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城堡(1 / 1)

1926 年,毛姆由西贡乘船去法国的马赛,路上疟疾复发, 躺在**无法动弹。疾病令他思乡情重,想马上回到自己的 家静静休养。此时,他却收到西莉寄来的信,说她利用毛姆 出行的这段时间,将房子出租了,房客要两星期后才能搬走。 这已经是第二次毛姆旅途劳顿想要回家时,西莉让他无家可 归。毛姆觉得受够了,他要拥有一幢仅属于他自己的房子。 后来,他购买了位于里维埃拉的一栋城堡式别墅。

此时,西莉也想在伦敦西南部的一个文化区买一幢房子, 她要毛姆把他们正居住的房子卖掉,再用这笔钱给她买文化 区的房子。毛姆答应了,条件是保留毛姆自己卧室里的家具、 书籍、舞台画以及他旅途上所搜集的各式艺术品。他打算日 后将这些家当运往里维埃拉的别墅。

在文化区的新居里,毛姆的书房被安排在顶楼,那里同 时还是男士们的衣帽间,在举办宴会的时候,毛姆不得不把 写作的东西全部收起。西莉建议他自己另租个小房间来工作,他不肯,于是咬牙忍受着种种不便,只等着里维埃拉的别墅整建完成。

毛姆自与西莉结婚以来,两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她曾 在诺曼底附近一处时髦的海滨胜地买了些土地,并且在那里 建起了房子。1927 年 4 月《装聋作哑》在伦敦首演,为了 缓和与丈夫的关系,西莉举办了一场首演之宴,并邀请了毛 姆的几位朋友来新居做客。宴会举办得比首演的戏剧还要成 功,只是毛姆夫妻俩有点闷闷不乐。毛姆承认西莉是个令人 赞赏的女主人,她亲切、活跃、美丽,但是他却觉得自己已 经领教够了,现在打算要做最后的决裂。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毛姆在自己的卧室看到一张洗衣店 的账单,原来西莉把客人的衣服都送进城里去洗,然后每人 送上一张账单,毛姆觉得这是对自己的侮辱。早饭时,宾客 们围坐在客厅里阅读着当天的报纸,突然听见毛姆和西莉的 卧室里传来吵架的声音。他们听到毛姆说:“拜托不要吼 ! 不 要让大家看笑话啦!”

不一会儿,西莉打扮了一番,来到客厅,注意到有张扶 手椅移动了位置。

“谁动了这张椅子?”她挑衅似的问。 “是我。”赫克斯顿说。 “那么请你把它搬回原位。”西莉面带笑容,但语气毫不客气。 赫克斯顿起身准备去挪那把椅子。

“坐下,杰拉尔德,”毛姆说,“它挪了位置之后,这房间才看起来舒服一点。”

“舒服?”西莉说,“现在房间看起来又土又俗气 ! 杰拉 尔德,劳驾您把椅子搬回去!”

“我倒觉得是你把这个地方搞得粗鄙土气,你要客人们 自己付洗衣费,难道你把这里当成寄宿公寓吗?我想不久我 们便会收到每周食宿的账单了。”毛姆气得声音发抖。

毛姆话刚说完,西莉就转身冲出了房间。 这两个极不合适的人,为了彼此的便利而结婚,长年累月地相处并没有使两人更加亲近,反而是更加疏离了,以致 最后的决裂。一直以来这段名存实亡的婚姻只维持着薄薄的 一层表相,而即使是这样,毛姆都觉得难以持续。他需要婚 姻带给他尊敬,就算是离婚,也该由西莉先提出,这样他才 可以说,他一直在设法维系这段婚姻。

与西莉的关系破裂以后,毛姆一直住在里维埃拉的别墅里,他为别墅起名为莫雷克斯。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里维 埃拉几乎成为成功的英、美作家们躲避尘嚣的理想圣地,他 们在这里都有着各自的城堡,而莫雷克斯便是毛姆的城堡。 毛姆在这座城堡里度过了后半生,只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离开过。毛姆殷勤地对待住在这里的客人,不过客人们也必 须谨守城堡的规矩。

新居落成后,毛姆便邀请西莉来做客。他带西莉四下参 观,并请她吃午餐,最后毛姆开车送她回住处。这一行令西 莉颇为感激,于是她决定解除对毛姆的束缚,提出离婚。毛 姆问她是否愿意在不引起舆论喧哗的前提下离婚,她同意了。

1928 年秋,西莉向法院诉请离婚,理由是彼此不和,获批准。 从此以后,毛姆只见过西莉几次。离婚之后,毛姆对西莉的憎恶有增无减,或许他不愿离婚,只要分居即可,但西 莉非离不可。西莉不准丽莎去莫雷克斯与父亲相聚,理由是 毛姆的坏朋友会影响到孩子,此外,西莉到处宣扬他是同性 恋者,但在一些宴会上,西莉会说自己仍然爱着毛姆。

莫雷克斯在海岸边上的别墅不算是最漂亮的一座,但却 位于最优美的风景所在。在这里人们可以随意地活动,玩网 球、游泳、打桥牌,悉听尊便。据说毛姆拥有一流的私人厨师, 住在里面的人可以随意传唤任何点心和饮料,甚至满满一桌 子美味佳肴。毛姆对客人的照顾周到而细心,每位宾客有男、女仆佣各一位,他还为客人精选了很多可供阅读的书,开辟了美丽的园艺供客人欣赏。在这里,毛姆不单是个慷慨的主人,还是个体贴的雇主,他订下一条规则,他的仆人可以和 客人们享用相同的餐饮。毛姆仔细训练他们,把他们训练得 个个聪慧敏锐,然后与他们斗智斗勇。仆人们都愿意留在这 里。一位管膳食的仆人时常宣称“这次真的不干了”,而这 句口号在莫雷克斯里回响了 25 年。贵胄名流们更是将这里 当成度假天堂,出入这里的人包括温莎公爵夫妇、丘吉尔等。

虽然这里的客人们终日闲逸悠游,但是他们的主人却一 直笔耕不辍。每日清晨,毛姆都在自己朴素无华的书房里写 作,这间房堆满了书籍,一扇能望向海边景色的窗子被遮了 起来,因为毛姆只想在这里务实地工作,而不想把时间浪费 在做白日梦上。

这一时期,美国的文学界涌现出一批作家,他们改变了 传统,创造了新的写作态度和风格,掀起了文学界的新浪潮, 可是这股浪潮却对毛姆没有多大影响。他欣赏海明威和辛克 莱,常被美国朋友们机敏的话语逗得哈哈大笑。然而,除了 从辛克莱那里得知美洲中部的情形,在纽约的舞台上享受成 功,喜爱美国的鸡尾酒和美国的杰拉尔德·赫克斯顿之外, 他仍是个道道地地的欧洲作家。

毛姆常遭人批评写作有法国味儿,可他却认为自己写作 简明,事实上,他也很喜欢用些古怪的小字眼和句子,叫人 看着觉得眼生,有时它们还是错误的,直到最后读者才发现那些竟是一种法国式的用法或是句法文 ! 毛姆一直受着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和莫泊桑的影响,他认为这两人一直是最清新、最具创意的作家。 战后,毛姆的剧本中反映的是一个改变了的社会,可是却未反映出在戏剧观念上有任何的改变。毛姆不喜欢传统, 却以传统的方式来表达他的不喜欢。毛姆在 50 岁时就离开 了英国,虽然他精力旺盛地各处游历,但各种奇特、美丽的 事物和情境却不能取代社会环境。他疏远社会,疏远现实, 最终,他的世界缩小了,任他如何地走遍各地也不能弥补。 当他本人不在英国,便意味着他与那里的新事物失去了接触, 不管他如何地勤读报纸杂志,自他离开本国的那一刻,他在 本国文化方面已经是一个落伍的人,他的词汇变得过时,社 会态度也变得僵化了。

1928 年,毛姆的《阿申登故事集》出版了。这部书虽 然自成一格且颇具影响力,却看不出他有使用新方式来叙述 故事,或对故事的含义有新的挖掘。劳伦斯对这部书做了一 番冷峻、精辟的评议,最能说明毛姆不能达到最高的水准的 缘由:做一只活着的脏狗也比做一只死了的狮子要好, 阿申登先生说,也许对阿申登先生而言是这样。但是 这些作为“严肃”故事的故事,却都是虚假的。毛姆 先生是个很了不起的观察者,他十分高明地把人物和 地点都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可是等到这些被观察入微的人物必须活动起来时,却都变成了虚套。毛姆先生只是幽默地推了他们一两下……让他们成为自己偏见 的傀儡罢了。既然作者偏爱“幽默”,却为何叫人读 一连串低落、陈腐的故事,这未免太让人难堪。

1930 年,毛姆出版了《寻欢作乐》,这部书的构思缘于 托马斯·哈代。1928 年,哈代以 88 岁的高龄去世,满足他 个人与全国的意愿,遗体被分成了两部分。他的心脏葬在他 首任妻子的墓旁,其余部分则埋于威斯敏斯特教堂。他的身 后事可谓极尽哀荣与风光。这场盛大的安葬典礼使毛姆有了《寻欢作乐》的构思,因此他根据自己的怀念与记忆来描写: 一位著名的小说家,他有个用情不专的妻子……小说家后来 娶了自己的秘书,她守护着他并使他成为大人物。这本书一 开始便是以活泼而口语化的语调带入。一个感 性、敏锐的青年,进入 了一个他所不了解的复 杂而痛苦的世界,成长 之后,了解到生命原是 空幻虚无,而名誉与美 好原本一瞬即逝。

《寻欢作乐》造成了轰动,毛姆后来辩称 写作中的毛姆书中的角色全是依据自己的个性而塑造的。批评家们对它的反映十分热烈,他们赞赏它,称它是杰作。这部书的成功不 只是因为其中有令人惊异的真实的丑闻,而且是由于其中有 着田园般质朴的风味。《寻欢作乐》中的反讽是为了润饰过 去而不是贬损过去。书中所透出的一种哀婉的语调耐人寻味。

这部书可以说是毛姆写作事业的巅峰之作,而他受人们 喜爱的程度也有增无减。假使毛姆仍然不能被列为最重要的 作家之一,部分应归咎于他一直太多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