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德出征前,王子特地送给她一套白银做成的甲冑。这套闪闪发亮的甲冑,使17岁的少女贞德,更加显得英姿勃发。
本来,王子还想送贞德一把美丽的宝剑,却被贞德委婉地拒绝了。贞德说:“请派人到费尔布阿圣教堂的祭坛下方,寻找一只箱子。那只箱子里装着许多古代的武器。您就从里面找出一把刻着五个十字架的剑送给我吧!”
这就是贞德由沃库勒尔到希农途中,在该礼拜堂祷告时神的告示。
人们按照她的指点,果然在祭坛下方找到了那把特殊的剑。
这是一把很有来历的名剑。
查理曼大帝时代,法国曾经和东边的撒克逊人爆发了一场战争,战争中撒克逊人节节胜利,将法兰西逼入苦战。这时,出现了一个勇士,他带领士兵力挽狂澜,最后在法国南部将撒克逊人打败。
战争胜利后,他就建造了费尔布阿圣教堂,并把自己用过的武器全部埋在祭坛下。
这把刻有五个十字架的剑已经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了,它长期被埋在地下,已经锈迹斑斑。不过,经过稍微的打磨,它又马上像新的一样,明亮照人、锐利无比。
贞德请人用皮革做了一个剑鞘,然后把剑佩在腰际。她虽然将带着这把剑出战,不过,她并不希望看到敌人流血。对她来讲,敌人的生命同样是可贵的,她希望神帮助她用一种和平的、不必流血的方式解决这场战争。她佩带这把剑的意义,只是用来象征解救祖国的意志。
贞德又拜托王子制作了一面军旗和一面小旗。军旗由随从掌管,小旗则是贞德自己要随时拿在手上的。
军旗上有美丽的刺绣,一面是神端坐在云上的图;另一面是代表法兰西王国的百合花。
小旗用白色的绢制成,非常轻盈,携带方便。旗面上画了玛利亚和基督的升天图,还写了耶稣和玛利亚的名字。这支小旗在后来的行军中,与贞德寸步不离。这面旗是贞德真正的武器,贞德用这面旗告诉世人,她的指挥作战,完全是受主和玛利亚庇护的。
贞德
王子还给了贞德一支随从部队,其中包括一名随从骑士、一名侍童、数名从沃库勒尔地区来的年轻人、数匹马,以及后来从贞德家乡来的贞德的两个兄弟和一位随军牧师。
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完成了!
穿上白银甲冑,系上佩剑,骑着马走在队伍前面,贞德的心却焦虑起来。
“准备的时间实在太长了!这段时间里,奥尔良人一定饥饿不堪!必须赶快送粮食去,赶快击破英国军队。”
贞德对周围的人说出这个心事后,周围的人却说:“假如神真能解救法国,为什么不制造奇迹,使奥尔良脱困呢?”
贞德回答:“战士应该出征打仗,尽全力保卫国家。然后,神才会让战士们获得胜利。”
贞德的意思是:神不会青睐坐享其成的人。我们必须先展开行动,否则神不会解救我们!
一行人由离希农不远的托鲁城门出发,走到王子面前时,贞德并没有向王子敬礼,而是微笑着把手中的小旗放在唇边,吻着圣母玛利亚,表示神将护送她到奥尔良。
希农到奥尔良的中点是布卢瓦城,王子事先在那里集结了一支主力军和大批弹药、粮食。所以,贞德一行人的第一目的地就是布卢瓦。那是一座位于卢瓦尔河北岸斜坡地带的城市。
托鲁城门到布卢瓦有70公里,需两天左右的行程。数千人的主力部队正等候在那里。
与布卢瓦的部队会合后,他们就向奥尔良出发了。部队后面,紧跟着数百头牛、羊,那是要送到奥尔良的粮食。
在这趟旅程中,贞德既是前线指挥官,又是后勤总调度。她包办了部队中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显示出无与伦比的领导天赋和协调能力。
她时常给予部下恰当的指导,调整粮食的贮存量,并想办法使其保持质量良好。
她也不时责骂一些商人的不诚实行为,比如把荞麦粉掺杂在面粉中出售,或是贩卖腐败猪油。贞德的信念是:无论任何事情都必须绝对诚实。
贞德还经常检点军备,要求必须正确,不能有一点疏漏。她这种严格的态度引起了队长不满,他认为贞德不该插手过问他们队中的事。
通常检点完毕之后,贞德会要求所有士兵和她一起祷告。另外,在每周的礼拜六傍晚或第二天的弥撒中,队里都要举行忏悔仪式。
每当这些时刻,贞德的神情总是十分严肃虔诚。在贞德这种精神的感召下,大家也都敬服了。
对贞德来说,面临困难时向神祷告,是一种必要的心理准备。她自己每天都花许多时间祈祷,祈祷时,圣米迦勒和圣女们就会出现,再度赐给她勇气,使她坚定自己的使命。
有一天,她结束祷告站起来,对自己的听罪祭司说:“我想写信给英国国王。”
她认为这次到奥尔良去,不仅敌人,就是自己的军队也难免会伤亡流血,如果能用较为和平的方式取得妥协,是最好不过的。因此,她想要尽最后的努力。
贞德的信由她口述,她的听罪祭司执笔完成。信中态度十分诚恳,文辞非常优美:
请将你们在法国的占领地,全部交给神派遣去的这个少女吧!那样,她将以和平的解决方法,使一切回复原状。
假使你们不听神的告示,英国军队将蒙受莫大的损伤。因为,神会让少女和她的军队拥有你们无法对抗的力量。
那时,你们将明白神的权利与你们的权利,究竟哪一边才是正确的……
可是,这封信根本没有得到英国国王的重视,贞德等了许久仍未得到回音。
贞德最后的努力竟然遭到漠视,这使她不得不下定决心,用武力解救奥尔良和它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