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艺术的“价值结构”(1 / 1)

美学漫步 宗白华 2244 字 16天前

近代美学的开始,是笼罩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与观点方面,成为心理学的局部。美感过程的描述,艺术创造与艺术欣赏之心理分析,成为美学的中心事务。而艺术品本身的价值的评判,艺术意义的探讨与阐发,艺术理想的设立,艺术对于人生与文化的地位与影响,这些问题,向来是哲学家及艺术批评家所注意的。现在仍是交给哲学家及艺术批评家去发表意见。

但这一些问题,可以集中于一个主体问题,这就是“艺术”这个“价值结构”的分析与研究。艺术是人类文化创造生活之一部,是与学术、道德、工艺、政治,同为实现一种“人生价值”与“文化价值”。普通人说艺术之价值在“美”,就同学术、道德之价值在“真”与“善”一样。然而,自然界现象也表现美,人格个性也表现美。艺术固然美,却不止于美。且有时正在所谓“丑”中表现深厚的意趣,在哀感沉痛中表现缠绵的顽艳。艺术不只是具有美的价值,且富有对人生的意义、深入心灵的影响。艺术至少是三种主要“价值”的结合体:

(一)形式的价值,就主观的感受言,即“美的价值”。

(二)抽象的价值,就客观言,为“真的价值”,就主观感受言,为“生命的价值”(生命意趣之丰富与扩大)。

(三)启示的价值,启示宇宙人生之最深的意义与境界,就主观感受言,为“心灵的价值”,心灵深度的感动,有异于生命的刺激。

“形”“景”“情”是艺术的三层结构,现在略略谈述如下:

形式的价值。关于艺术中所谓“形式”之意义与价值,我最近在另一篇文章里(《论中西画法之渊源与基础》,载中央大学《文艺丛刊》第二期,将近出版),曾有以下的说明,兹引述于此,不再费词:

美术中所谓形式,如数量的比例、形线的排列(建筑)、色彩的和谐(绘画)、音律的节奏,都是抽象的点、线、面、体或声音的交织结构。为了集中地提高地和深入地反映现实的形象及心情诸感,使人在摇曳**漾的律动与谐和中窥见真理,引人发无穷的意趣,绵渺的思想。

但形式的作用,尚不止于此,可以别为三项:

(一)美的形式的组织,使一片自然或人生的景象,自成一独立的有机体,自构一世界,从吾人实际生活之种种实用关系中,超脱自在:“间隔化”是“形式”的重要的消极的功用。

美的对象之第一步,需要间隔。图画的框,雕像的石座,堂宇的栏杆台阶,剧台的帘幕(新式的配光法及观众坐黑暗中),从窗眼窥青山一角,登高俯瞰黑夜幕罩的灯火街市。这些幻美的境界,都是由各种间隔作用造成。

(二)美的形式之积极作用是组织、集合、配置。一言蔽之,是构图。使片景孤境自织成一内在自足的境界,无求于外而自成一意义丰满的小宇宙,启示着宇宙人生的更深一层的真实。要能不待框廓,已能遗世独立,一顾倾城。

希腊大建筑家,以极简单朴质的形体线条,构造雅典庙堂,使人千载之下瞻赏之,尤有无穷高远圣美的意境,令人不能忘怀。

(三)形式之最后与最深的作用,就是它不只是化实相为空灵,引人精神飞越,超入美境。而尤在它能进一步引人“由美入真”,探入生命节奏的核心。世界上唯有最抽象的艺术形式……如建筑、音乐、舞蹈姿态、中国书法、中国戏面谱、钟鼎彝器的形态与花纹……乃最能象征人类不可言状的心灵姿式与生命的律动。

每一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文化,都欲在实用生活之余裕,或在宗教典礼、庙堂祭祀时,以庄严的建筑、崇高的音乐、闳丽的舞蹈,表达这生命的**,一代精神之最高节奏。建筑形体的抽象结构,音乐的节奏与和谐,舞蹈的线纹姿式,最能表现吾人深心的情调与律动。吾人借此返于“失去了的和谐,埋没了的节奏”,重新获得生命的核心,乃得真自由,真解脱,真生命。

“形式”为美术之所以成为美术的基本条件,独立于科学、哲学、道德、宗教等文化事业之外,自成一文化的结构,生命的表现:它不只是实现了“美”的价值,且深深地表达了生命的情调与意味。

然人生仪态万方,宇宙也奇丽诡秘,生命的境界无穷尽,形象的姿势也无穷尽,于是,描摹物象以达造化之情,也是艺术的主要事业。兹一谈艺术中抽象的价值:文学、绘画、雕刻,都是描写人物情态形象,以寄托遥深的意境。希腊的雕刻,保存着希腊的人生姿态,莎士比亚的剧本,表现着文艺复兴时的人心悲剧。艺术的描摹,不是机械的摄影,乃系以象征方式,提示人生情景的普遍性。“一朵花中窥见天国,一粒沙中表象世界”。艺术家描写人生万物,都是这种象征式的。我们在艺术的抽象中,可以体验着“人生的意义”。“人心的定律”,“自然物象最后最深的结构”,就同科学家发现物理的构造与力的定理一样。艺术的里面,不只是“美”,且饱含着“真”。

这种“真”的呈露,使我们鉴赏者,周历多层的人生境界,扩大心襟,以致与人类的心灵,为一体,没有一丝的人生意味,不反射在自己的心里。在此,已经融到艺术的启示的价值:清代大画家恽南田,曾对于一幅画景,有如是的描写:

谛视斯境,一草一树、一丘一壑,皆洁庵灵想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其意象在六合之表,荣落在四时之外。

这几句话,真说尽艺术所启示的最深境界。艺术的境相本是幻的,所谓“灵想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但它同时都启示了高一级的真实,所谓“意象在六合之表”。古人说:“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借幻境以表现最深的真境,由幻以入真,这种“真”,不是普通的语言文字,也不是科学公式所能表达的真,这只是艺术的“象征力”所能启示的真实。

真实是超时间的,所以,“荣落在四时之外”。艺术同哲学、科学、宗教一样,也启示着宇宙人生最深的真实,但却是借助于幻相的象征力,以诉之于人类的直观心灵与情绪意境,而“美”是它的附带的“赠品”。

原载《创作与批评》第1卷第2期,1934年7月

艺术生活[6]——艺术生活与同情

你想要了解“光”么?

你可曾同那疏林透射的斜阳共舞?

你可曾同那黄昏初现的冷月齐颤?

你可曾同那蓝天闪闪的星光合奏?

你想了解“春”么?

你的心琴可有那蝴蝶翅的翩翩情致?

你的歌曲可有那黄莺儿的千啭不穷?

你的呼吸可有那玫瑰粉的一缕温馨?

诸君!艺术的生活就是同情的生活呀!无限的同情对于自然,无限的同情对于人生,无限的同情对于星天云月,鸟语泉鸣,无限的同情对于死生离合,喜笑悲啼。这就是艺术感觉的发生,这也是艺术创造的目的!

诸君!我们这个世界,本是一个物质的世界,本是一个冷酷的世界。你看,大宇长宙的中间何等黑暗呀!何等森寒呀!但是,它能进化、能活动、能创造,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它有“光”,因为它有“热”!

诸君!我们这个人生,本是一个机械的人生,本是一个自利的人生。你看,社会民族中间何等黑暗呀!何等森寒呀!但是,它也能进化、能活动、能创造,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它有“情”,因为它有“同情”!

同情是社会结合的原始,同情是社会进化的轨道,同情是小己解放的第一步,同情是社会协作的原动力。我们为人生向上发展计,为社会幸福进化计,不可不谋人类“同情心”的涵养与发展。哲学家和科学家,兢兢然求人类思想见解的一致,宗教家与伦理学家,兢兢然求人类意志行为的一致,而真能结合人类情绪感觉的一致者,厥唯艺术而已。一曲悲歌,千人泣下;一幅画境,行者驻足,世界上能融化人感觉情绪于一炉者,能有过于美术的么?美感的动机,起于同感。我们读一首诗,如不能设身处地,直感那诗中的境界,则不能了解那首诗的美。我们看一幅画,如不能神游其中,如历其境,则不能了解这幅画的美。我们在朝阳中看见了一枝带露的花,感觉着它生命的新鲜,生意的无尽,自由发展,无所挂碍,便觉得有无穷的不可言说的美。

譬如两张琴,弹了一琴的一弦,别张琴上,同音的弦,方能共鸣。自然中间美的谐和,艺术中间美的音乐,也唯有同此弦音,方能合奏。所以,有无穷的美,深藏若虚,唯有心人,乃能得之。

但是,我们心琴上的弦音,本来色彩无穷,一个艺术家果能深透心理,扣着心弦,聊歌一曲,即得共鸣。所以艺术的作用,即是能使社会上大多数的心琴,同入于一曲音乐而已。

这话怎讲?我们知道,一个学术思想,还很不难得全社会的赞同。因为思想,可以根据事实,解决是非。我们又知道,一件事业举动,也还不难得全社会的同情。因为事业,可以根据利害,决定从违。这两种都有客观的标准,不难强令社会于一致。但是,说到情绪感觉上的事,却是极为主观,很难一致的了。我以为美的,你或者以为丑。你以为甘的,我或者以为苦。并且,各有其实际,决不能强以为同。所以,情绪感觉,不是争辩的问题,乃是直觉自决的问题。但是,一个社会中感情完全不一致,却又是社会的缺憾与危机。因为“同情”本是维系社会最重要的工具。同情消灭,则社会解体。

艺术的目的是融社会的感觉情绪于一致,譬如一段人生,一幅自然,各人遇之,因地位关系之差别,感觉情绪,毫不相同。但是,这一段人生,若是描写于小说之中,弹奏于音乐之里,这一幅自然,若是绘画于图册之上,歌咏于情词之中,则必引起全社会的注意与同感,而最能使全社会情感**漾于一波之上者,尤莫如音乐。所以,中国古代圣哲极注重“乐教”。他们知道,唯有音乐,能调和社会的情感,坚固社会的组织。

不单是艺术的目的,是谋社会同情心的发展与巩固。本来,艺术的起源,就是由人类社会“同情心”的向外扩张到大宇宙自然里去。法国哲学家居友(Guyau)[7]在他的名著《艺术为社会现象》中,论之甚详。我们人群社会中,所以能结合与维持者,是因为有一种社会的同情。我们根据这种同情,觉着全社会人类都是同等,都是一样的情感嗜好,爱恶悲乐。同我之所以为“我”,没有什么大分别。于是,人我之界不严,有时以他人之喜为喜,以他人之悲为悲。看见他人的痛苦,如同身受。这时候,小我的范围解放,人于社会大我之圈,和全人类的情绪感觉一致颤动,古来的宗教家如释迦、耶稣,一生都在这个境界中。

但是,我们这种对于人类社会的同情,还可以扩充张大到普遍的自然中去。因为自然中也有生命,有精神,有情绪感觉意志,和我们的心理一样。你看一个歌咏自然的诗人,走到自然中间,看见了一枝花,觉得花能解语,遇着了一只鸟,觉得鸟亦知情,听见了泉声,以为是情调,会着了一丛小草,一片蝴蝶,觉得也能互相了解,悄悄地诉说他们的情,他们的梦,他们的想望。无论山水云树,月色星光,都是我们有知觉、有感情的姊妹同胞。这时候,我们拿社会同情的眼光,运用到全宇宙里,觉得全宇宙就是一个大同情的社会组织,什么星呀,月呀,云呀,水呀,禽兽呀,草木呀,都是一个同情社会中间的眷属。这时候,不发生极高的美感么?这个大同情的自然,不就是一个纯洁的高尚的美术世界么?诗人、艺术家,在这个境界中,无有不发生艺术的冲动,或舞歌或绘画,或雕刻创造,皆由于对于自然,对于人生,起了极深厚的同情,深心中的冲动,想将这个宝爱的自然,宝爱的人生,由自己的能力再实现一遍。

艺术世界的中心是同情,同情的发生由于空想,同情的结局入于创造。于是,所谓艺术生活者,就是现实生活以外一个空想的同情的创造的生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