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还是“移心”!(1 / 1)

到英国去 赵刚著 1580 字 3个月前

留在国内或回到国内,就不要“装逼”说“我不喜欢这个浮躁的社会”,因为我们只有浮躁才能追上这个社会的节奏。我们等不了国外的正襟危坐、有条不紊,更受不了比国内某些机关、单位还要过分的人浮于事、推诿扯皮。

以前在电影上看到黑社会取得别国的签证、护照如同探囊取物,总以为是他们贿赂使馆,暗箱操作。如今真正了解了使馆的规定才知道,道貌岸然的老外也专心于明码标价出售移民纸的勾当,好像中世纪教会贩卖的赎罪券。Money talks!

所谓“移民天堂”都要求千万级以上的投资(人民币计算),以金额定PR的签发时间,钱多,时间就短——这样的巧取豪夺,你只能相信一句名言“天下乌鸦一般黑”。

外国政府把魔爪伸向了全世界,而我们自己的政府一般不在国际上惹是生非,一心一意地跟家里人较劲。

给了钱都不办事的,还真有!听说有混蛋的移民局将几十万个积压数年的移民申请全部退回——我只能用WC来评价它了。

做人要厚道!上来就埋怨外国政府,引起国际争端,确实不够客观。

厚道的结果就是怪我们自己没钱、没本事。

没钱很无聊,在国内接近社会底层,出去就能挣钱了吗?“美国梦”不适合在国内就没什么本事的中国人做,就像美国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说的:Losing is a bitch. 说得好听些,在这样的社会没钱你就是个loser(废物)。

有钱就“有聊”吗?有些极端的案例让我们觉得有钱好像也没什么用。

比如外逃的贪官,花几百万、上千万给老外,换取国外居住权,买个别墅住在那里,在国内神通广大、左右逢源、颐指气使,如今在海外连起码的生存都没有着落,还不如混迹在唐人街的偷渡客,只剩下惶惶不可终日了。

再说说本事。我们的本事也不一定能符合国外移民局的要求。在国内还能算个“人才”,与使馆网站上的要求比较一下,就明白了此“人才”非彼“人才”。

会做饭吗?会做电工吗?会锯木头吗?会给老人搓背吗?既然我们有的本事人家不需要,那出去做什么呢?我们这些“人才”就算能“移”出去,也基本上是“吃低保”的。

更让我们困惑的是那些“移回来”的移民,有的干脆“撕”了移民纸,回来又当顺民了。那冷冰冰、血淋淋、**裸的现实感,给我们增加了无限遐想。

所以,移民的障碍多半不能怪人家外国政府,也不能太强调自己本事不大,最大的纠结还是心态。

这就引出了在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好山好水好无聊”的感叹。“身在福中不知福”,当然是因为我们还不想“一步到位”——进入养老阶段。

而发达国家的另类读解就是“发展过的”国家,特别是在欧洲,能想到的几乎都做到了,没有太多的上升空间。这样的移民有意思吗?

留在国内或回到国内,就不要“装逼”说“我不喜欢这个浮躁的社会”,因为我们只有浮躁才能追上这个社会的节奏。我们等不了国外的正襟危坐、有条不紊,更受不了比国内某些机关、单位还要过分的人浮于事、推诿扯皮。

莫言曾说,一个作家需要自由的空间,但外界的自由并不意味着能写出好作品,内心的自由才是创作的源泉。

环境是安静、无聊,还是浮躁、热烈,都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而我们能做到的,是内心的定力。没有这个,出国不踏实,留在国内也不踏实,又没钱、没地位,还不如外逃贪官呢。

正像我不赞同“高考没考好就去留学”,我同样反对移民之前心路的飘忽,请把心移回来,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1]引自《落脚英国》 杨立新 著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1997年第一版

[2]Caledonian Terry Society是一个由苏格兰人牵头组织的半官方慈善机构。

[3]圣安德鲁日(St Andrew’s Day)是苏格兰人纪念他们的保护神圣安德鲁(St Andrew)的日子。据说这位苏格兰领袖被罗马人钉死在X型的十字架上,于是这种十字架被称为圣安德鲁十字架,被印在苏格兰的旗帜上。

[4]Brown, A.L. and Michael Moss (1996): The University of Glasgow: 1451-1996, Published by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for the University of Glasgow, P6

[5]资料来源:http://www.gla.ac.uk/about/avenue/issue56june2014/news/headline_327245_en.html

[6]资料来源:http://www.gla.ac.uk/about/facts/whoswho/

[7]《苏格兰大学发展研究》第36、37页 张薇 著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8]Brown, A.L. and Michael Moss (1996): The University of Glasgow: 1451-1996, Published by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for the University of Glasgow, P81

[9]同上,P6

[10]在苏格兰,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苏格兰银行(Bank of Scotland)及克莱德斯代尔银行(Clydesdale Bank)有权发行各自的英镑货币,货币在整个英国通用,但在海外不接受换汇,只有将这些“苏格兰货币”先换成英格兰央行发行的英镑才行。

[11]Irn-Bru(音同iron brew),苏格兰原产的软饮料,在当地的销量甚至超过了可口可乐。

[12]《苏格兰启蒙运动的社会理论》第11页 克里斯托弗·贝瑞 著 马庆 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

[13]同上 第219页

[14]同上 第127页

[15]《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金观涛、刘青峰 著 法律出版社2010年

[16]引自《落脚英国》 杨立新 著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1997年第一版

[17]《苏格兰启蒙运动的社会理论》克里斯托弗·贝瑞 著 马庆 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 第39页

[18]同上,第19页

[19]台湾译本名为《苏格兰人如何发明现代世界》亚瑟·赫曼 著 韩文正 译 时报文化出版社 2003年版

[20]爱丁堡大学是古老大学中第一个脱离教会束缚的苏格兰高等院校。

[21]《苏格兰大学发展研究》第60页 张薇 著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2]《苏格兰人如何发明现代世界》第38页 亚瑟·赫曼 著 韩文正 译 时报文化出版社 2003年版

[23]《苏格兰大学发展研究》第111页 张薇 著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4]《英国人的特性》 爱默生 著 张其贵等 译 方莉 校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第156页

[25]《英国人的特性》 爱默生 著 张其贵等 译 方莉 校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第156页

[26]曾是苏格兰王国时期的爵位,苏格兰并入英国后继续沿袭,获得这一爵位的布鲁斯家族曾显赫一时。

[27]苏格兰大学本科高等教育对本地学生和欧盟学生都是免费的。

[28]引自Watching the English – The Hidden Rules of English Behaviour,作者Kate Fox

[29]《英国人的特性》 爱默生 著 张其贵等 译 方莉 校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第134页

[30]《当下的力量》埃克哈特·托利 著 中信出版社 2009年1月 第87~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