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公共经济学系主任
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种传统的、非传统的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公共危机和突发事件的不断增加,公共安全逐渐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的共同课题,很多国家的政府都投入了不小的人力物力来应对公共危机。公共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公共安全,确保群众利益,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直接体现。
中国政府作为一个执政为民的人民民主政府,更加重视公共安全问题。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但是在和平的主旋律之下,依然隐藏着众多不稳定的因素,公共安全问题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转型期的社会往往要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如果解决问题的步伐跟不上,就容易酿成公共安全问题。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拆迁的问题,如果协商不好,拆迁方和被拆迁方就容易出现矛盾,一方一旦采用极端手段,必然要成为公共安全问题。此时,政府作为处理公共安全问题的第一责任人,就需要一套高效的危机处理方案。
当前,社会稳定是我国最大的一个优势,我们国家既没有反政府的示威游行,又没有不计后果的反对派武装,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围绕在党中央周围,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奋斗。但是,中国是个多民族的人口大国,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许多问题,一些人的利益一时间还难以照顾周全。这些公共安全问题难以预测,给社会带来潜在的的危害。这就需要政府科学合理的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危机管控力。
高效合理的解决公共安全问题不只是简单的写应急预案;也不只是领导三令五申的要求;更不只是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监控技术,而是在做好这些外部工作的同时,转变思想,将传统的“危机处理”变成“危机管理”,从被动应付变成主动解决。
政府只有真正实现了思想转型,认识到公共安全是政府应该对民众提供的最主要的职能,才有动力从事后管理向前瞻性管理转变,从危机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能动作用,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公共危机管控力就是公共危机的管理主体,政府与企业、领导干部和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一种危机管理的能力。本书所论述的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在科学的公共管理理念指导下,通过监测、预警、应急处理等措施防止和减轻危机的管理活动。强调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责任和作用,着眼于提高政府和领导干部的危机管理能力,维护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权威和形象。强调建立和完善公共危机管理机构,建立起各种有效的管控机制,包括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信息沟通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公共安全的应急机制、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行政问责制。
书中大量运用国内外许多公共安全及突发事件的典型案例,特别是曾经一度成为社会热点的重大事件,揭示了国内外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许多危机处理经验和教训。
公共危机管理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为了减轻公共危机对国家发展、社会安定的不利影响,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危机管控的能力,做到处变不惊、审慎应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方位地加强公共危机管理。有关部门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生的不同阶段采取一定的控制管理行动,以便有效预防、处理和消除危机。
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