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的武将郗鉴曾奉旨平叛,立了大功,被封为太尉。在朝廷里除了丞相王导,再无人能与他的权力抗衡。这位老太尉万事顺意,只是有一样,他的女儿郗璇,年方二八,不仅人生得俊俏,而且知书达理,郗鉴一心要为自己的掌上明珠寻觅一门好亲事。因为爱女心切,普通的大家子弟在郗鉴眼里根本不入流,那些凡夫俗子怎能与爱女相配。时间一久,竟把女儿给耽误了,眼看女儿由豆蔻少女长到亭亭玉立,年近半百的老太尉和夫人不禁焦急起来。

这一天,郗鉴和夫人又商量起女儿的婚事来,俩人越说越发愁,郗夫人叹着气说道:“我们的宝贝女儿有才有貌,咱们做父母的可一定得替她挑个好婆家才行,老爷,你说对不对?”

郗太尉心里有着自己的盘算,口里不住声地应和着:“对,对!”郗夫人看出了丈夫是在应付她的唠叨,于是又发作了起来,她冲着郗太尉道:“对,对!对什么?举国上下那么多年轻人,你怎么就想不出来有哪一家的子弟可以配得上我们女儿的!还亏你总自诩平日交友甚广。”

郗太尉笑了一下,回答说:“我的确是认识不少有权有势的人,可是他们的子弟不是倚仗着家里的权势胡作非为,就是挥霍家里的钱财去花天酒地,这种没有出息的人怎么好选来做女婿嘛!再说你的条件也太苛刻了,又要有门第,又要有人品,还要有才气、有发展前途,这种人才实在不容易找。”

话刚说完,郗太尉猛地用手拍了一下脑门,说了声:“有了,有了!”

在夫人的一再催促下,郗太尉一本正经地说道:“我倒是想到了一个人,你来听听看合不合适。现在朝廷内外就以王氏一族的声势最大,王导是丞相,王敦是大将军,其他大大小小的官吏,不是王家的子弟,就是他们的门生故旧,一门显赫。王氏子弟也有不少年轻人,想找出一个配得上我们女儿的人应该不难。我们派人去向王家提亲,从中挑一个最理想的做我们的女婿。夫人,你说怎么样?”

郗夫人想了一想,说:“王家确实是很显赫,跟我们结成亲家,倒也不至辱没了咱们。只怕他们的子弟也是一批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家伙,那我们的女儿就要吃苦受罪了!”

郗太尉答道:“所以我们需要谨慎地选择,如果真没有适合的人,我们也只好再另外想办法。”

“也只好这样了,那么你快去办吧,省得我整天牵肠挂肚,老是惦记着这件事。”郗夫人催促道。

一天早朝后,郗鉴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丞相王导。王导说:“那好啊,我家里子侄众多,您就到我家里来挑选吧,只要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听了王导这样说,郗鉴大喜过望,回到家后就和夫人备好一应礼品,第二天,就命管家带上厚礼来到王丞相家提亲。

身负重要使命的管家来到丞相王导家后说明了来意,王导立即接待了他,并向管家提了一个建议,王导说:“太尉大人来提亲这自然是件好事,不过我也有为难的地方,因为如果由我向你举荐的话,难免会掺入个人想法,而且不管结果如何,别人也会说我偏袒了某一个人。”看着管家频频点头表示认同,王导笑着说,“最重要的,还是我想撇开清静,万一替你们挑错了人,到时候岂不都要怪到我头上来了!我看这样吧,你自己到东厢房去看看,他们大概都聚在那里,你自己看了以后,再回去报告你家主人,由太尉自己做主决定吧。”管家一想,这倒不失为一个好法子,便随着仆人到东厢房去了。

王府的各位公子们之前就获知郗太尉要来府中择婿,早已等候多时了,而此时,更有一些嘴快的仆人早就跑去通风报信,说道:“各位公子,替郗家小姐选夫婿的使者到了,已经往我们东厢房来了,要是被看上了,那可是艳福不浅呢!听说这郗家小姐不但长得好,还会舞文弄墨呢,而且性情端庄又贤淑,这样的名门闺秀,可真是难得。你们可要好好表现啊!”

消息一出,东厢房顿时一阵**,公子哥儿们个个喜形于色,有的为了今天能够入选还特意赶制了一身华丽的衣服,有的早已把压箱底儿的贵重饰品戴了起来,照得整个厢房熠熠生辉,他们个个都要在来者面前展现出自己最光彩的一面。正在混乱之际,管家跟着仆人走了进来。

一一介绍之后,管家便跟各位公子寒暄起来,想通过他们的谈吐做进一步的了解,而这也恰巧迎合了公子们想要表现的心态。大家都七嘴八舌地凑了上去,铆足了劲地表现,无所不用其极。一下子,管家将一辈子的吹捧和奉承之语都听遍了。

正当管家与大伙儿谈笑的时候,东面一铺**躺着的一位年轻人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一边有应有答地应付着大伙儿,一边用眼角瞄着**那个与房中嘈杂场面极不相衬的身影,心中十分纳闷,不禁思忖道:“这小子是谁?其他公子都拼命地想引起我的注意,唯恐自己的表现被我忽略,这家伙竟然无动于衷地躺在**,对我不理不睬,我倒要看看他究竟是什么人物!”管家转过身来向躺在**的少年走了过去,少年听到身后的脚步声,便在**转了一个身,与管家打了个照面,而管家却一下愣在了那里。

这位少年不知道是因为屋内过于闷热还是什么原因,竟把上衣拉到胸前,肚皮整个儿露在了外面。不仅如此,他毫不在乎管家那双瞪得比牛铃还大的眼睛,自顾自地吃着搁在床沿上的一碗面。这位少年不是别人,正是王羲之。对于郗太尉的这场选婿闹剧,王羲之自始至终非常排斥,自然也完全不把身边的这场**看在眼里,更别说是站在他面前的郗府管家了,为了表达自己对周围气氛的蔑视,他还故意将面吃得呼呼作响。他这种悠闲自得的纯真和磊落,更加放大了那些同族青年的贪婪和做作。

管家离开了王宅之后,快马加鞭地赶回都太尉府去向郗太尉报告所见的情形。

在太尉夫妇催促下,管家好不容易喘了一口气,恭敬地回答说:“老爷,属下刚刚才从王家回来,他们家的子弟我都见过了,各位公子仪表非凡,有教养又有风度,不愧是世家子弟啊,个个都很是乘龙快婿的人选啊!”

听了这么含糊的汇报,郗太尉皱了一下眉头说道:“我要找的是个杰出的人,像你所说的那类人满街都是。你讲了半天,还不是等于没讲,根本是一堆废话!”

管家挨了训,不敢吭声,心里却翻腾起来:“刚刚在王家竟顾着听大伙儿吹捧受用了,倒把正事儿给忘了,这累了一天不但没有什么赏赐,还挨了一顿骂,真是倒霉啊!对了,都怪那个傲慢的小子,这一次非得把他给拖下水不可,否则怎么能消我心头之恨!”打定主意后,管家便又开口说道:“回老爷的话,属下在王家倒是见着一个很特殊的年轻人,跟其他人完全不一样。”

郗太尉听了这话,好像又看到了一丝希望,急忙问道:“怎么个特殊法?有什么不一样?快说啊!”

管家慢条斯理地答道:“那个人嘛,年纪不大,大约只有十五六岁的样子,长相嘛,也还算眉清目秀。但是人不大,架子却大得很,还不讲究礼数。不仅对我爱理不理的,还在众人面前敞胸露怀,十分有失体统。最主要的,他根本不把老爷您放在眼里!”管家受了王羲之的轻视,自然要添油加醋一番。

郗太尉眯着双眼观察着管家的神情,心中已明白了一大半,于是便打断了他的抱怨,喝道:“好了,废话少说,你把当时的情形一五一十地说出来,要有半句不实,有你好看!”

管家一听,心想还是老老实实地交代吧,要不然可真要吃不了兜着走了。于是管家将在王家的所见所闻如实地说了出来。最后,还不忘“提醒”郗太尉:“像这种人怎么配得上我们家小姐呢?”

郗太尉仔细听完了管家的一番描述,沉思了一会儿,突然笑了起来,而且笑得十分值得玩味。他对管家摆摆手说:“好了,你下去吧,回头重重有赏。”管家不明所以,但一听有赏,便连连道谢,然后欢天喜地地退了出去。

郗太尉转过头来对郗夫人说道;“夫人啊,我们的女婿人选终于有着落了。”

郗夫人刚刚听了管家的汇报,早已有些沉不住气了,这时又听丈夫如此定论,忙说道;“人选?你出的好主意,说什么王家定有好女婿可选,刚才你也听见了,王家竟有如此不堪的子弟,我绝对不会允许我们的女儿嫁入这样的人家。”

郗太尉听了夫人的发难后,捋着胡子笑道:“夫人啊!这回你可错了!你想想,王家公子们为什么对我派去的人那么奉承、巴结?说穿了,还不是贪图我们女儿的美貌和我们郗家的权贵罢了。而管家所说的那位年轻人,在那种情况下毫不掩饰和做作,说明他根本没把身份、地位和荣华富贵看在眼里。我阅人无数,这位年轻人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的。在我看来,王家虽然子弟众多,但也只有这位少年才称得上青年才俊,其余的人顶多算个绣花枕头。”说完,郗太尉冲着默默倾听的郗夫人投去一个征询的眼神,说道:“夫人,你说呢?”

郗夫人也忙以丝绢掩口笑道:“那你还不快派人去打听打听,这位年轻人到底是谁!”

话说王羲之自己也没想到,误打误撞竟然成了郗家的女婿。二人成婚之时,王羲之刚好16岁。婚后,王羲之与郗璇举案齐眉、伉俪情深,生活得十分幸福,而且他们还先后生下了七子一女。而这段才子佳人的故事不仅在当时被传为美谈,后人也对此津津乐道。“东床快婿”和“坦腹东床”这两个成语便是出于这个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