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与文化(1 / 1)

徐志摩自传 徐志摩 3219 字 2个月前

牛津是世界上名声压得倒人的一个学府。牛津的秘密是它的导师制。导师的秘密,按利卡克教授说,是“对准了他的徒弟们抽烟”。真的,在牛津或康桥地方要找一个不吸烟的学生是很费事的——先生更不用提。学会抽烟,学会沙发上古怪的坐法,学会半吞半吐的谈话——大学教育就够格儿了。“牛津人”“康桥人”:还不彀斗吗?我如其有钱办学堂的话,利卡克说,第一件事情我要做的是造一间吸烟室,其次造宿舍,再次造图书室;真要到了有钱没地方花的时候再来造课堂。

怪不得有人就会说,原来英国学生就会吃烟,就会懒惰。

臭绅士的架子!臭架子的绅士!难怪我们这年头背心上刺刺的老不舒服,原来我们中间也来了几个叫土巴菰烟臭熏出来的破绅士!

这年头说话得谨慎些。提起英国就犯嫌疑。贵族主义!帝国主义!走狗!挖个坑埋了他!

实际上事情可不这么简单。侵略、压迫,该咒是一件事,别的事情可不跟着走。至少我们得承认英国,就它本身说,是一个站得住的国家,英国人是有出息的民族。它的是有组织的生活,它的是有活气的文化。我们也得承认牛津或是康桥至少是一个十分可羡慕的学府,它们是英国文化生活的娘胎。多少伟大的政治家、学者、诗人、艺术家、科学家,是这两个学府的产儿——烟味儿给熏出来的。

利卡克的话不完全是俏皮话。“抽烟主义”是值得研究的。但吸烟室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烟斗里如何抽得出文化真髓来?对准了学生抽烟怎样是英国教育的秘密?利卡克先生没有描写牛津、康桥生活的真相;他只这么说,他不曾说出一个所以然来。许有人愿意听听的,我想。我也叫名在英国念过两年书,大部分的时间在康桥。但严格的说,我还是不够资格的。我当初并不是像我的朋友温源宁先生似的出了大金镑正式去请教熏烟的:我只是个,比方说,烤小半熟的白薯,离着焦味儿透香还正远哪。但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蜜甜的机会了。我不敢说康桥给了我多少学问或是教会了我什么。我不敢说受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凡胎。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我在美国有整两年,在英国也算是整两年。在美国我忙的是上课,听讲,写考卷,龈橡皮糖,看电影,赌咒;在康桥我忙的是散步,划船,骑自转车,抽烟,闲谈,吃五点钟茶、牛油烤饼,看闲书。如其我到美国的时候是一个不含糊的草包,我离开自由神的时候也还是那原封没有动;但如其我在美国时候不曾通窍,我在康桥的日子至少自己明白了原先只是一肚子颟顸。这分别不能算小。

我早想谈谈康桥,对它我有的是无限的柔情。但我又怕亵渎了它似的始终不曾出口。这年头!只要“贵族教育”一个无意识的口号就可以把牛顿、达尔文、米尔顿、拜伦、华茨华斯、阿诺尔德、纽门、罗刹蒂、格兰士顿等所从来的母校一下抹煞。再说年来交通便利了,各式各种日新月异的教育原理教育新制翩翩的从各方向的外洋飞到中华,哪还容得厨房老过四百年墙壁上爬满骚胡髭一类藤萝的老书院一起来上讲坛?

但另换一个方向看去,我们也见到少数有见地的人再也看不过国内高等教育的混沌现象,想跳开了蹂烂的道儿,回头另寻新路走去。向外望去,现成有牛津、康桥青藤缭绕的学院招着你微笑;回头望去,五老峰下飞泉声中白鹿洞一类的书院瞅着你惆怅。这浪漫的思乡病跟着现代教育丑化的程度在少数人的心中一天深似一天。这机械性、买卖性的教育够腻烦了,我们说。我们也要几间满沿着爬山虎的高雪克屋子来安息我们的灵性,我们说。我们也要一个绝对闲暇的环境好容我们的心智自由的发展去,我们说。

林玉堂先生在《现代评论》登过一篇文章谈他的教育的理想。新近任叔永先生与他的夫人陈衡哲女士也发表了他们的教育的理想。林先生的意思约莫记得是相仿效牛津一类学府;陈、任两位是要恢复书院制的精神。这两篇文章我认为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陈、任两位的具体提议,但因为开倒车走回头路分明是不合时宜,他们几位的意思并不曾得到期望的回响。想来现在的学者们太忙了,寻饭吃的、做官的、当革命领袖的,谁都不得闲,谁都不愿闲,结果当然没有人来关心什么纯粹教育(不含任何动机的学问)或是人格教育。这是个可憾的现象。

我自己也是深感这浪漫的思乡病的一个;我只要草青人远,一流冷涧……

但我们这想望的境界有容我们达到的一天吗?

致罗素[3]

罗素:

欧格敦先生谈及他的项目,即编一套世界哲学丛书,还提到你建议将胡适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大纲》译作英文并纳入丛书。我对此是赞同的,论起这门学问中最有资历的人物,胡先生一定名列其中;他的著作因独立思辨和细致解析而出类拔萃,是近年来极有价值的作品之一。若胡先生愿意为这套丛书动笔撰写一部著作,那再好不过了,因为要将由中文撰写的第一卷(第一卷探究的是古代;至于第二卷何时面世,胡先生未作表态)译作英文并不是轻而易举的。首先,在第一版里,作者花了长篇大论去批判前人的观点,若西方读者对中国哲学知之较浅,不免觉得枯燥无味;其二,此书篇幅庞大,仅第一卷就足足写了四百多页纸。我会写信给胡先生,询问他作何计划。但他正为编辑室(商务印书馆)的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当下能否助此项目一臂之力,我无法妄下定论。

至于此事,本人有一愚见。谈到这一项目的人选,我认为最合适的莫过于梁启超先生(那幅画就是他赠予的)。你或许已有耳闻,他是中国学识最渊博的学者之一,也许是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文笔最明晰的作家。他为了解放中国人民思想,介绍并普及西学理念而孜孜不倦,值得我们钦佩敬仰。他汲取学问、去伪存真的能力更是无人能及。如果能说服他加入这项事业,那是最理想的,而且我认为这是可行的。若你给他写一封诚挚的信,请他撰写一部关于中国思想的标准著作,并介绍这套丛书的大体特质,我坚信这会极大激发他本就惊人的创造力,他必然很乐意接受这份邀请。没有什么比这么安排更好了。诚然这仅仅是我个人愚见,因为我深知,向西方思想家们明晰而易懂地呈现中国哲学是极其必要的。当我得知编纂世界哲学文库这项宏伟大计,我是万分欣喜的。感激你告诉我这个想法,盼望你在方便时及早回信。

上回见面时,你是否忘记把尊夫人写的关于中国的文章交给我了?若她还有多余的,我很期待拜读一下。

但愿你不介意我潦草的字迹,说起来甚是惭愧,我是用笔尖来写的,笔杆早就不知去向了。在学生休息室,这是司空见惯的,而且这里也没有暖气,冻得我瑟瑟发抖。

顺颂双安

徐志摩敬上

一九二一年十一月七日

剑桥国王学院

罗素:

你由剑桥转寄的信已收悉。我迫不及待要告诉你,中国学生们热盼在十二月十日迎接尊夫人和你大驾光临。我相信你已经收到正式请柬了。如未收到也请勿担心,我已写信嘱托负责此事的朋友再寄你一封。

欣悉你们家新添位美丽的婴儿,特此向尊夫人和你致以最诚挚的祝贺。我前些日子在剑桥遇到了鲍惠尔小姐,你们弄璋的喜讯正是她告诉我的。我们特意为二位准备了红鸡蛋和长寿面,这是中国人的贺喜习俗。期待尊夫人十号当天和你一同前来。

我于五号抵达伦敦,本意是去听你的讲座,却突患重感冒、发起高烧,因此未能如愿。现今我仍卧床休养,盼一两日之内好转,能满心喜悦地与你们二位重聚。

致候

徐志摩

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六日

伦敦汉普斯泰德

罗素先生及夫人:

很抱歉未能在离开伦敦之前与你们见面。你来信的那天我又病倒了,整个礼拜都抱病卧床,无可奈何。直至昨天我才返回剑桥。

喜闻二位即将来邪学社做演讲。阔别已久之后,这里的所有人都渴望再次一睹你们的风华,听取你们的教诲。欧格敦先生需费些心思了,因为国王道那间温馨的“小茶店”是容不下你的听众的。

敬颂俪祉

徐志摩敬启

一九二二年一月二十二日

剑桥国王学院

致傅来义[4]

尊敬的傅来义:

你的来信深深震撼了我。你慷慨施予的同情是莫大慰藉,亦使今晨的朝气满溢而出,沁人心脾。此种情感是绝无仅有的,我也品尝过欢乐的滋味,但没有哪一次可与之比拟。我自觉愚钝,无法以言语向你抒发我最由衷的感激之情。我一直觉得遇见狄更生先生是我此生最特别的机缘。拜他所赐,我才得以走进康桥并度过一个个愉快的日子;才得以对文学和艺术萌生兴趣并毕生求索。也正因为他,我才得以与你结识。你豁达宽厚的品格为我开辟了新视野并时常赐我灵感,使我萌生宏大、美好和崇高的思想与情怀。我渴望与你多多见面,此愿望之殷切,何须我加以赘述?仅仅是和你相处、倾听你悦耳的话音,就足以令我开心、沉醉和宽慰!旅居英伦的日子是我永生难忘的。日后当我忆及这段时光,回想自己有幸结识诸如狄更生先生和你这样杰出的人物,接受你们伟大思想的熏陶,我不知自己会否潸然泪下。

请相信我,你们的美梦——于西湖的柔波之上,一叶扁舟、挥毫泼墨——有朝一日终会实现。我总是劝狄更生先生来中国走一遭,翻新他脑海中的东方印象,届时我一定会热情恭迎。倘若如此,你们二位结伴同行,向我等心如止水的老一辈和那些胸怀大志的年轻人讲一讲西方文化的真谛和奥妙——这正是他们所热盼和赏识的,何乐而不为呢?你们都是卓尔不群之人,在艺术和文学界的造诣匪浅;你们的光临必将使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迈入崭新时代。

你赠予我的礼物堪称无价之宝,我当永久珍藏,可我要怎样感谢你才好?我会在八月十七日抵达伦敦,如果你这天之前就动身,可否烦请你把它寄到国王学院?你也可将它留在家中待我上门取回。若你能抽出时间和我见面,我很乐意随时去往伦敦,但愿不会给你增添麻烦。

你的挚友 徐志摩

尊敬的傅来义:

分别后我尚未写信给你。我归国已整整两月,来到北京也有两周的时间了。我的亲朋好友别来无恙,他们因我回家而开心。你在哪里呢?我猜你又去法国南部过冬了,毕竟从八月起阴沉沉的浓雾又要席卷伦敦全城,我相隔千万里,却依旧心有余悸。北京的冬天使我倍感惬意,虽有些冷,却每天空气爽朗,艳阳高照。但在我得意忘形地夸赞北京的宜人气候之前,有一个绝不会让你扫兴的消息,我迫不及待要告诉你。我同讲学会主席梁启超先生、蔡元培博士和其他人见了面,告诉他们一旦时机成熟,你很乐意来华拜访。他们得知后高兴极了,盼望你前来传授艺术心得,并邀你游览壮美风光。我们欣然为你负担旅途的所有开支,还会给你的讲座支付同罗素先生相似的酬劳。你的东方之旅会获益颇多的,你一定很明白,我就不再枚举了。我唯一可做的,就是向你保证我们绝不会亏待你,从你到来的那一刻起,我们会竭尽所能使你舒心。你将要和我们阐释的那一部分欧洲文化,恰恰是我们要学习和汲取的。我国的大江大河、崇山峻岭,还有西湖在内的秀美风光,纷纷将自己扮得风度翩翩,静候你这位久仰之客前来一饱眼福,刺激你最珍爱的艺术味蕾。

我们向你发出最诚恳的请求、最盛情的邀请。这封信是我代表梁先生、蔡先生写的,当然它也传递了我的心声,相信它不会让你觉得难以接受。可否请你发电报告知我们,你何时启程较为方便?我们得知你的答复后,会把钱款汇去。明年初春来华是最理想的,因为那时的西湖百花初开,生机勃勃,南方的稻田披上了金灿灿的光芒,好似喜笑颜开。我将得到一份至高的荣幸,那就是成为你旅途的随从,必要之时兼当传译。你也会发现,你的听众无不是热情高涨的。

我们商量过,在你来访期间举办一场联合画展,但我们只能负责中国美术部分和大体上的筹备工作,其他方面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大概连一幅像样的西画作品都拿不出手吧。你可带几幅复制品来,哪怕仅仅作说明之用也是极好的。或者,也许有哪位青年美术家愿意把自己的作品运到东方,借机在此扬名。如果有什么办法,敬祈示知。来时切勿忘记多带些书籍,因为我们深感惭愧,对美术这门严肃而系统的学问我们是一窍不通的。就在这里停笔吧。即覆为盼!

谨致问候

徐志摩

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中国北京 北京晨报社转

再者:如发电报,最好发至国立北京大学蔡元培先生处。一切通信费用由我们负责。

志摩

另:可否有劳你说服狄更生先生故地重游,我们很乐意招待他。你们结伴来华是再好不过的结局了。若真如此,我会欣喜若狂迎接你们的!

志摩

傅来义:

你前阵子的来信令我喜忧参半。请容我解释其缘由:你还记得我是去年冬天回国的吧?我在同朋友见面时告诉他们,如果我们发出邀请,你会考虑来华做客的。他们知晓后兴奋不已,梁启超先生(现今伟大的作家及讲学会主席)嘱咐我立刻提笔给你写邀请信,我也照做了。此信寄出的确切日期我记不清了,大概是在圣诞节之前挂号寄出的。我们还邀请了华里士先生来接替杜里舒教授的职位,若你们二位携手前来,那将是极其有趣的。华里士先生的回函令我们灰心,他说自己无法前来。但我们对你怀有更高期待,我甚至构想了你来华时的场面——我们结伴同游,在西湖的柔情环抱之中尽享欢乐。于是我们冀望了许久,终于盼得你的音信,可信里对我们的请求只字未提。显然我的上一封信虽已挂号寄出,却没能交到你的手中。真不走运!这场意外反而使我们更热盼和希冀你的光临。请容我再次发出邀请。国立北京大学的蔡元培先生和讲学社主席梁启超先生嘱托我转达二人对你的称赞,请你再三考虑他们失礼的邀约——来华办一场艺术讲座,就当他们欠你一个人情吧。我们乐意为你负担全部差旅费用,同时给你的讲座支付酬劳。你若愿意来,我将负责全程陪同并招待你,确保你宾至如归。我丝毫不怀疑,你一定会感到不虚此行的。旅途之遥是唯一的难处,它无情地将你我分隔。好消息是,我们确信数月之内俄国就会将泛西伯利亚铁路交还给我们,届时只需两个礼拜即可让伦敦和北京之间的鸿沟灰飞烟灭。诗人泰戈尔已答应在未来的一到两个月内来华,他会在中国逗留二至三个礼拜,一边游历一边讲学。假设他的旅途于十月结束,理想的计划是,你于九月初从英国启程,在华旅居至次年春季。你或许有意顺道去日本游览,那时恰逢樱花盛放的季节。冬日的京城会让你沉醉。你会毫不迟疑夸赞它是一个气候宜人的好地方,除非你对雾蒙蒙的伦敦情有独钟,毕竟大雾在我们这里是无处可觅的。

这封信大概会在七月底寄到你的手上。请务必考虑我们的邀请。我相信你是热爱中国的,但愿我们的提议恰合你的心意。一旦你有了决定,最好发电报给我们。发“延时抵达”的电报,每个字只需一先令六便士,速度不逊于普通电报。你发来“九月来北京梁启超”即可,其余的可由书信沟通。

你不必担心我们会让你以大学教授那般俗套的形象来示人,你们艺术家必定是不待见教授这项职业。任何使你难堪之事,我们想都不会去想的。这里无穷无尽的自然胜景,再怎么夸口都不为过。用它们来招待你,你一定不会失望吧。然而,这些美丽的事物都迫切期望艺术为它们作活灵活现的阐释。你难免要走上讲台,但在座的听众都有极好的领悟力,你是不介意予以他们一些启发的,对吧?实不相瞒,中国的年轻一代虽然对真与美总是心驰神往,但至于什么是艺术、艺术为了什么,他们大都一知半解。因此你在演讲时,还请侧重谈谈艺术的基本原理。我在上一封不知去向的信里提议,在你逗留期间我们可合办一场西方艺术展,这将引起巨大的反响。若能说服日本合作,把他们收藏的塞尚、马蒂斯、毕加索、惠斯勒等人的作品借给我们,那就妙极了!

从你的来信得知,你在伦敦的事业蒸蒸日上。何不考虑把你的展览搬到北京来,使之锦上添花!你寄来的摹本相当精致,其中的风景画更是令人惊叹,可以和普罗旺斯的大师们相提并论了。衷心祝贺你!

至于自己,我就不再多谈了吧,因为我已经给狄更生、瑟伯斯坦和兰塞写信细说了一遍。我的日子还算过得去,虽然有些事并不顺心。你的莅临会使我欢欣鼓舞;万一你不来,我迟早也会去拜访你的。不久后我再给你写信。

顺颂时绥

志摩

一九二三年六月五日

北京西郊石虎胡同七号松坡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