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此次游历结束后,司马迁就“迁仕为郎中”。这表明他终于踏入了仕途,不过这究竟是哪一年的事情,司马迁没有写明。
司马迁20岁开始游历,以当时的交通工具,花上一两年时间应该是差不多的,所以他回长安时大概已经二十一二岁了。而在他22岁那年,即元朔五年(前124年),汉朝推出了一个有建设性的措施——为博士置弟子员,换句话说,就是为博士招收学生。我们前面说过,司马迁11岁时,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在各家各派的博士中,只保留儒家的正经博士,其他的予以取缔。这次提出招收学生建议的是公孙弘,他表面上是个儒家,实际上思想很复杂,似乎更倾向于法家。
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就是一个幌子,他在实际政务方面根本不重用儒生,而是以倾向于法家的公孙弘为主,公孙弘出身于狱吏,“习文法吏事”。他这次提出为五经博士招收学生的建议,显然是把先前的“独尊儒术”政策变得更为具体,让学习儒学的人和政府的人事管道有一个沟通。这个措施还规定学生毕业成绩特优者可以为“郎中”,通五经中的一经以上者就可以委任官职。
司马迁被选为郎中应该就是借助了这个通道,因为本来郎官(郎中是郎官的一种)的来源不外以下几种:
一、汉朝官吏的等级是以所领的俸米来区分的。俸米的单位为“石”,最高的是三公,属万石级,其下有二千石、千石、若干百石等。所谓若干石,并不是说他就领若干石的米,实际发放时是要打些折扣的,这时的单位称“斛”,斛和石同样是十斗,万石的大官每月实际领米三百五十斛,一年四千二百斛。按照规定,凡是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就可以把儿子或兄弟选送为郎官。例如苏武。
二、家财万贯以上的。例如司马相如。
三、具有特殊技能的。例如驾车驾得特别好的,这种有些近似弄臣一类。
从这原有的三种途径来看,司马迁哪种都不符合。他的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俸禄不过六百石,离二千石的标准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而以这样低的收入,第二种情形无疑也是不可能的。至于第三种情形,就更不可能了。综上所述,司马迁应该是通过博士弟子员这个身份被选为郎中的。
郎官和郎中到底是什么呢?为了对司马迁的这个职务有较为清楚的认识,我们先从汉朝的政治制度说起。
秦、汉是我国从分裂割据的春秋战国走向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时代,也是奴隶制度转为封建制度的时代。汉初的制度大多还保有奴隶制时代的残余,在奴隶时代,封地是奴隶主所有,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封地中的政治就是奴隶主个人的家务,他底下的官吏就是他的家臣。这种制度和封建领主制并没有多大区别。汉初,天子王室与统治天下的政府间,界限并不清楚。那个时候,在基本意义上属于皇帝家务官的宦官集团还没有形成。全国行政与宫廷服务两套制度是并立或交叉的。
郎,是随从在皇帝左右的侍卫集团,有点像战国时国君或贵族间流行的“养士”或“食客”。
在组织上来说,皇帝以下的官吏最重要的是三公、九卿。三公在汉初是丞相、御史大史、太尉,九卿是列卿或众卿之意,通常由太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等。其中廷尉管刑狱司法,大鸿胪管外交事务,大司农管国家财务,三者都属于全国行政性质。其余的,太常管宗庙礼乐及医药等,卫尉和郎中令管宫殿侍卫,太仆管皇帝出门的车马,宗正管皇族事务,少府管山海池泽的税收,这六者皆属宫廷服务性质。
郎就属于后六者中管侍卫的郎中令的下属。郎中令在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才被改为“光禄勋”,同是掌管宫廷侍卫,但与卫尉的不同之处在于:卫尉是驻守宫殿的卫队队长,以所驻守的宫名为官名,例如甘泉宫卫尉;郎中令则是管理宫殿门户的首领,其下属有大夫、郎、谒者等。其中真正管门户的就是郎。除了管门户,皇帝出门时,他们还要列成车马队侍从。此外,他们因为平常居住在宫中,皇帝出门时也常随侍左右,所以是皇帝身边现成的顾问,皇帝有什么事情,也常差遣他们去执行。他们在行政上没有固定职务,没有办公室,也没有一定的编制,多时人数可达上千,完全由皇帝自由决定他们的任务和人数。郎又分为议郎、中郎、侍郎和郎中四等,其中除了议郎原则上掌论议以外,其余的都要轮值守卫宫门,皇帝出门时则为侍从。
司马迁担任的郎中,就是这种性质的官。
还有一点很值得我们注意,郎在当时是很受重视的升迁之道。由于那时科举制还没有建立,汉朝中下层官员主要来源只有两个,一个是各政府机关的办事人员,另一个就是郎。前者往往被有钱人独占,后者需要祖宗庇荫,或是家财万贯才有办法担任。
司马迁运气不坏,正赶上博士弟子员制度的推行,使得他有机会进入仕途,踏上这个令人钦羡的跳板。这个跳板是由皇帝亲自控制的,所以前途非常被看好。我们前面一再提到司马迁身处盛世,对前途有不少憧憬,这就是一个证明,也是他向仕宦之途踏出的第一步。
究竟他是在哪一年成为郎中的呢?目前还没办法确切考证出来,最早也是在他22岁或者23岁的时候。从此,司马迁和父亲司马谈一同在宫内任职,只是单位不同。在宫中任职后,他有更多的机会可以直接接触一些有名或有才学的人士,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孔安国、董仲舒等,也有人认为司马迁是在这段时间才开始和他们接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