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写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的时候,领导人魏风同志建议我写一部反映长征的大型歌剧,我欣然同意了。
但是,如何站在今天的高度,对这一举世闻名的伟大历史题材进行反思呢?又如何使这一伟大历史题材给予后人——尤其是今天的读者以更新、更多的启迪呢?我拿不准,遂决定从调查研究入手。
我研究了有关长征的史料和素材,心情是很不平静的;尤其当我研究了有关领导同志的命运之后,感到为写长征而写长征是不行的。于是又研究了国际共运史、中共党史,以及**。啊!这一伟大的历史题材不仅仅是爬雪山、过草地哟,它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它所演过的惊心动魄的残酷戏剧,一直到**还在重复上演,这就更令人深思了!历经积淀之后,我认为可以进入创造阶段了,但歌剧未写成,却写了这样一部长篇小说《囚徒的长征》。
作者的发言权是作品,我站在读者这个上帝面前,除了这部《囚徒的长征》之外,没有为自己要说的话了。但是,为了使读者这个上帝裁定得客观些,还有必要提供如下的附件。
一、长征,是三个方面军的长征。书中所涉有关历史事件的评价,依据中央文件为准。没有文件的,均以《聂荣臻回忆录》、徐向前元帅的《历史的回顾》为准。
二、长征已经成为历史,当年所经过的地方业已旧貌换新颜。为了真实地再现历史,有关环境的描写、战场的记述,选取了亲历者的著述中的有关章节,替代了作者的拙笔。其中聂帅、徐帅、杨得志、杨成武、程世才等首长们的回忆录引用较多,就不一一注明了。
三、书中所写的事件,有很多是真实的。但是,都依据艺术创作的典型原则进行了处理,化作了书中人物的行为。故当事者切勿对号入座。
四、小说写作无定法。根据需要,写作手段作了一些尝试,甚至连作者替人物解说内心活动、大段议论都运用了。成败得失,静候读者这个上帝的公论。
……
另外,还有几件有关的事需要简记如下:
一、在酝酿写作歌剧的时候,魏风同志、作曲家陆祖龙同志曾经多次听我谈设想,并提了许多可宝贵的意见。
二、在十年动乱的后期,我曾经和剧作家陈宜同志写一部大型话剧《古道悲歌》,事后流产了。但陈宜同志提供的有关素材,尤其是河西走廊一带的风土人情,有的被我运用到这部长篇小说中了。
三、该书写成草稿之后,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于今同志、刘臣中同志、顾守业同志,仔细地审阅了书稿,从改编电视的角度提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我在修改的时候,采纳了有关的部分。
四、写作这部书的前后,查阅了能够收集到的公开发表的——或内部征求意见的史料,还采访了一些首长和同志,都是这部长篇小说的素材来源。由于涉及人员太多,就不一一列名致谢了。
该书的缺点和错误,均由作者自负。
作者
1986年9月于北京万寿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