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于五月三十一日在泸定召开会议之后,中革军委又于六月二日召开会议,毛泽东与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刘伯承等共同做出决定:中央红军“兵分三路迅速夺取天全、芦山,实现同红四方面军会合。其部署是:以红一军团(欠第五团)及红五军团为右纵队,归林彪、聂荣臻指挥,取道胡庄街、凉风顶、牛屎坡(今建黎)、石坪(今泗坪)、小河子(今荥河)及其以西平行路,向芦山前进;红三军团、军委纵队及第五军团为中央纵队,以战备姿态取道化林坪、大桥头、水子地向天全前进;红九军团为左纵队,由泸定直向天全前进”。
正当中央红军分三路继续北上的时候,蒋介石电令“四川军阀以雅安为据点,前来向我堵击,想在雅安以西击溃我军”。对此,毛泽东与周恩来、朱德等军委负责同志经审慎研究,于六月六日下达命令,用聂荣臻的话说:军委“要我们以破釜沉舟的决心迅速夺取天全、芦山。于是我们军团就向北急进,赶在川敌援军的前面”。七日,红九军团先头两个营,在红三军团的策应下,占领天全;红一军团在始阳坝击溃川敌第六旅的一个团,接着,乘胜于八日进占芦山。
在这期间,令毛泽东疑惑不解的是:中央已经把中央红军出天全、宝兴,翻越夹金山的路线电告了红四方面军,但不知何故,一直没有收到红四方面军的回电。对此,周恩来认为:可能是电台的接收信号出了问题。他们都因不知红四方面军的位置而焦虑不安。
恰在这时,四川军阀利用地利之便,向着天全、芦山一带急调大军,妄图与中央红军在夹金山下决战。毛泽东与周恩来、朱德等军委首长认为:必须在敌人尚未到达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天全至宝兴防线,出敌不意,迅速翻越夹金山,在懋功一带实现与红四方面军的会师。为此,中革军委于六月八日发出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以开展新局面的战略任务的指示》,向全体中央红军指出:
(甲)今后我军战略任务,是以主力乘虚迅取懋功、理番,以支队掠邛崃山脉以东,迷惑敌人。然后归入主力达到与四方面军会合,开展新局面之目的。现敌杨森取守势,薛岳、邓锡侯到达需时,我军必须以迅雷之势突破芦山、宝兴线之守敌,奇取懋功,控制小金川流域于我手中,以为前进之枢纽。懋功南至天全的三百里,东至灌县六百五十里,东北至理番五百五十里,西北至崇化、绥靖约三百里。
(乙)一、三军团统归林、聂指挥,经宝兴向懋功前进。军委纵队率五军团继进。九军团为右翼支队,经芦山东北迂回大邑、懋功之间,然后到达懋功。因洋缺乏,无线电时有中断之虞,届时各军团首长,除随时用徒步与军委联络外,应本此战略意图机断专行,完成总的任务。并将此任务传达到每一中下级首长。
(丙)我军基本任务,是用一切努力,不顾一切困难,取得与四方面军直接会合。但在遇特殊情况,使我们暂时无法直达岷江上游时,则以大小金川流域为临时立足之地,争取在以后与四方面军直接会合。
(丁)取得懋功及小金川流域,是关系全局的枢纽。各兵团首长必须向全体指战员指出其意义,鼓动全军以最大的勇猛、果敢、机动,迅速完成战斗任务,以顽强意志克服粮食与地形的困难,此时政治工作须特别努力。
……
从上述战略部署可知:为实现两大红军的会师,于是把毛泽东在泸定就提出的声东击西的战略设想具体化了,那就是为确保中唤红军主力部队“经宝兴向懋功前进”,“九军为右翼支队,经芦山东北迂回大邑、懋功之间”,把敌人的兵力吸引到邛崃山以东的地区。毛泽东所走出的这步险棋,被兵家称为是绝招。事后追论:他主要算就了蒋介石的用兵心理,中央红军绝不敢走雪山一途。再加之他以红九军团为烟雾,就更把蒋介石的战略视野引向邛崃山以东地区了。那么中央红军是如何完成毛泽东这一战略构想的呢?
红九军团为落实迷惑敌人的任务,于六月九日“从芦山东进,下年抵达双和场地区。六月十日下午,进到邛崃县的双柳坪,在这时击溃了反动民团数百人的扰乱。六月十一日,到达大川场,这是一个有上千户人口的较大市镇”。由于红九军团在东进中大造声势,每一个战斗又打得有声有色,果然调动了敌人,“川敌三个团从大邑、邛崃奔大川场而来,潘文华也率军向红九军团活动方向前进”。
正当敌人把注意力集中到红九军团的时候,“一军团则由陈光率四团带电台先走,限他们十二日赶到懋功。刘亚楼率五团在四团后跟进,我们(林彪、聂荣臻)率军团部和一师还有三军团彭雪枫的那个师,在五团后跟进”。由于宝兴守敌听说红军即将到来,从县长到民团都早已望风而逃,宝兴变成了一座空城,我先头部队不战而取。接着,红四团进占宝兴,遂又马不停蹄从宝兴开往大硗碛,做翻越夹金山的直接准备。
就这样,英雄的红军在敌人尚未醒过味来之前,就完全实现了毛泽东的战略构想。
与此同时,中央红军“一占天全、芦山,就像到了天堂一样。虽然只不过是原西康省的两座小县城,平坝子也不多,可是没有大山了,能见到各种蔬菜和从四川运来的各种物资”。因此,毛泽东与周恩来、朱德、王稼祥等军委首长要求红军在这一带筹集粮食,以解决与红四方面军在会师前进路上的最大困难。为此,以总政治部的名义发出了《关于为解决粮食困难进行政治动员的工作指示》,强调指出:
甲,我野战军为求得迅速与四方面军会合,开展苏维埃运动,必须以最大力量坚决克服前进路上的粮食困难。首先进行政治动员与下列工作:
1??各连队须于十号上午开会解释,备足七天粮食的意义。每个红色军人须有决心在困难中渡过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最后紧急关头,完成历史上的光荣任务。
2??动员每个指战员、杂务人员,均须亲自参加收集粮食并负责携带,以竞赛完成和超过七天规定,政治人员更须以身作则。
3??尽今日一天之力,搜集谷米杂粮,碾谷工具须有计划分配使用,杂粮可做成饼,猪牛肉可烤干,盐应尽量补足一月。
4??动员减轻行李包裹及雇请临时夫子背带粮食,战斗部队除先头及后卫外,可以一部分人挑米,一部分人背枪。
5??粮食使用应极端节省,……
6??责成各级首长及政治部(处),须于今晚负责检查各伙食单位是否依令补足粮食,不足者须连夜完成,以后更须随时检查缺数,并督促补足。
乙,在传达战略任务时,关于前进路线须绝对保持秘密,不得下达。
……
中央红军在不战而得宝兴之后,遂根据军委的指示,立即进行翻越积雪千年的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各种准备工作。实事求是地说,发动广大指战员,在最短期间筹足七天的粮食固然有不少困难,但安置那些重伤员就更是难上加难。因为每一位重伤员除不愿意离开红军之外,他们也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和前途。但是,战争就是这样的残酷,此刻容不得有半点人情味,为了战争的全局,唯有忍心把不能翻越雪山的战友寄养在老百姓的家里,所能留给这些重伤病员的,只有不多的抚养费和告别时的话语,自然还有只能往肚里咽的泪水。
由于红一军团担负着翻越夹金山的先导任务,因而在做必要的物质准备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1??要充分理解北上会师的意义;2??要整顿纪律,加强组织纪律性,克服在白区行动大半年造成的松懈现象;3??加强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坚决执行党的阶级路线,注意群众纪律,人人都理个发,穿好点,振作精神,准备过雪山后同红四方面军会师。”接着,陈光率先导团红四团迅速离开宝兴,以日行百里的速度进到夹金山下的大硗碛,并电告中革军委:
六月十二日翻越积雪千年的夹金山。
毛泽东与周恩来、朱德等中央及军委负责同志获知这一消息后,每个人的心里都是既喜且忧。对绝大多数同志来说:喜的是这步绝棋终于骗过了蒋介石,也骗过了占有地利之长的四川军阀,于人不知、鬼不觉中突然跃进到夹金山下;忧的是中央红军先导团——英雄的红四团在翻越千年不化的夹金山的过程中是否顺利?他们将付出多大的代价?由此他们还会推测出两万多人的中央红军,在翻越夹金山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可能会造成多大的牺牲……
在毛泽东看来,只要中央红军的领导,尤其是中高级的领导保密工作做得好,实现翻越夹金山这步棋是绝无问题的。尽管他也想到了先导团——英雄的红四团在爬这座大雪山后会有牺牲。但是,由于这些天来中断了和红四方面军的电讯联系(一说“中央红军渡过大渡河后,张国焘居心叵测地命令所属电台,对中央电台的呼叫,只许收听,不许回答。因此,四方面军知道中央红军的动向,中央红军不知道四方面军的具体位置。”),所以他最担忧的是:中央红军翻越夹金山后,不知去什么地方与红四方面军会师。要知道中央红军带的粮食只够吃七天啊!
总之,六月十二日对中央及军委的首长来说,是实在不好过的一天!
或许是应了否极泰来这句老话了,是日傍晚,当中革军委收到了红一军团转来先导团——红四团“翻过夹金山,到了达维,与四方面军的先头团第八十团会合,并得知四方面军的二十五师已经在八日占了懋功”的消息后,从电央及军委的首长到警卫战士,真是高兴极了!似乎这飞来的消息,给每一个人过雪山都增添了无穷尽的力量!有的在问翻越夹金山的困难所在,有的询问在过这座雪山时牺牲了多少个同志,有的谈论为什么会突然和红四方面军在达维会师……这时,毛泽东却笑眯眯地一言不发,因为在他心中,既然红四团以一天的时间能翻过积雪不化的夹金山,英雄的红军也可以循着红四团的足迹爬过山去。至于具体的困难嘛,用不着去问,过两天自己亲身爬的时候就可以体验到了。在他看来,似乎只有两大红军突然会师时的情景,才是他的好奇心的所在。对此,时任红四团政委的杨成武做了如下的记述:
将到山脚,一条深沟切断去路,我们只得沿着沟边绕道而下。突然山脚下响起一阵枪声,战士们一个个警惕地注视着前方,紧握手中武器,准备向前冲杀。
团长和我跑向前卫班,观察前面的情况。从望远镜中看见山下不远是一个颇大的村庄,在村子周围的树林中,影影绰绰地有不少人来回走动,他们身上背着枪,头上戴军帽,显然是一支军队。是什么军队?说是敌人吧,他们并没有向我们射击;是自己人?我们是前卫团,前面再没有自己的部队了。这一情况着实使我们纳闷。团长和我研究后,立即派出三个侦察员去探明情况,并试着叫司号员用专号音同他们联络。他们回答了,但从号音中也判断不出是敌是我。我们又叫大声向他们喊话,因距离太远,对方听不见,我们只得以战斗姿态向前推进。忽然,山风送来了一阵很微弱的呼声,我们屏息细听,还是听不清楚字句。于是我们加快速度前进。渐渐地,这声音越来越大了,仿佛听见是“我们是红军!”红军?真的是红军?我正在半信半疑,一个侦察员飞奔回来,他边跑边喊:
“是红四方面军的同志呀!”
“红四方面军的同志来了!”
与此同时,山下也传来了“我们是红四方面军”的清晰喊声。顿时,响起了一片欢呼,震得山谷抖动。万想不到就在这夹金山下,会见了我们日夜盼望着的亲人——红四方面军的同志!……
接着,中央及军委于当天收到了红四方面军负责同志的两封信。一封是张国焘写给朱德、周恩来、毛泽东的,信中说:我们先头团已于八号占懋功,大部正在向懋功开进,先头部队正向达维推进,对敌军筑工事、警戒,掩护你们会合。“今日会合,士气大为振奋,西征军(即中央红军)艰苦卓绝之奋斗,极为此间指战员所钦服。”同时报告中央:“昌浩在北川,弟在茂县。”另一封信是徐向前奉张国焘之命写给中央的。徐在信中详细地“介绍了敌军我军在川西北的部署情况,请示两军会合后的作战方针,表示热烈欢迎艰苦转战的中央西征大军”。在两大红军没有会师之前,双方指战员企盼的是尽快相见。但是,一旦真的实现了会师,作为中央及军委的负责人,尤其是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兴奋点已过,就立即转入思考会师后可能存在、发生的问题。因此,他们在向夹金山行进途中,要求总政治部起草并发布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加强政治工作的指令》,严肃指出:
我们先头部队已与四方面军的先头部队取得联络,各军团政治部应即进行:
(一)迅速传布已经与四方面军汇合的捷报,提高红色战士情绪,鼓动不掉队。不落伍,不怕粮食困难,注意卫生,严整纪律,迅速争取与四方面军的全部汇合。
(二)解释两大主力的汇合,是为着以更大的战斗胜利消灭敌人,赤化川西北,以至全四川。克服以为汇合后可以放下枪弹,安心休息的情绪。
(三)在部队中发动与四方面军联欢与慰问的盛大运动,号召每个战士准备娱乐,准备礼物,去会亲爱的弟兄。二师应即进行与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的联欢。
与此同时,中革军委在准备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时候,也想到了中央红军在历经整整八个月的转战、奔袭中,终于找到了一个理想的休整地点。为此,以总司令部、总政治部的名义发布了《一、四方面军会合后部队整休的规定》。规定中明确指出“我军进到懋功地域已与四方面军取得实际的会合”,各部队到达规定地区后“一律休息三天”。各部队休息地点是:一军团在抚边屯木果、八角地域,三军团在官寨、达维地段,五、九军团均在大硗碛,军委纵队在懋功。在休整期间,除做好必要的物资准备外,还规定“各部队应进行工作总结,分由司令部政治部按级上报”。
在这期间,毛泽东与周恩来考虑的重心,完全移到两大红军会师后的战略方面来。其中,毛泽东在读了徐向前写给中央的报告之后,他认为这段话:“目前我军之主要敌人为胡宗南及刘湘残敌,我军之当前任务必先消灭其一个,战局才能展开,因之或先打胡或先打刘须急待决定者”,“西征军万里长征,屡克名城,迭摧强敌,然长途跋涉,不无疲劳,休息补充亦属必要,最好请西征红军固阵休息补充,把四方面军放在前面消灭敌人,究以先打胡先打刘何者为好,请兄方按各方实况商决示知为盼”。说明徐“对战略方针问题,是焦急与等待的心情,交织在一起的”。由此,他又推论得知:四方面军企盼在两大红军会师之后,党中央能尽快确定未来战略发展方向问题。待到六月十五日,收到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及红四方面军全体指战员致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政委、中央红军全体指战员的信后,毛泽东与周恩来认为中央政治局必须召开会议,初步确定两大红军会师后的战略发展方向。
另外,毛泽东认为两大红军会合之后,双方的首脑机关尽管有中央和地方之分,在战略架构方面是一致的,即使有局部的分歧,也无碍中国未来革命的发展。相反,一旦战略方向上发生了歧见,问题就会变得复杂化了。因此,他力主中央首先对未来战略发展方向拿出设想来。中央接受了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建议,举行紧急会议,与会者经过对敌我态势进行缜密的分析、研究,取得了共识,党中央遂于翌日——六月十六日晨二时,发出了《为建立川陕甘三省苏维埃政权给四方面军电》,全文如下:
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各同志:
迭电悉。
(甲)为着把苏维埃运动之发展放在更巩固更有力的基础之上,今后我一、四两方面军总的方针应是占领川陕甘三省,建立三省苏维埃政权,并于适当时期以一部组织远征军占领新疆。
(乙)目前计划则兄方全部及我野战军主力均宜在岷江以东,对于即将到来的敌人新的大举进攻给以坚决的打破,向着岷、嘉两江之间发展。至发展受限制时,则以陕、甘各一部为战略机动地区。因此,坚决的巩固茂县、北川、威州在我手中,并击破胡宗南之南进,是这一计划的枢纽。
(丙)以懋功为中心之地区纵横千余里,均深山穷谷,人口稀少,给养困难。大渡河两岸直至峨眉山附近情形略同。至于西康情形更差。敌若封锁岷江上游(敌正进行此计划),则北出机动极感困难。因此,邛崃山脉区域只能使用小部队活动,主力出此似非长策。
(丁)我野战军于十二号已全部通过天全、芦山之线,十八号主力及中央机关可集中懋功、两河口之线,因粮食极少,不能休息,约月底全军可集中理番地区,并准备渡岷江。
(戊)弟等意见如此,兄意如何,乞复为盼!
朱德、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
十六日二时
事后追论:党中央做出的上述战略构想是正确的。或许是毛泽东与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有先见之明,两大红军会师之后,中央与张国焘就是在上述战略上发生了对立。此乃后话,留在下文详述。
毛泽东在处理完上述诸件大事之后,遂于六月十七日清晨,与警卫人员一道喝了“热气腾腾的辣椒汤,身穿夹衣夹裤,手持木棍,沿着前面部队走出的又陡又滑的雪路,向山顶攀登。他把马让给伤病员和体弱的女同志使用”,把担架用来抬继续打摆子的黄秘书。当同志们坚持要把马和担架留给他的时候,他执意不肯,并说:
“多有一个同志爬过雪山,就为革命多保存了一份力量!”
夹金山,位于宝兴县西北,懋功以南,理县西南,海拔四千五百多米,终年积雪,神秘莫测,被当地老百姓称为神仙山。毛泽东随警卫人员步入的山坡,是一片原始森林,大有心旷神怡之感。加之山路上铺有一层枯枝树叶,路还是比较好走的。因而大家又说又笑,比较轻松愉快地向山上攀登。
但是,随着山势的增高,原始森林渐渐地消失了,绿色完全被冰雪所取代,整座大山银装素裹,在太阳光的照耀之下,辐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芒。顺着被先头部队踩出的又陡又滑的雪路往上爬,雪越来越深,空气越来越稀薄,气温越来越低,呼吸越来越困难,路越窄越陡越滑,走起路来也就越来越费劲。这时,警卫员小陈看着毛泽东拄着拐棍,大口地喘着粗气,头也不抬地向上爬,他急忙快走两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
“主席,这山太难上了,让我们……搀扶着你走吧!”
“不!”毛泽东回身看了看紧随其后的警卫人员,“你们大家不是和我一样嘛!”
恰在这时,警卫员吴吉清脚下一滑,掉进了路边齐腰深的雪坑里,警卫员小戴急忙把他拉上来,吴吉清一边掸身上的雪一边发牢骚:“这叫什么鬼山?我宁肯翻十座山岭,也不愿走这么一座雪山!”
毛泽东闻声看着吴吉清那个狼狈的样子,有意笑着问:
“吴吉清,你没见过雪山吧?”
“没有。”
“那你就更应该走一走这雪山,”毛泽东鼓励地说,“爬雪山的艰苦,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个锻炼,也很有乐趣嘛!”
如果说在艰苦的环境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血与火的战争中,统帅的镇定是关键的;那么,在翻越积雪不化的夹金山的过程中,毛泽东对于这些年纪都不大的警卫人员而言,是具有榜样和统帅两重作用的。他们看着像自己父辈一样年纪的毛泽东走在前面,不声不响地向雪山挑战,他们的身上顿时就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力量,相互激励着,跟着毛泽东向雪山顶上走去。
突然之间,雪山刮起了狂风,发出了令人心寒的响声。接着,乌云就像是从天大的烟囱中冒出的黑烟,自山那边飘来,一道闪电,跟着又是一声炸雷,伴随着风声、雷声,鸡蛋大小的冰雹铺天盖地向着人们的头上砸来!只见毛泽东背着风,任凭冰雹的砸打,痴然地望着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少顷,冰雹又被漫天飞舞的大雪所代替,而毛泽东依然屹立在暴风雪中,不知何故,他竟然对着风雪的天下大声朗诵:
“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说来也真有趣,随着毛泽东朗朗的诵诗声,大雪也渐渐地随风飘走了。小陈望着毛泽东对着苍天吟诗的样子,惊愕地问道:
“主席,不累吗?在这种风雪天还有闲心作诗!”
“我不是在作诗,”毛泽东笑着说,“我是在吟前人的佳句,是形容冰山飞雪的。”
小陈依然是难以理解地摇摇头。这时,一阵山风袭来,小陈冷得打了个寒战,自语地说:
“这鬼地方,大六月里,天为什么这样冷啊?”
“我告诉你吧,”毛泽东笑了笑,“听说当年啊,这儿就是火焰山,孙猴子借来芭蕉扇,扇灭了火,这儿就变白变冷了。”
“是真的?”
毛泽东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不多时,狂风渐止,大雪也越来越小,毛泽东看了看前边的同志又开始向山上走去,他乐观地问道:
“同志们!这一场战斗怎么样啊?有没有负伤的?”
“没有!”
“好!继续爬雪山。”毛泽东下达命令之后,又回身叮嘱道,“同志们!大家手拉着手往上爬,不要往上看,也不要往下看,千万不要撒开手!”
就这样,在毛泽东的指挥下,他身边的警卫人员发扬互助互爱的精神,克服了一切困难,终于登上了夹金山顶端。
毛泽东站在雪山之巅,极目四望,他终于露出了胜利的微笑。就在这时,那些年轻的警卫员们往雪地上一坐,大声叫毛泽东休息。毛泽东急忙走到那些席地而坐的警卫员面前,说道:
“不能在这里休息呀!这里空气稀薄,有危险。再加一把劲,下山去,我们就和四方面军会师啦!”
随着一声“吃冰激凌!”只见十多个战士围着一位年近四十、身材矮矮的红军干部,一边抢他的搪瓷缸子里的冰雪吃,一边七嘴八舌地说着“好甜啊!真是快甜掉牙!……”毛泽东循声走到跟前一看,问道:
“我们的大文学家成仿吾同志,你搞的啥子名堂啊?”
成仿吾闻声一看,是毛泽东到了,他幽默地说:
“主席,我是在给我们的红军战士鼓劲,增加御寒的卡路里。”
“你从哪儿变出来的白糖呢?”
“是从遵义带来的一点糖精。”
“糖精也好嘛!我也要尝尝你制造的冰激凌。”毛泽东边说边走到成仿吾的面前,从搪瓷缸子中取出一勺冰雪,放在自己的嘴里尝了尝,“味道不错!是真的不错。”
“有什么不错的?”成仿吾突然想起了一个掌故,近似开玩笑地说,“主席自然知道饿糠甜似蜜的传说吧,我看这雪山上的糖精的滋味,充其量就是饿坏了的皇帝对糠的感觉。”
毛泽东不好附和着成仿吾的话说下去,他转身对战士们说道:
“同志们!等革命胜利了,我请你们吃真正的冰激凌!”
这些可爱的红军战士是第一次听说冰激凌这个词,在他们的心中,冰激凌就是世上最好吃的食物的代名词,因此,他们为了将来能吃上毛泽东的真的冰激凌,又一个个精神抖擞地冲下了雪山。
到这时,风雪完全停了,满天飞渡的乱云转瞬也不见了,太阳再次向雪山之巅射下万道金光。正在毛泽东准备走下雪山的时候,不远处传来“坐汽车了”的喊声。毛泽东循声一望,只见一个个战士坐在山顶的边缘,一边喊着“坐汽车了”,一边顺着山坡飞快地滑了下去。毛泽东沉吟片时,问道:
“小陈,咱们也坐一次汽车好不好?”
“不好!万一发生意外怎么办?”
“难道我毛泽东就比这些红军战士值钱?”
“这……”
“为了快一点和四方面军会师,我一定要坐一次汽车!”毛泽东说罢,顺着这雪山后坡飞快地滑了下去。
小陈等警卫人员大喊了一声“主席!”也急忙顺着雪山的后山坡滑了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