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虽然白天在医院里要待很长的时间,而且一有闲 暇就去度假,但每晚他都不间断地练习写作,笔耕不辍。
1896 年年初,他完成了两个故事——《一个坏样》和《戴茜》。 这两部作品受到易卜生的影响,述说的是不被世俗认同的人们,在一个不能忍受的社会里挣扎奋斗的经过。《一个 坏样》里的男主人公是城里的店员,在法庭上任验尸官的陪 审,经历了三件由社会的不公造成的自杀案。这个经验深深 地震撼了他,因此他决定要奉献一生为穷人服务。他的朋友 和家人都认为他是疯了,他老婆还特意去请教心理医师来开 导丈夫。这个故事的寓意自然是说社会容不下好人。毛姆以 后常会回到这个主题上来。
在《戴茜》里边,毛姆早年的环境派上了用场。这是根 据惠斯特堡的一个关于女孩和一名陆军军官私奔的真实故事 而写的,只不过毛姆把惠斯特堡改成布莱克斯堡。女主人公 因为跟随一个已婚的人到伦敦去而被逐出家门,后来嫁给一个有钱的男爵,她的父母因而又急于和她言归于好。毛姆通过这个情节激烈地控诉戴茜家人的虚伪。
可是这两部作品都被出版商费希尔·昂温退了回来。 费希尔·昂温是印刷商人之子,自己创立了出版社,以勇 于革新闻名,曾出版过几位知名作家的早期作品。昂温身 材高大,蓄着胡子,精明强干,在金钱上极其吝啬,在办 公室里则专横跋扈,属下都称他为“洋葱”。 昂温觉得毛 姆的作品不足以给社里带来利益,便让社里的编辑给毛姆 写了封退稿信:这里头有些功力,不过还是欠些火候。毛姆先生 有想象力,文笔也不错,但是对社会的讽刺不够深入, 或者说不够幽默,还不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也许毛姆并没有收到这封退稿信,只是听人家告诉他: 故事太短,要他写再长一些的东西送去。这可算是个小小的 鼓励,于是毛姆丝毫不觉得积极性受到了打击,开始着手写 一部以他在圣托马斯医院产科病房的经历为背景的小说。医 学院的教育不只使他认识人性,同时还给了他创作的题材。 有了亲身的体验,毛姆写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了。
毛姆对写作的痴迷,或多或少与他母亲产下死胎后去世 有一定关系,也许写作可以让他通过另一种方式对与他母亲 有相似遭遇的妇女给予深深的同情。这些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如在《兰姆贝思的丽莎》中的丽莎就是因为生产时医生来得太迟而不幸丧命。类似的还有《一个体面的男人》《克雷杜克夫人》《人生的枷锁》与《寻欢作乐》等。 毛姆作品中有关生孩子的情节,都是他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身为产科助手,他必须在兰姆贝思的贫民窟里工作,一 天平均接生 3 个小家伙,日夜待命。
怀孕的妇女每人有张卡片,快生产的时候,会有人带着 卡片来妇产科报信,然后毛姆通常要走上一英里地或更长的 路,途中他便和报信的人谈些关于兰姆贝思的事,并学会了 伦敦方言和俚语等。他走上狭小的街道,进入肮脏的庭院和 房屋,屋内缺乏光线和新鲜空气,然后再进入窒闷的产房里, 里面点着煤油灯,他必须点燃烟斗以抵挡空气中难闻的气味。 这些情景,也都成了他未来作品中的情节。
《兰姆贝思的丽莎》完稿后,毛姆再次把它送给出版商 费希尔·昂温。第一位编辑读了之后,对作品的评价并不高:作品显示出作者对伦敦底层人民的习俗和语言相 当熟悉……但是该作品不适合出版,因为结构松散, 没有一丝浪漫气息,且从头至尾毫无气氛,过于平 淡……作者对于底层人民的粗鄙言行倒是颇为在行。 总之,作为写实派的试验之作,本故事并不足取……费希尔·昂温是个狡猾的商人,除了哄骗作家签下各项 对他自己有利的合约外,他还嗅得出天才的气息,这类气息能令他获得大把大把的金钱。他认为,一个作家能写些粗鄙的俚语并不代表不具备商业价值。于是昂温又让另一位颇具 名气的资深编辑看了一遍毛姆的作品,这位资深编辑主张出 版,认为这部作品“对话处理得极其出色”,昂温若不出版 也会被其他人出版。昂温于是又请了第三个人来鉴定这部作 品,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应该出版。
1897 年秋天,当民众逐渐从维多利亚女王登基 60 年大 庆的兴奋中恢复过来时,昂温出版了《兰姆贝思的丽莎》。
毛姆首次出书时,可能受到当时文学界好几种趋势的影 响。19 世纪最后 20 年里,一般人对于劳工阶级的生活情况、 繁华城市里的贫民窟中穷人的苦难境遇开始关注。在文学上, 随着对社会状况的深入则造成了“贫民窟小说”热,一时之间, 作家攫取穷人的生活作为文学素材已经蔚然成风。毛姆写《兰 姆贝思的丽莎》时,所选择的即是这一派的“新写实主义”。 他在兰姆贝思实习的那几个星期里,已经做了许多笔记,写 下了当地人生活以及说话的方式。整体来说,《兰姆贝思的 丽莎》观察入微,对于所见所闻能够精确地复制,显示了毛 姆的创作天分。对于这方面他曾解释道:“由于我的想象力 贫乏极了,因此不得不忠于事实原貌。”同时,他也受到莫 泊桑的影响。毛姆在 15 岁时就开始阅读莫泊桑作品,他曾说: “在写《兰姆贝思的丽莎》时,心里想着,如果我是莫泊桑, 会怎么写,便照着那样把它写出来。”
昂温出版过几套成功的丛书,19 世纪 90 年代,他策划了一套《笔名图书集》,出版了一系列廉价的平装本小说,曾在社会上掀起一阵风潮。由于作者只写笔名,读者们在阅 读之余还喜欢猜测作品是出自哪位作家之手。
1897 年 4 月,毛姆与昂温签订了合约,根据合约规定, 毛姆不得预支稿费,最初的 700 本也不付他版税,等卖到2000 本时,付他 10% 的版税;卖到 4000 本时,付 12.5% 的版税;卖到 6000 本以上时,则付 20% 的版税。毛姆可得 到 6 本赠书。《兰姆贝思的丽莎》将在 9 月推出,不在《笔 名图书集》内,毛姆可以使用自己的全名。
“出版商警告我,这本书可能会遭到猛烈的抨击,即使 这样,我也不愿意躲在假名之下。”他在后来的《一个作家 的札记》中这样写道。
虽然合约内容对初出茅庐的毛姆来说并不算有利,不过 当时那些与未成名的作者签订的合约内容大多如此。昂温本 人倒很看好《兰姆贝思的丽莎》,时值两位知名的美国出版 家来英国采购版权,虽然昂温极力推荐,这两位出版家却没 有买下这部描述英国贫民生活的小说,《 兰姆贝思的丽莎》 直到 1921 年才在美国出版。
8 月底,毛姆经历了一生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6 本 赠书来了。他把 6 本书精心地包装了一番,分别寄给胡塞、 佩恩、海伦婶婶及亨利伯父。亨利伯父收到侄子的著作没多 久便离世了,他对侄子当初的选择是否就此释怀,毛姆也无从得知了。9 月底,毛姆和哥哥哈利回去参加了他的葬礼。
昂温的推销工作做得很好,令传媒对这本书十分瞩目,《兰姆贝思的丽莎》在上市后数星期内便销售一空。书评家 颇为震惊,但即使再苛刻的评论家也都承认作者的才华。
《每日邮报》等一些报纸杂志对这本书也大加赞美:整部书散发着小酒馆里的气息,极为沉郁,但 却强撼有力,写法巧妙,是描述真实又极尽生动的 佳作……不愿与粗鄙的语言风格打交道的读者们务 必留意,毛姆先生的书不是写给你们看的。从另一 方面来说,那些希望通过毫不粉饰和做作的描写来 体味真实生活的读者,将会毫不费力地发现本书的 魅力所在。
但也不乏反面的评论,《学术》杂志的《小说副刊》上 曾指责毛姆剽窃:上一季的成功往往被下一季的作品所仿效,《兰 姆贝思的丽莎》的模仿,真是非常用心而毫不羞愧…… 他(毛姆)令我感到浑身污秽,仿佛刚从伦敦一处污 泥里打完滚儿。
针对《小说副刊》的指责,有人奋起为毛姆辩护。威斯 敏斯特教堂的修士把这本书作为星期天布道的题材。艾德蒙·弋斯是那一时期的重要文士,对于背离维多利亚时期社会主流的东西大都不接受,这次,连他也赞美起《兰姆贝思 的丽莎》来,这真是令人吃惊。之后,每次毛姆和弋斯相遇, 弋斯总是感叹:“亲爱的毛姆 ! 我真是太喜欢你的《兰姆贝思 的丽莎》了 ! 真庆幸你没选择别的东西来写。”
1898 年 6 月,圣托马斯医院的院报上出现了一篇评论:去年,圣托马斯医院出了好几本著作,如布洛狄 博士的《实验生理学》……安德森先生的《指趾畸形》。 而一本由毛姆先生所作,与上述题材截然不同的《兰 姆贝思的丽莎》已经大获成功,并且实至名归。
这篇评论刊出时,毛姆已经离开了医学院。他通过了所 有的考试,并具有从医资格,院里一位资深的妇产科医生想 留他在医院里任职,毛姆婉言拒绝了。
在医学院里的五年里,毛姆收获颇丰,不仅受到了系统 的医学教育,具备了职业医师的资格,同时还为自己的作家 生涯奠定了基础。这期间,他总共写了两个短篇故事和两本 小说,此外,他还到过意大利等地远游,扩展自己的见闻, 发掘了更多形式的欢乐、严肃和愉悦,这些经历和见识对一 个年轻人来说是很少见的。
同样值得称道的,是他在决定不靠外界资助的情况下进行文学创作。毛姆每年 150 英镑的收入仅够过活。在 19 世纪末要当一名小说家,无疑要面临被埋没一生的危险。单纯靠写作能够维持生计的小说家们并不多,他们多半要同时做 着其他的工作,有些在邮局任视察员,有些在律师事务所任 职员,有些兼任杂志的编辑或报纸的记者,有些则做图书馆 馆员。而毛姆则不同,他自打从医学院毕业之后,除了写作, 其他什么工作都没做过。当时哈瓦那一家雪茄公司一度想请 他写五个具有广告宣传性质的短篇故事,每篇只要 200 字左 右即可,但都要以雪茄的烟味为主题。只要毛姆稍稍动动笔, 就可赚得这笔钱,但毛姆却回复道:“我身边的女性朋友们 都告诉我说,贞操是颗无价的珍珠,我相信你们知道,我的 价格也要很高的。”接着,他提出一个天文数字,此后便没 有下文了。
写作是毛姆唯一从事的职业。他对它的每方面都很关心, 包括有关的事务细节在内:他仔细推敲合同里面最微小的地 方,对于金钱是出了名的斤斤计较,他肯答应出版商的要求, 修改书中的字句,以使作品更具有“品味”。
《兰姆贝思的丽莎》成功了,第一版全部售罄,毛姆的 作品一时间成为人们热切谈论的对象,这也激起了他继续创 作的雄心。“我下定决心,要把自己印记在这个时代上。”他 对昂温宣称自己要做个专业作家。“仅靠写作维持生计是非 常困难的,”昂温警告他,“写作虽是个好支柱,却也是根非 常蹩脚的拐杖。”
也许真的如昂温所说,以写作维生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容易,就像一位作家所说:“众神对于他们想要毁掉的人,总会先赐予他很多东西。”幸运的是,一心一意想做专业作家 的毛姆在开始写作时,正逢作家与出版商之间的关系发生根 本改变的时候。在获得了神的诸多馈赠后,毛姆将会如何度 过未来的岁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