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用兵以“动若脱兔”著称的曹操,这次回师中原有些反常。
五月引军出汉中之时,曹操只遣回了平寇将军徐晃屯军宛城,以遥助樊城的曹仁;七月还长安之后,部队主力却没有离开长安的意思,仅是派出了以于禁为主帅的七支部队增援岌岌可危的樊城,担任于禁前锋的是马超的原西凉将领:庞德。
庞德是在马超投蜀时因病留在汉中的,张鲁降曹,庞德迫于形势只得随同被编入了魏军。看人极准的曹操没有埋没这位西凉勇将,对其极为恩厚,拜庞德为立义将军,并封关门亭侯。
这下把庞德给感动得打从心底里面换了主人!以后这二百来斤就算卖给曹“伯乐”了!
遥控战事是曹操出于无奈,大军此番西征失利,不同于以往凯旋班师,关中的稳定是大事,若被刘备就势杀出陇西,那还了得?在关中地区固若金汤之前,曹操不敢擅离长安。
曹操以杜袭为留府长史,镇驻关中。但此时的雍、凉二州却不是一个杜袭所能镇得住的,尤其西凉各部营帅,已呈现拥兵自守、等待观望的苗头,拒不接受调动的地方将领已经不在少数!曹操只能留主力于长安,以镇关中地方。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东汉年代,于今天不同,给下属们配发部手机便像安装上了遥控器,动动手指、舌尖便能指挥自如,那时的通信唯有一途:派人送信。
中国于东汉时朝廷始设官方驿站,每三十里设一驿站,配有马匹,可迅速传递命令和消息。但自战乱开始,各地主人更迭频繁,驿站已形同虚设,曹操无法利用这驿站接力,只能采取直接派人送达的方式。
这样就有了一个时间差,也就是说,前方汇报的紧急战况,其实是十几天、甚至月前的态势,这让统帅如何应变指挥?
实际上也就唯有两种办法实现指挥意图:一是提前预计战场变化,——这与瞎指挥也没多大分别;二是全权委托,让前线主将自己决定一切,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就合理的出现了。
如果统帅坚持“运筹帷幄”,那曹操只能感叹生不逢时了,郁闷地在长安接看“旧闻”,然后含糊地指令将领们在十几天以后怎么行动?要是那样,西蜀的刘备也免不了这么做:对荆州前线的关羽也只能含糊地知道半月前发生了什么,再指示将来如何如何——这都不是曹、刘二位高人会采取的做法。
事实上他们都是采取的“全权委托”的代理方式,这是唯一的选择,除非你想故意葬送前方的将士。
有两种情况例外:杀人时,尤其杀名人及大官时;封官时,尤其是封王后时。这些活路别人都不能代理。
七月,身在长安的魏王正式册封夫人卞氏为王后。
前线战报还是要看的:局势不妙!
八月,汉水突然泛溢,平地水涨数丈,增援曹仁的于禁部队被淹,全军覆灭,于禁被俘降关,庞德不屈被斩,关羽遂趁势乘巨舟围攻樊城。曹仁与汝南太守满庞不顾诸将乘船夜逃的建议,坚持在城头血战,樊城危机!
曹操紧急书令宛城的徐晃部出动援救樊城。
与此同时,华夏震动,许都人心惶恐,邺城暗流涌动,新建的魏国大厦预感到了拆迁队的将到!
曹操不能不做最坏的打算了,一旦樊城失守之后将会如何?许都将很快处于前敌,谁能阻挡那智勇绝伦的关羽进军京师?
局势愈加恶化:梁县、郏县的陆浑遥受关羽印授封号,群起暴乱,这里就处许都西部肋腋,许都一派风雨飘摇!
曹操召集谋士,讨论徙迁许都以避关羽锋锐,汉中已经让步于刘备,许都何妨再让关羽一步?
司马懿、蒋济以为绝不能行此下策,京师徒迁,必将引起天下震动,那时关羽军势更强,魏国堪忧,下一步又能退避何处?
可是,反对的意见谁都会提,曹操本人也当然清楚所导致的必然后果,不避战谁敌关羽?眼下亟需的是建设性治国方略,不是一味指责政府的政策,这么大个国家,这么危险的局势,谁能拿出好办法来?光骂娘解决不了实质问题。
魏王经历过多少危难?多少困苦?别站着说话不嫌腰疼!
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深,饿过才知人权,战过才知丫猛。做了郎中才会知道病人多抠门,当上了窑主才会体会招工有多难!
司马懿、蒋济出了条估计的懒计:“荆州关羽得志,江东孙权能高兴吗?咱派人劝说孙权抄了关羽的后路!”
那孙权不听忽悠?把他自己现在占据着的江南割给他不就成了?再把他那个自封的“行车骑将军”真封给他,“领徐州牧”当然不行,可以许给他将来的荆州牧呀,先解了樊城之危再说就是。
史载“曹公从之”,问题是孙权这么听劝说么?
这下巧了!孙权正想“遣使上书,以讨关羽自效”呢。
是吕蒙看到夺回南郡、甚至整个荆州的机会到了,极力建议孙权袭击南郡江陵,对于关羽所留重兵?吕蒙装病上缴了兵权,临时委派了一个叫陆逊的书生代理,那陆逊说话极甜,几封信奉承得关羽甚为舒服,关羽也就放心地把留守南郡的主力调上了樊城前线,现在关羽的大后方几乎就是不设防!
孙权早就磨利的刀也早就举了起来,现在终于出手了:砍向了关羽不设防的后脑!
好像曹操的厄运终于熬到了头,曹操开始接到好消息了。
九月,相国钟繇的西曹掾魏讽与长乐韂尉陈祎谋袭邺城,举事前夕,陈祎突然觉悟,向太子曹丕出首。留守邺城监国的曹丕行事大展魏武雄风,果断镇反,诛杀魏讽,连坐被戮杀者数十人,(《资治通鉴》载为:坐戮数千人)就连相国钟繇也因领导责任被开除公职,回家务农去了。
对太子的表现,魏王基本满意,但是樊城之围并未得到解除,曹操还是决定亲临前线抗战了。十月,曹操大军回师抵达了洛阳,首先又是喜讯!
孙权遣使来到洛阳献上决心书:坚决拥护大魏合法政权,誓死团结在英明的魏王周围,以实际行动讨伐反政府武装关羽集团,请魏王拭目以待,忠不忠,看行动!
具体行动?曹操还真不敢为孙权打包票,救兵如同救火,求人不如求己,曹操还是率全军向樊城出动了。
魏军自雒阳南下到达摩陂,三军开始停止不前。诸将及谋士大疑:“王不亟行,今败矣。”
原来是侍中桓阶独自提示魏王:“大王认为曹仁等足以料理目前的局势吗?”
曹操回答地毫不犹豫:“能。”
“大王是恐怕去救援的徐晃、赵俨二人不尽力?”
曹操也断言“不会。”
“那为何要亲临前线?”
曹操有些明白桓阶的意思了“当然是担心关羽兵多,而徐晃等势力不及。”
桓阶摇头:“现在曹仁等处重围之中而守死无二,就是因为大王居远为其张势,人处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挟六军待动,以示还有余力就是了,何必冒险亲临前敌?”
部下如此关心领导安全,那当然应该听从其顺耳忠言,曹操就此决定,持兵观望,静等樊城战势变化。
且不论桓阶的提议对不对,此提议是拿前线将士的生命作赌注是显而易见的。但还就是让桓阶——实质上是曹操给赌赢了:前线徐晃率部队直捣关羽军重围,再加上关羽大后方南郡被吕蒙突袭而破,樊城之围竟然一战而解!
周公有卦辞:否极泰来!
魏王曹操难道因汉中这小“否”而从此大“泰”?
表面好像如此,安心率军回到洛阳的曹操,收到了一份令人看了心里“怦怦”跳的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