的栽培下,该校毕业生几乎百分之百考上著名大学,如革命家闻一多、科学家钱昌照、教育家夏晓白、史学家范文澜、文学家胡也频,以及蒋经国、蒋纬国等许多名
人。严谨的学风,使王淦兽对数学萌发了浓厚兴趣。1925年,他考上了清华大学。当这位前程辉煌的18岁学子,兴冲冲地拿着人学通知书向家人报喜时,他的姐姐却抱来一个娃儿对他说:快看,我们的囡闵长得多标致。王淦昌的脸一下红到脖子根,竟然不知所措地躲得老远……
值得重重写一笔的是,在这之后的70多年里,玉淦昌从一名乡下学子,成为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而他的夫人一直就是那位比他大三岁的结发妻子吴月琴,大科学家与她共生了三女二子,孩子相继出生时,几乎都是在王淦昌读大学或在国外留学期间。王淦昌一生从事科学事业和肩负国家的特殊使命,从来没有管过一天家里的事。正是这位文化不高的夫人带大了三女二子,并让孩子们一个个读上大学,当上了科技工作者、人民教师和国家干部。在王淦昌家做客时,当我第一次见到这对身份悬殊的老夫妻竟能和睦亲爱地共同生活了近八十个春秋时,心头不由升起一股深深的敬意。94岁高龄的吴月琴老太太身子骨依旧硬朗,说话走路麻利干脆,全然不显半点迟钝,她的家人告诉我,老太太现在还坚持抢着上厨房为老头子做饭,我听后忍不住大为惊叹
王淦昌于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他是第一届清华物理系学生,班上的同学连他只有4个人。后来4人中的3人都成就卓著。王淦昌成为清华大学的第一届物理系毕业生,奠定了他作为中国第一代物理学家的位置。当时引导他走上物理学之路的是中国物理学的开拓者叶企孙和吴有训先生。初进清华大学时,王淦昌对化学课十分感兴趣,后来听了叶企孙先生的物理课才立志毕生献身于物理科学事业。1926年3月8日,王淦昌经历了一场终身难忘的生死考验。那天,清华大学学生集会,声讨日、美、英等国借口所谓的大沽事件,向中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的荒唐行径。后来集会变成了大游行,清华、北大、师大、女师大等高校的学生都加人了游行队伍。在游行队伍向铁狮子胡同的段棋瑞政府前的广场进发途中,全副武装的军瞀突然向学生开枪。走在游行队伍前面的王淦昌看见身边一位同学倒在了血泊之中,他惊诧地抬头时,又见女师大的两位同学也惨叫一声倒下了……王淦昌被乱了阵脚的人群挤到了墙角,才免于一难。这就是展惊中外的三一八慘案,当时共死了47人,伤一百五十多人,王淦昌的一位同班同学也牺牲在这次慘案之中。当晚,王淦昌来到叶企孙教授家,诉说了白天的慘录。叶企孙听后,满腔义愤:科学,只有科学才能拯救我们这个苦难的民族!数十年后,王淦昌回忆起当年的情景,神态异常严峻地说:叶先生的话,当时深深地烙在我心中,可以说从那——刻我下定决心走科学救国的道路。几十年来,我无论走到哪儿,都始终不忘为了实现祖国需要更加强大这个愿望,并甘心情愿为之奋斗。
如果说叶企孙在悲愤时说的话使王淦昌树立了毕生的奋斗目标,那么另——位教授吴有训则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科学的不懈追求,激励了王淦禺在科学道路二迈出嗒实的步伐。可以说,中国的近代物理科学没有吴有训教授将不知要落后多少年。这位著名的中国物理学奠基人在早年留学美国时就与他的导师康普顿一起研究失射线散射谱效应,后来他的导师在192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很大一部分功劳来自旲有训的实验,因为康普顿进行的失射线散射谱研究当时受到了另一位著名失射线专家杜安的攻击,正是吴有训证明了自己导师的研究具有普遍性,并以实验驳斥了杜安的错误,所以国际上有人称康宵顿获得诺贝尔奖的失射线散射效应为康普顿一吴效应。王淦昌在晚年曾这样比喻自己的恩师:中国能够拥有后来的原子弹的天地,如果没有吴有训先生当年于把手地教我们从拧螺丝钉开始进行实验性的艰苦工作,那么我们这些承担国家核试验的科学家至少可能晚十年八年才能把中国的原子弹送上天。王淦昌先生与我谈起中国原子弹成功爆炸时感慨道:物理科学任何一种发现或通过物理现象进行的任何一种核试验,没有百次千次甚至上万次实验,那是天方夜谭!王淦昌在物理学界的权威正是他从吴有训先生那儿学到的实验能力,他在科学实验上的专心致志与心灵手巧的天才本领,连吴有训都极为称道。
1929年夏,王淦昌从清华大学毕业,吴有训邀他留校当助教,并给了他一个独立完成的实验任务:测量清华园周围氡气的强度及每天的变化。这种测蟥,德国物理学家曾在世纪初的20年代就做过,但中国在王淦昌开始进行这项实验前谁都没有重视过。半年时间里,王淦昌严格按照吴有训先生的要求,利用最简单的器材,出色地完成厂实验,并写出了北平地区有史以来第」份大气中物理放射性现象研究的科学论文事实上在中国也是首次。吴有训对他的成果非常满意,亲自将论文译成英文,以大气中的放射性和北平天气为题,发表在清华大学的首期论文集上。1930年,在叶企孙、吴有训的关心下,王淦昌考取江苏省官费留学研究生,派遗到德国柏林大学……
淦昌,快来抱抱你的囡囡!行前,王淦昌回到常熟老家,一进门,大哥兴髙采烈地抱出襁褓中的婴儿塞在他的怀里。王淦昌看了一眼,大惊:怎么是男囡?
当然是男囡嘛!要不,我们全家非得让你回来看一趟!?大哥
冲着满身书生气的王淦昌边笑边说。
我多了个儿子?!他把肩上的书包一扔,抱着新生婴儿在原地转圈起来,哈哈哈,真有趣,真有趣,我有儿子啦!这一年,王涂昌24岁,其实他自己也还是个满身孩子气的人呢。有趣的是他在清华大学时第一个暑假间到家,当听说自己有了一个女儿时,每天红着脸不敢多看家人一眼,家人让他给女儿起名,他更是躲着不出声,最后还是大哥圆场给侄女起了名。这实在难怪王淦昌,当时他才刚18岁。
1930年秋天,景色迷人的柏林迎来厂一位风华正茂、才华横溢的中国青年。
王淦昌踏上欧洲这块美晡的土地时,就有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强烈冲动。因为此时正是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物理科学的黄金岁月。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海特勒、盖革、迈特内等一批顶尖科学家相继发现了影响20世纪后来几十年整个人类政治、军事与经济的伟大科学成果,镭的发现、抽的提炼、相对论的提出,使每一位科学家热血燃烧。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大有无法取舍当年度的科学家们所发现的惊天动地的成果的感觉。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欧美各工业强国从自身利益出发,纷纷开始重视起科技革命,并将推进科技革命与本国社会发展紧紧联在一起。于是大量国家资本投人科研工作,使得本来就比较活跃的欧美物理学研究呈现热火朝天的景象。当居里夫人发现镭元素后,人们很快发现了射线的医疗作用,于是失光广泛被运用并使其在今天依然成为了解和战胜疾病的重要手段。随着人工放射性元素的制成,很快就有人制成了标记原子,用来研究磷在植物枝叶中的分布,进而发生了一场肥料革命。最突出的例子要数原子能的运用了。1938年,物理学家刚发现中子会引起铀核裂变,在不到4年时间里,第——个反应堆便建成,美国人又用了不足7年时间便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使美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力一下骤增,并一发而不可止。
科学家为自己热爱的事业而发狂,政治家们则利用科学家的科研成果而疯狂称王称霸。王淦昌从20世纪30年代初在柏林大学留学的曰子里已经感受到了这一点,因此这决定了他后来一辈子献身自己民族的科学强国实践。
王淦昌在溲长的一生中完成了数项影响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的科学研究,但在90岁高龄时与我这位小他半个世纪的科学门外汉谈话时,说他一生中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年轻时没有坚持一次重要的实验活动:如果那次我坚持广,别说我王淦昌一定不会是今天的王淦昌,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分最也可能大不——样!那天他是用自嘲的!!口气说这番话的,似后来当我了解真相后则实实在在地相信了这确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牢记的一个非常令人惋惜的事件。
王淦昌到柏林大学,有一个杰出的导师著名的女物理学家、柏林大学第一位女教授迈特内。迈特内的个人能力确实不容忽视,连爱因斯圯都评价她说是天陚高于居里夫人的我们的居里夫人。王淦禺是她惟——的中国留学生。在迈特内手下当研究生的日子,王淦昌是终身难忘的,女导师对科学研究的超人能力使他从井底探出头颅看天广。
王淦昌两次听到德国物理学家博特与他学生贝克用钋的粒子轰击轻上素硼和铍的实验,结果发现有一种穿透能力极强的射线放射出来,这射线能穿透10厘米厚的铅板但自身的强度却减弱得很少,博特师生俩认为这可能是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射线。自从发现庾子后,科学家们纷纷开始向剖析质子组成的方向研究,所以博特他们的新发现立即引起诸多科学家的追踪研究,包括居里夫妇也着手抓紧实验,以争取新的发现。居里夫妇用他们强大的射线源研究博特首先发现的奇异射线,这对著名的夫妇物理学家用的是电离室测量射线的强度,以石蜡做屏蔽层,放置在铍源与测量装置之间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计算器的数字大大增加。但遗憾的是居里夫妇没有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这射线的物理现象包含着一种新的特殊物质,简单认为那只辐射能量极大的现象只是!!的射线效应,仅仅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写了个简单的报告发表便完事了。然而就在居里夫妇把一项重大发现束之高阁时,年轻的迈特内助手、中国的王淦昌则特别地关注着博特师徒俩的那根神秘的射线以及他们没有能解释得清的未知结果……
尊敬的迈特内教授,我知道您早在1922年就对辐射与元素衰变的关系进行过实验研究,并对其性质也作过一系列研究。最近我听了科斯特斯教授关于博特先生的有关!!辐射具有那么强大的穿透力的介绍,我非常怀疑……
嗯!什么怀疑?我听着呢,你说吧,密斯特王。迈特内侧了一下头,继续做着她的实验。
王淦昌大胆向导师陈述道:我以为实验用的是电离探测器,那样不会有什么奇迹出现,如果改用云室做探测器,然后对博特教授的实验进行不断的重复实验,结果可能大不一样。我是这样想的,尊敬的迈特内教授迈特内放下实验,思忖片刻,摇摇头说:不可能,这将是个永远徒劳的实验,让我们换一个话题吧,密斯特王:王淦昌知道迈特内是公认的对任何可能出现的某种具有科学价值的现象都不会轻易放过的科学家,怎么偏偏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奄无兴趣呢?他认定博特的实验坏就坏在计算器计数上,如果改用云室作实验,其结果必然两样。尊敬的迈特内教授,我还是想着云室可能解决博特教授未解释清楚的问题,所以能否请允许我借用一下我的师兄朋友菲利普先生的云室对博特教授的实验进行重新研究?
密斯特王,我已经说过了,我们还有很多课题需要研究,博特先生的事还是让别人去完成吧。迈特内的回答让王淦昌感到十分意外。两次要求都遭到拒绝,使王淦昌无法再就自己认定的预见得以在实验中加以证实。
就在王淦昌的建议被导师无情拒绝,居里夫妇同样钻了牛角尖的—个多月后,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査德威克先生像王淦昌一样,怀疑博特和居里夫妇认定的8辐射效应。他认为8辐射不可能有这样大的能量,便像王淦昌设想的利用云室,采用线性放大器质子所产生的脉冲进行一个一个测量,并将其与电子所产生的脉冲分解,结果发现质子的数量奇多,与当时物理学界普遍认为的!!射线的理论不符。査德威克认为从铍源放射出的是一种新的物质组成的辐射,于是他连续奋战数日,终于证实了这种粒子是一种质量与质子相近的中性粒子,即被后人称为的中子。査徳威克同时还认为这种粒子是职子核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子的发现,轰动了整个物理界,也轰动了世界。那些更企盼搞清原子核构成的政治家们早巳等不及了。因为这太重要了,它紧接着就可以制造后来证明确实可以征服全人类的原子弹!
1935年,査徳威克因发现中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柏林大学校园内一个绿阴覆盖的小道上,迈特内教授十分歉意地拍拍王淦昌的肩膀:很对不起,密斯特王,我没能支持你的建议。不过,这是个运气问题。女科学家朝自己的学生耸耸肩,又回到了自己的实验室……王淦昌对天长长地叹了—声。他有自己的见地,他认为科学就是科学,与运气是两回事,科学是实实在在的事。王淦昌和后来了解此事的其他人,都肯定地认为,倘若迈特内听了他的建议,加上迈特内本人具有别人难于相比的实验能力,中子的发现非她的学生王淦昌莫属!然而犹太血统的大科学家迈特内教授太把王淦昌当作科学娃娃看待了。儿十年后,有人曾问王淦昌是否就此事抱怨过他的导师?王淦昌断然摇头道:不不,我不仅不会有丝毫的抱怨,反而却终身感恩迈特内女士,是她的卓越智葸和研究精神为我日后能在物理科学上有所建树作出了榜样。至于说到中子的发现这件事,这不全怪迈特内教授。假如当初我能坚持自己的观点,不也可能获得迈特内的有力支持,并最终可能获得成功嘛!所以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我一直把这次自己犯的错误当教训牢牢记在心头。
王淦昌在柏林大学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背,至今仍被中国物理学界认为是极其可惜的事件,怛王淦昌跟随迈特内教授在柏林大学威廉皇家实验室度过的难忘岁月,使他领略和接受了许多国际物理科学的前沿知识与技术。1933年底,王淦昌在完成他的毕业论文之后,走访了欧洲几个著名实验室,有幸见到了卢瑟神福、查德威克、埃利斯等他所敬仰的物理学大师,大开眼界,为日后从事独立的科学实验工作拓展了思路。1934年4月,他带着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到了祖国,然而此时的中国正被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中华民族陷人了深重的灾难……
经恩师叶企孙介绍,王淦昌先是在山东大学任教。由于当时山东是处于日本侵略者眼皮底下的一块东亚肥肉,局势动**,根本无法很好地在那里进行教学与实验。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盛邀他去浙江大学当物理教授。浙江大学离王淦昌的老家近,且又是一所名校,当时已在政界、教育界和学术界久负盛名的陈独秀、邵飙萍、陈布雷等都是浙大毕业生。浙江大学朴实和浓厚的学术风气,是王淦昌所渴求的。于是,1936年暑假,王淦昌来到了浙江大学物理系,那年王淦昌不到而立之年,是浙大最年轻的教授。由于他长相细嫌且说话时易脸红,所以浙大的师生们都亲昵地称他是娃娃教授。
在浙江大学,王淦昌整整工作了!4年,这是他一生追求科学强国的黄金时代。在这期间,他用自己的才能直接培养和彩响了一大批包括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李政道在内的杰出物理学家。如果将他在后来几十年中培养的人才一起算进去,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王家院士军名单。从1995年出版的中国院士名单一书,粗略地看,在106人的数学物理学部院士名单中,其中当过王淦昌学生或受过他指导的达十分之一之多。他们中有丁大钊、于敏、王乃彦、呂敏、周光召、邓稼先、胡济民、唐孝威、程开甲、何祚庥、方守贤、冼鼎昌、叶笃正,还有化学部的钱人元和李政道外籍等,这些当年在王淦昌教鞭下的学生娃,后来几乎清一色地成了中国核武器的主要研制者,并且在今天依旧为国家担负着重任。
1987年,王淦昌80寿辰,李政道作为王淦昌的得意门生之一,在祝寿会上发表了题为对称性与非对称性的著名论文,表示对恩师的感谢之心。李政道博士在演讲论文时说了一段富有**的话:我第次见到五淦昌教授是在1943年浙江大学物理系,当时由于抗曰战争,浙江大学是中阗最好的大学之一。除了王教授外,物理系还有其他著名物现学家,其中包括束星北教授,在王淦昌先生教室里听课,这是我第——次见到国际知名的物理学家,这种旱期的接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我们曾有过的讨论,以及他们使我激起的对物理学的热情。王淦昌和束星北两位教授还特别慷慨地给予我关心与指导,尽管当时我只是一个一年级学生。王淦昌教授对物理和粒子物理学有儿项重大贡献。他一直受到世界科学界的离度重视。在中国物理学的发展!以及对儿代物理学家的教育培养上,他所起的很大作用已经是历史事实……而在王淦昌眼里,凡是能发现一名对科学异常用心或在实验中灵性异常的学生,都格外高兴。他在浙江大学十余年教学中有四个他非常喜欢的学生,他们是李政道、李天庆、李文铸和李寿楠。四李的共同特点是不怕艰难,聪明好学,刻苦钻研。半个多让纪后,王淦昌还能想起当年的李政道:我给他―本书,七面有10道题,我点了5道让他做,结果他把10道题全做了,而且都做对;谁不苒欢这样的学牛:……
嘿嘿,真有趣:那时我们的浙江大学名气很大哟,有东方剑桥之称。怛4本侵略者把我们从西子湖畔赶到了偏僻的贵州湄潭山区,当时条件极差,连起码的教学和实验用具都没有,但我们并没有因此放弃教学和开展科学实验,因为大家在日本鬼子炸弹之下更强烈地感受到科学强国的重要与迫切。王淦昌既是泰斗式的科学大师,又是浑身散发天真童趣的知识分子。当他遇上高兴事时,准会冒出那句嘿嘿,真有趣的口头禅,在课堂上当他讲述导师迈特内等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发现时,也会情不自禁地这么说。然而,王淦舀又是学生心0中的一位严师和仁爱的兄长。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我国沿海广大地区。这年11月,浙江大学的师生们同心协力,用了两年时间,西退至贵州山区腹地。这一路西迁的艰苦程度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浩浩****的儿7人队伍,既有弱不禁风的教授,又有老弱病小的家属和小孩,而敌机每天都在头顶扔炸弹。校长竺可桢的妻子和14岁的小儿子竺衡因半途患痢疾却无药可医而告别人世。但这一切并没有磨火浙大师生们教好学好知识、强大国家的信念。当时的王淦昌教授等都比较年轻,他们一面身先士卒组织西迁,一面仍利用一切时间和简陋条件教课。1939年2月5日,这是浙大师生永远不会忘却的闩子,日本鬼子出动18架11机,以刚刚落脚的浙江大学为目标,在师生们头顶!」扔下118枚燃烧弹和爆裂弹。顿时,用茅拥和木板搭起
惊天动地的拟生——
的校舍腾起一片火海……师生们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和手中的书本外,几乎被炸得一无所有。01是就在被炸的第三天,王淦昌等教授便给学生们恢复了上课。
日本鬼子的飞机又来啦,赶快躲呀一一这一天,王淦昌抱着教科书刚跨出家门,便看到对岸的山上已髙高挂起报替的灯笼,于是急忙招呼在露天的同学躲到岩洞里。令王淦昌感动的是在这极度危险的时刻,一位坐在岩洞口的低年级同学似手根本听不到洞口外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依然埋头捧着书本。物理书?你对物理也感兴趣?是哪个年级的?王淦昌感到奇怪,因为当时浙江大学只有大四年级才开设物理课。
王先生好,我是一年级新生,听过您讲的近代物理讲座,就喜欢上了物理。小同学的回答叫王淦昌好高兴。
太好了,你叫什么名字?我可以提前收你为学生。
谢谢先生,我叫许良英。
好,以后我讲物理课时,你随时可以来听,你有不慊的问题可
以直接找我。怎么样?
嗯,我一定学好物理。
许良英做梦也想不到像王淦昌这样国际著名的大学者,竟如此平易近人。他后来成了王淦昌最信赖的门生之一。许良英先生现在是中国现代物理史学家,他对导师王淦昌在抗战时期的那段教学生涯有太多的了解和感受。他说:王淦昌先生是我一生最尊敬的老师,也是多次解救我于危难之中的恩师。每当回忆起青年时代跟随王先生学习时的情景,总感到无比温暖和舒畅。自从那次在岩洞里第一次接受王先生的教诲后,我就更加对物理科学感兴趣。但那时我是个低年级学生,知道王先生是国内外知名的大学者,加上自己在长辈面前说话向来羞怯,所以不敢轻易找王先生。但很快,我的这份羞怯心理被王先生那种淳朴、坦率和活跃的学风所冲淡。浙江大学当时的物理讨论课是四年级的课程,分甲乙两种。物理讨论甲由全系教师和四年级同学轮流作学术报告,物理讨论乙主要是由王淦昌和束星北两位教授就物理前沿学术作系统报告。甲乙两种报告都是每周一次,出于王先生对我的鼓励,我便经常壮着胆子躲在教室门外旁听。王先生和束星北两位教授一个搲长实验,一个揸长理论,性格都开朗坦诚,又彼此是好友。但在作报告时,他们常相互提问插话,碰到问题常常争得面红耳赤,像小孩子吵架似的。开始看他们争论觉得既好奇又紧张,后来才明白大学者之间这种直率的学术争论,才是探索科学真理的好学风。受了王先生他们这种学风的影响,我联合了物理系、电机系几个一年级的同学也搞了个定期读书报告会。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39年7月的一次物理讲座,由王先生报告扪350710180;成。虽然我不知打8800是何意,但还是去旁听了。出人意料,王先生报告的是当年1月底坡尔在美国宣布的一个划时代的发现:1938年12月到1939年1月间,哈恩和迈特内发现了铀原子核裂变现象;迈特内估算出一个铀核裂变时会释放出的能最,比同等重量的煤燃烧时释放的能量大几百万倍。正是迈特内和哈恩的这个发现,直接推动了后来核反应堆的建立和原子弹的开始研制。当时教室里的气筑异常热烈,作为组织者的我感到特别兴奋和艦惊。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著名女科学家迈特内原来就是王先生的博士生导师,而正是这位推动世界核原子能发展关键工程的著名大科学家,欠了中国学生王淦昌先生一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宝贵机会。可在当时的那场报告会上,王先生既没提到自己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那次难忘经历,也没有在同学中夸耀迈特内与自己的关系。王淦昌先生的这种学风和人格力量后来影响了我一生……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野蛮侵略和袭击,浙江大学从1937年11月底开始,5年间先后被迫搬迁6次,教学和生活的艰辛程度可想而知,然而这丝奄没有影响王淦昌他们发誓要用科学和知识来强国的坚定信仰。中国物理学莫基者吴有训先生在1953年回顾我国物理学发展史时深情地说: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浙大王淦昌教授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和在敌人的炸弹下坚持不放弃教学和研究工作,新中国的物理学战线怎么会有层出不尽的优秀人才?师生们还清楚地记得这样一件事:当时在侵略者攻势面前步步退却的蒋介石为了压制国内的民主力最,装腔作势地喊出国家至上,军事至上的口号,企图掩饰其卖国行径。浙大的学生许良英出于对蒋介石的义愤,在浙江大学的遵义物理校舍木门上写下了科学至上,物理第一八个字。王淦昌看见,大为赞赏。之后一直把许良英写的这块有标语的木门带着,伴随浙大颠沛流离于抗战的烽火岁月,以此激励自己的学生不忘科学强国之梦。
王淦昌从一个科学大师的角度说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话:作为任何一门髙新尖技术或一项伟大科学成就,物理条件是重要的,但并不是惟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对科学真理的探求精神与正确的方向。中国科学家在很长的历史阶段不可能具备物质优势条件,增强和提商对科学真理的探索精神与正确方向便变得十分重要。这正是我们可以弥补自己的劣势,在完全不同等的物质条件下,取得与西方强国同样的尖端技术,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于他们的杀手锏,从而完成别人没有完成的对全人类都具有进步意义的伟大发明。王淦昌先生举例道,比如像物理学,实验是最重要的,具有先进的设备当然可以缩短实验时间并进行更广泛的发现与发明,怛在简陋条件下的坚持不懈的笨手笨脚的实验有时同样可以完成别人在最宄进的设备条件下没有完成的伟大发现与发明。其次是对理论问题的正确归纳与概括,同样可以总结和发现物质世界中存在的那种普遍现象和特殊规律。王淦昌特别指出,几十年来,为数不少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项,都是科学家依靠自已独到和敏锐的科学眼光,而获得了影响人类进步的非凡成果。
我还是坚持儿——年前自己的说法:作为一名高明的科学工作者,必须有自己独到的搭桥本领。什么叫搭桥?就是归纳、分析和判断前人巳经发表的实验方法、数据和结论,并且极其熟悉地了解各种文献资料,给已有的理沦工作搭桥,进而推动自己的科学实验。木工师傅能为不同的户主做出不同木器家具和房屋,就是他熟练掌捤了家具和尾架的标准尺寸。一个科学家特别是物理学家,要取得发明创造,就必须像木工一样单握各种知识与信息,能够做到广泛了解与深刻认识,并运用自如。这样才有可能创造出在常人眼里不可能的奇迹来。王淦昌如是说。
在中国物理学界,没有人不知道王淦昌在浙江大学当教授时提出过一项用电子俘获办法寻找中微子的科学建议,这一建议使后来者用他的理论最终发现了中微子,并由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关于这一具有划时代辉煌意义的科学建议,另一位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土在他那篇王淦昌先生与中微子一文卷首语中说道:在粒子物理的历史中,中微子是基本粒子家族中特别神奇的一员。从泡利1930年提出中微子可能存在的假说和费米叹只如1934年提出划时代的择衰变理论以后,环绕着它的理论和实验工作很多,其中一个中心何题是如何直接验证它的存在。关于这个问题,在1934年至1941年间文章很多,可是都没有找到关键,这是因为中微子没有电荷,不易直接用探测器发现,而且它几乎完全不与物质碰撺譬如可以自由地穿过地球,很难抓到其踪迹。1991年10月,王淦昌先生在断江大学那时正值抗日战争,浙江大学避难在贵州遵义写了一篇文章,提出用失电子俘获的办法寻找中微子。这是一篇极有创造性的文章,在确认中微子存在的物理工作中,此文一语道破了问题的关键。此后的十余年间,陆续有实验物理学者按照这一建议做了许多实验,终于在50年代初成功地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
关于中子和中微子这些物理学专用名同,过去我们普通人对它太附生,伛自从奋了原子弹等核武器后,我们才多多少少知道了一点有关它们的肤浅知识,那就是中子和中微子都是原子核的基本粒子,谁捕获了这呰只有瞬间生命1曰,却威力无比的小东西,谁就可以主宰世界。因而探求中子和中微子存在,几乎是全世界物理学家在20世纪上、中叶竞争般激烈和最热门的课题,因为它的重要性不仅仅是科学本身,而且关系到全球政治、经济与军事格局。科学家没有那些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野心与功利,他们只有一颗探求自然界奥秘的赤诚之心。王淦昌毫不例外。当他在柏林大学的迈特内手下痛失获得中子的发现权后,又重新投入了另一个基本粒子中微子的实验与探索。
正如杨振宁博士指出的那样,自从1930年12月著名物理学家泡利先生为解释衰变能谱的连续性提出中微子假说后,第二年6月又预言下射线连续谱应有明晰上限后,泡利在纽约的一家中国餐馆里与他的朋友拉比聊天时这样说:我以为,原子核的发现,仅仅是我们对自然界基本粒子认识的刚刚开始,在那个原子的家庭里,除质子和电子外还有更英俊的小子存在,我认为它比先出世的所有原子家族里的小子们都了不起!半年之后,正在柏林大学读书的王淦昌用计数器精确地测定出的日谱上限,有力地支持了泡利的狂想。1934年,大物理学家费米以泡利和王淦昌对中微子假说为基础,建立了著名的0衰变理论,费米的论文寄至英国自然周刊,结果被一句它具有太多的空想,远离了读者所感兴趣的实在的评语而枪毙,幸亏费米后来把论文寄到德国另一家杂志得以刊出,才使一项震惊世界的科学理论正式被承认。
自泡利和费米对中微子的假说肯定之后,一时间,全世界的科学家几乎都盯着中微子这个未出世的金色小子,并拼命想抢占最先的发现权。居里夫妇、维克、贝特、派尔斯、阿尔圭雷兹等都先后上阵一试,但都没能抱住中微子这个金色小子,其原因都是因为没有掌握俘获的正确办法。
大科学家感到异常困惑和失望,但又束手无策。
这时的王淦昌感到该是自己出击的时候了。他认为不能用中微?的电离效应来探测它的存在。测量放射性元素的反冲能童和动量是能够获得中微子存在的证据的惟一希望。因此他建议用失电子俘获的办法探测中微子的存在,指出当一个…类的放射元素,不放射一个正电子,而是俘获一个失层电子时,反应后的元素的反冲能嫌和动最仅仅依赖于所放射的中微子……只要测量反应后元素的反冲能量和动量,就容易找到放射出的中微子的质董和能量,由于没有连续的射线被射出来,这种反冲效应对所有的元素都是相同的。
用电子俘获金色小子中微子!王淦昌以其天才物理学家独特而敏锐的见解,开启了20世纪一项伟大发现的大门。当他睿智的冃光从容地走进这扇大门时,遇到了他难以逾越的大山,那就是战乱使他无法进行最起码的实验。由于抗战开始浙江大学在短短几年间―连搬迁了六个地方,最后到贵州湄浑落脚时整所学校实际上是个空壳了,要什么没什么。师生和家属只能住山洞,至于教室都是临时搭建的小茅棚或天然溶洞,附近的几所寺庙是当时浙江大学惟一像样的殿堂。校长樊可桢对王淦昌的物理实验给予了最优厚的关照,在一个破庙里落座。谁都知道,一项极其高精度的科学实验,没有最好的实验条件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实现其结果的。王淦昌并不澳丧,尽可能创造条件进行不懈的探索。当时敌机天天轰炸,整个学校的上课时间不能保证,说停就停。俏王先生对自己的实验从没停止过。敌机來了,别人都躲到山洞去了,他一个人还留在破庙全神贯注地搞他的测试。有一段时间王先生得了肺病,他老伴为了给他补补身子,养了只奶羊,可当时王师母还要带3个孩子,忙不过来。王先生身为大教授,竟然每天在去双修寺进行实验时,有时还要牵着那头奶羊,因为寺庙前有块草地可供奶羊吃草。我们同学们开玩笑地称王先生是牧羊科学家……当年老浙大的人给我讲述了王淦昌的这段奇闻轶事,听后让人又新鲜又心酸。生活与环境的艰难并没有使王淦昌放弃他的科学实验,他在教学的同时不停地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实验,俘获世界物理学界人人都想获得的金色小子中微子。然而闩本帝国主义的炸弹与封锁使王淦昌无法把自己俘获中微子的方法得以实验成功。为此,他不得不把他的方法写成论文投给了国内的中国物理学报。由于战争,这家杂志根本没有经费印刷,王淦昌只好将稿寄到美国的物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王淦昌对此不无遗憾地说:我在科学的道路上从来敢想问題,也想得很多,我坚信用自己的办法能俘获中微子,但抗日战争国内的条件不具备,所以这实验只能让别人去做了。
当王淦昌的论文关于探测中微子的一个建议于1942年1月在美国物理学评论上发表后,立即引起美国著名物理学家阿伦的注意,他随即按照王淦昌的建议进行实验,并一举获得成功。这就是有名的王淦昌一阿伦实验。10年后,阿伦与另一位物理学家戴维斯一起正式确定了俘获中微子的完整实验。又过了近40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在1995年将当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颁发给了当年进行成功实验的美国科学家。王淦昌对此没有半点遗憾,相反他得悉消息后很为美国同行感到高兴。他说:物理学的成就还是应由实验证实的,荣誉也应该给予那些最后做出结果的科学家。可见王淦昌作为一名中国科学家的宽阔胸怀。
中微子的发现,使诺贝尔奖又一次与王淦昌擦肩而过。对此,他有如下见解:由此看来,诺贝尔奖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获得此项奖项。一是要选准课题,确有重大理论或实用价值;二是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花上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工夫。王淦昌生前留下的这段话,值得中国科学家们认真地品味和理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战场以苏联红军出兵和美国人在口本扔下两颗原子弹而告终。就在日本举起白旗投降时,王淦昌应浙江大学学生的要求,作了一次题为关于原子弹及其原理的报告,引起同学们的浓厚兴趣。后来成为中国核武器试制中坚的程开甲等一批当年的浙江大学学生,大多是受了导师王淦昌的这堂谋的影响而将一生献给了中国的核事业。然而王淦昌本人当时并不清楚自己竞然要亲自动手研制中国的原子弹。在浙江大学同学为王淦昌庆货40岁生日不久,中国的这位风华正茂的物理学家和著名学者受浙江大学所派,前往大洋彼岸的加州大学作访问。一年之后,正在国内的吴有训先生兴奋地告诉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出了一本百年科学大事记,中国能列人其中的人只有王淦昌和另一位物理学家彭桓武也是后来中国的原子弹主要研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