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最前线(1 / 1)

斯大林 卫莹 2378 字 8天前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遭到了全世界帝国主义的仇恨,首当其冲的是德国帝国主义。德国军队占领了俄国大片领土,不仅不撤兵,反而提出了贪得无厌的要求,企图侵占更多的领土,才同意签订《和平条约》。列宁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但是许多布尔什维克党员和领导人想不通,不同意接受德国人的条件,为首的是老布尔什维克布哈林等人。列宁和他们发生了一次又一次激烈的争论。党中央几次投票,列宁是少数。在这个问题上,斯大林同意列宁的意见,和列宁站在一起。

代表苏维埃政府参加谈判的首席代表托洛茨基主张“ 不战不和”,客观上给德国军队的大举进攻敞开了国门。德国军队发动了凶猛的进攻,威胁着俄国革命的首都彼得格勒,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把俄国变成德国的殖民地。

在最危险的时刻,列宁宣布“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的法令。要求“一小时也不要丧失,立即把全体工人发动起来”、武装起来,开往前线。

同时“把全体资产阶级无一例外地带到彼得堡近郊,在工人监督之下挖战壕”。工人们响应号召,迅速武装起来,建立了新生的红军,拼死抵抗德军。

布尔什维克党内争论非常激烈,党中央几乎处于分裂的边缘。斯大林同意列宁的意见,和列宁站在一起。经过激烈的争论,列宁的正确意见终于占到了多数。1918 年3 月3 日签订了《布列斯特条约》,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1918 年春天,俄国首都迁到莫斯科。当时的形势很乱,地主和资产阶级在国内到处发动反革命暴乱,搞暗杀。为了保护列宁,在列宁乘坐的汽车进入莫斯科的时候,斯大林让列宁坐在中间,他和同志们站起来,在列宁的周围形成一圈人墙,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列宁。

“这怎么行呢?斯大林同志,大家都坐下!”列宁一个一个拉大家,但是谁都不坐下。

斯大林说:“别拉了,列宁同志,我们站着更舒服。”

“那我也站起来。”

“不,你必须坐下。”斯大林轻轻地按着列宁的肩膀,让他坐下,“这是大家的意见,应该少数服从多数。”

大家都笑了,列宁也无可奈何地笑了。

1918 年,是苏维埃政权最艰难的时刻。

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在俄国各地发动了反革命暴乱,人们把这些反革命武装叫做白军。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支持白军,派顾问,送武器,给金钱,后来直接出兵,与苏维埃政权为敌。英法干涉军在俄国北部登陆,日本军队从远东登陆。莫斯科城内,左派社会革命党人暴动,企图炮轰克里姆林宫。国内战争非常激烈,1918 年的下半年,苏维埃俄罗斯四分之三的国土被白军占领。苏维埃政权到了生死关头。

军事形势对布尔什维克不利。南方的粮食产地也被反革命控制,运输粮食的大动脉——铁路被切断,莫斯科和彼得格勒得不到粮食,每天给居民的供应越来越少。最困难的时候,一个人一天只能供应一百多克面包,也就是只有二两多一点,薄薄的一两片面包,里面还掺着磨碎的豆饼。这么一点点面包,怎么能工作?怎么能活命?莫斯科和彼得格勒需要面包,而大量的粮食在农村,运不过来。奸商遍地跑,他们从农村买来粮食,到城里卖极高的价钱,自己发大财,工人和市民买不起,只能饿肚子。

必须解决粮食问题,必须派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去现场指挥!派谁呢?列宁想到了斯大林。列宁派斯大林为粮食特别委员,向莫斯科和彼得格勒运送粮食。

斯大林来到察里津,这是伏尔加河边的一个城市,也是激烈内战的前线。他的任务非常艰巨,首先要从农村收购粮食,这就要狠狠地打击投机商,还要保证粮食的运输,保卫千里铁路线,打退猖狂进攻的白军。

和斯大林一起来到了察里津前线的,有一个营的武装警卫,还有阿利卢耶夫的小女儿娜佳,她当时只有17 岁,已经是一名英勇的红军工作人员,她也是斯大林的恋人。

斯大林刚到的时候,察里津一片混乱。投机商贩把持着粮食,操纵着市场。白军的奸细四出活动,隐藏在苏维埃政权里的敌对分子制造事端,企图暴动,察里津的形势非常严峻。

6 月7 日,斯大林向列宁发电报报告,这里“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很紊乱”,斯大林命令立即实行粮食定量供应,严厉打击投机倒把,坚决镇压反革命,修复铁路线,修筑防御工事,斯大林毫不客气地下命令,把粮食投机商抓起来,坚决枪毙。

7 月7 日,在给列宁的电报中,斯大林说:“我们不宽恕任何人。”“请放心,我们的手绝不会发抖。”

在察里津,斯大林担负起军事指挥的全部重任。红军第10 军军长伏罗希洛夫和政委奥尔忠尼启则,经过艰难的行军,带领两万多名战士来到察里津。这支生力军的到来,给了斯大林最重要的增援。

列宁支持斯大林的工作,任命他担任北高加索军区军事委员会主席,全面负责这个地区的工作。在斯大林的强有力的指挥下,察里津前线稳定下来了,铁路线修通了。7 月12 日,汽笛长鸣,五列火车缓缓驶出了察里津,火车上满载着金黄的小麦,这是运往莫斯科的第一批粮食。

以后,一列车又一列车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莫斯科和彼得格勒,为解救粮食困难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1918 年8 月30 日,列宁到莫斯科的米赫尔逊工厂向工人发表讲演。

列宁讲完话,在工人们簇拥下走到汽车旁边,藏在附近的凶手卡普兰向列宁举起了罪恶的手枪。这个反革命分子连续开枪。一颗子弹打中列宁的胳膊,造成骨折,另一颗子弹打穿列宁的肺,停留在列宁的脖子附近,引起严重的内出血。弹头上还涂着毒药,列宁的伤势非常严重。

列宁被刺受伤的消息传出,全国的工人、农民和红军战士非常担心,他们屏住呼吸,围在收音机旁,紧张地收听着播出的每一句话,关心列宁的命运。斯维尔德洛夫签署了列宁遇刺事件的公报,号召工人阶级要更紧密地团结起来,用无情的革命行动来对待反革命。

在察里津前线的斯大林听到列宁遇刺的消息以后,马上给列宁发出了慰问电报,亲切地说:

我们前线的情况很好,相信以后还会更好(哥萨克正在彻底瓦解)。

紧握我亲爱的和敬爱的伊里奇的手。

在斯大林指挥下,红军战士发起进攻,冲破敌人的防线,迅速地扩大战果。9 月6 日,斯大林兴奋地报告:“敌人被彻底击溃,退过顿河。

察里津局势稳固。进攻在继续中。”他知道,这是对列宁最好的慰问。

9 月,斯大林回到莫斯科,立刻去克里姆林宫探望列宁。列宁的伤势逐渐好转,这既因为列宁平时体魄健壮,也是由于医生精心的治疗。

斯大林带给列宁最好的礼物是南方战线的胜利喜讯:察里津保卫战的胜利。列宁听到以后非常高兴,和斯大林一起走到电报机前,两个人联名给前线的伏罗希洛夫发电报,用诗一样的语言向前线的同志们表达了他们欣喜的心情:

高举红旗,跟着它无畏地前进,无情地根除地主、将军和富农反革命势力,向全世界表明:社会主义俄国是不可战胜的。

10 月,斯大林回到察里津。白军又气势汹汹扑过来,有人主张立刻撤退,斯大林坚决反对,他命令誓死保卫察里津,绝不能让顿河一带的白军和其他地区的白军会合。斯大林命令把上百门大炮埋伏在白军进攻的路线两旁,猛烈的轰击之后,威风凛凛的红军骑兵冲上去。白军伤亡惨重,溃不成军,争着逃命。

察里津保卫战胜利了,通往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的钢铁大动脉畅通无阻,饥饿的城市终于得到了宝贵的粮食。

1925 年,为了纪念斯大林的功绩,察里津改名为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是一个光辉的名字,鼓舞了苏联人民。1961 年,斯大林格勒改名为伏尔加格勒。

1919 年3 月召开了俄共(布尔什维克)第八次代表大会,斯大林当选为党中央的政治局委员和组织局委员。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职位,既要负责政治工作,又要负责全党的组织工作和干部工作。斯大林还负责国家监察部(后来改名为工农检察院)。

有人批评斯大林的职务过多、过于集中,列宁回答说:“我们需要一个各族人民的代表都愿意到他那里去,详细谈谈问题的人。哪里能找到这样的人呢?我想,除了斯大林同志以外,推荐不出第二个人来。工农检察院也是这样。任务非常重大。为了善于进行检察工作,需要一个有威信的人来领导。”

1919 年到1920 年,内战还在激烈地进行,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是托洛茨基。斯大林曾经到北方战线、西部战线,西南战线,参加军事指挥,解决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广阔的俄罗斯大地上,很多地方都留下了斯大林的足迹。

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和几百万红军指挥员及战士的英勇奋战分不开,和列宁为首的党中央领导分不开,和一大批高级、中级和基层领导干部的功绩和作用也分不开,和斯大林也分不开。斯大林善于发挥党的作用,依靠党的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他站在最前线,敌人也不得不承认他的能力。

1919 年3 月,列宁领导成立了共产国际,又称为第三国际。斯大林在一篇重要的文章《不要忘记东方》中指出:“共产主义的任务就是打破东方各被压迫民族成百年的沉睡,以解放的革命精神来感染这些国家的工人和农民,掀起他们和帝国主义的斗争,从而使世界帝国主义失去‘最可靠的’后方、它‘取之不尽’的后备力量。”斯大林说:“谁愿意社会主义胜利,谁就不能忘记东方。”

1920 年,残酷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了,白军的主力被消灭,少数残余逃到了国外。俄国大地上的硝烟逐渐散去,留下的却是残破的城市、萧条的农村。工业、农业、交通、文化、教育全都被战争严重破坏。农业生产只相当于战前的一半,工业只相当于战前水平的七分之一。物资供应极度缺少,火柴、肥皂、食盐、煤油……样样困难,俄罗斯被饥饿和贫困折磨。

布尔什维克怎么改善人民的生活、发展国家的经济?

列宁提出了新经济政策,改变了战时共产主义的许多做法。主要内容有:取消余粮征集制,建立税收制度,农民交税以后剩余的粮食和农产品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列宁提出对经济进行市场调节,发挥市场的作用,企业要进行经济核算,国有中小企业和农村的土地可以租借给私人,积极引进外国资金和外国技术,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等。这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

新经济政策带来了经济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立刻活跃起来,粮食、肉类的产量大大增加,粮食、副食品、肉类的供应很快得到了改善。许多工厂重新开工。经过五年的努力,俄国的经济从濒于破产的边缘,大体上恢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水平。

新经济政策也带来许多新问题,引起了党内又一次激烈的争论。有人说,要坚持新经济政策,让农民富裕起来,让经济更加活跃。有人说,新经济政策中出现了新的资产阶级,出现了投机倒把,对无产阶级不利。

在国内战争中,斯大林和列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斯大林得到列宁充分的信任,列宁委任斯大林为中央特派员,到最困难的地方去,放手给斯大林以处理问题的全权,尽量满足斯大林提出的要求。斯大林没有辜负列宁的信任,总是出色地完成任务。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处理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突出的组织能力。十月革命以前,斯大林是一位出色的秘密工作者,有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在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在国内战争艰苦的条件下,斯大林成为杰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领导党和国家方面得到了全面的锻炼。斯大林在党内的影响不断增大,地位不断提高,他的刚毅果断,对革命的忠诚,出色的工作能力,巨大的功绩,使他成为全党和全国公认的领袖人物之一。

在国内战争时期,斯大林有了许多亲密的朋友,例如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等,这些人在工作中和他志同道合,和他并肩战斗。他信任他们,他们拥护他。在工作中,斯大林也和另一些同志多次发生矛盾,出现一些很尖锐的冲突,例如和托洛茨基,有工作上的分歧,有对问题不同的看法,有性格上的差异,也有是与非、正确与错误之争。斯大林和托洛茨基是党的两个重要的领袖人物,他们的矛盾和冲突给后来留下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