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多情公子
洛阳雄踞黄河南岸,北屏邙山,南系洛水、东呼虎牢、西应函谷、四周群山环抱,中为洛阳平原,伊、洛、瀍、涧四水流贯其间,既是形势险要,又风光绮丽,土壤肥沃,气候适中,漕运便利。
到此时止,已先后有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等八朝建都于此。 所谓河阳定鼎地,居中原而应四方,洛阳乃天下交通要冲,军事要塞。
杨广即位后,于洛阳另选都址,建立新都。 新皇城位于周王城和汉魏故城之间,东逾瀍水、南跨洛河、西临涧河,北依邙山,城周超过五十里,宏伟壮观。
杨广又以洛阳为中心,开凿出一条南达杭州,北抵涿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接起来,洛阳更成天下交通商业的中心枢纽。
沈醉从飞马牧场出发,经过十多天的赶路后,终于抵达洛阳。
他从正南门定鼎门而入,望着眼前宽达百步贯通南北两门的天街上行人如织,与记忆中的洛阳依稀相似,不禁心生感慨。
洛阳城他在宋时曾来过无数次,更在洛阳购置有一座园林,在这里住过许多日子,经历过许多事情。 只是此时的洛阳却不是那时的洛阳,故地重游,站在这四百多年前的洛阳城天街街头,让他有种时空交错的感觉。 恍惚间,似觉自己仍是站在北宋时地洛阳城中。 似乎照着自己的记忆去走,仍会到得自己在洛阳购置的那座会隐园中,而自己的四位娇妻便正在园中等着自己归来。
但他知道,现在的洛阳绝不是原来那个时空的洛阳。 长长叹息一声,随着人流而走,打量着这时的洛阳城。
隋唐时地洛阳实行的是严格地坊市分离制,坊为居民区。 市则为商业交易区。 建制整齐,管理严格。 而宋时的洛阳却是已从隋唐时期的坊市分离制嬗变成了坊市合一制。 坊中居民面街而居,沿街成市,处处都显得甚是热闹。
不过热闹是热闹,但相较起隋唐时归划成一块块整整齐齐的坊市而言,宋时的坊市合一却也显得有些混乱。 而相较起隋唐时严格的坊市分离管理制度而言,宋时的坊市合一却也显得自由宽松许多。
自唐朝安史之乱起,洛阳便不断遭到破坏。 再经唐末战乱之后。 长安、洛阳两京都遭到了毁灭性地破坏,昔日的辉煌已一去不复返。 至宋哲宗时,洛阳虽在五代时期及宋朝前期都有很大重建修复,恢复不少,也仍保持了隋唐三重城之格局,但实际上已远非现时规模可比。
宋时,以汴梁为都,为东京。 洛阳虽仍是陪都,却是已变成了西京。 而现时无论隋、唐都是以长安为都,为西京,洛阳则是东都。
沈醉于这现时的东都洛阳城内随意闲逛一番后,最后来到了著名的天津桥。
天津桥是洛阳城内架在横贯全城的洛水上最大的桥,以洛水的流水喻天上的银河。 把皇宫看成天帝地皇居“紫微宫”,桥北与皇城的端门相应,桥南与长达十里的天街相连,成为隋朝东京都城南北往来的通衢。 取各“天津”,意思是天上疆界上的港,在这儿停、发驶往银河的船。
此时地天津桥乃是以铁链联结大船构成的浮桥,桥的南北两端,还修建了对称的四所重楼,为日月表胜之象。 为了能使形体高大的楼船顺利通过,桥还可以自由开合。 据说。 乃是出自于天下第一巧匠鲁妙子的设计。
不过这设计好是好。 但浮桥结实耐用程度却是不够,遇到洛河涨水也会冲坏。 唐朝建立后。 曾不断加以改建,最后于贞观十四年间改建成为石础桥。 沈醉在宋时所见的天津桥便已是唐时改建后的石础桥,因此现下见了眼前却是座浮桥,不免心中大讶。
随即略一想便已想到定是后来改建成了石桥,微微一笑后,信步跨上了眼前这座天津桥。 到得正中,移步到桥栏前转身望向自西而来的洛水,回想起当年在洛阳时几度携四位娇妻来天津桥游玩,欣赏洛阳八景之一天津晓月美景的情景。
这一番想,却似浑忘了身边事。 桥上人来人往不**事,喧哗吵闹之声也是充耳不闻。 不觉间,头上阳光被遮,大片乌云飘来。 不片刻,已下起了毛毛细雨,落入洛水时,在水面溅起一个个小小地涟漪。 此没彼现,环环相间。
清凉地雨水打在脸上,也让他从往事中回过神来。 长叹一声,忽开口低声轻吟:“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夏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一起飞。 记得当年旧事,回首奈何嗟叹。 天津桥上忆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
吟罢略摇了摇头,又叹了一声。
这本是宋人晏几道的一首相思词,却是被他篡改了几处吟来。 原词“去年春恨却来时”,他想到去年西湖与自己四位娇妻被迫分离之日乃是盛夏时节,便把“春”改作了“夏”。
后半阙原词为“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人家想一人,他却是想四个,实在不合,便改作了“当年旧事”。 “回首奈何嗟叹”,他现在无法回去,回想起当年事来自是仍只有徒之奈何,哀声叹气。 “琵琶弦上”改作“天津桥上”,自是应现景。
改得虽有些似是而非,却也并无过错。 最主要是保留了这首词中地两个名句,便是“落花人独立,微雨燕一起飞”与“当时明月夜。 曾照彩云归”。
“啪!”沈醉吟罢的话音方落,便听身后一声轻响,一把年青男子地悦耳声音道:“‘当时明月夜,曾照彩云归’,兄台当真是做的好诗!”说罢,又复轻声吟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夏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一起飞。 记得当年旧事,回首奈何嗟叹。 天津桥上忆相思。 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
轻吟声中,身后之人已移步到桥栏前,与沈醉相隔两步远并立。 望着细雨蒙蒙的洛水吟完,转过头来又用手中折扇轻敲了下手掌,向沈醉笑道:“兄台此诗对仗虽不尽工整,然意境深远,实不可多得之佳作。 且也是别开体裁。 说不定几年之后,便会流行于世。 ”拱手道:“在下侯希白,请教仁兄大名?”
眼前是一位说不尽风流倜傥、文质彬彬,宛如玉树临风的年青英俊男子,手拿一柄折扇,动作潇洒好看。 沈醉其实已隐隐然有些猜到,听到他报名,心道句“果然是他”。 拱手笑道:“原来是‘多情公子’侯希白,沈醉有礼了!”
侯希白眼中一亮,喜道:“原来竟是沈兄,早闻沈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稍顿下。 又轻声吟道:“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
言罢“刹”地一声打开了手中折扇,面向沈醉的一面画了八个美女,各有不同神态。 极尽女性妍美之姿。 扇角一女却正是“俏军师”沈落雁。 脸上神情既惊喜又落寞,非但独特而且动人之极。 侯希白看了扇上所画的沈落雁一眼。 道:“自从于落雁处听闻沈兄此诗后,小弟便极盼能与沈兄一见,引以为友。 不想今日竟能在这天津桥上巧遇沈兄,当真可说是三生有幸!”
沈醉客气道:“侯兄过誉了,能在此得遇侯兄,才是沈某三生有幸!”现代、北宋加现在的隋末,说起来他可真算得是三生了。
侯希白潇洒一笑,合扇指着桥南地一座酒楼,道:“曾听落雁说沈兄好酒,对面便是洛阳最有名的董家酒楼,便让小弟做东,请沈兄入内一叙,并敬沈兄几坛好酒。 ”
沈醉本就是打算在天津桥转会儿后,到董家酒楼去用晚饭。 此时侯希白要掏腰包请客,他倒是并不客气,只道了句“让侯兄破费了!”等侯希白摆手相请时,便与他随之并肩向董家酒楼走去。
天上仍是细雨蒙蒙,二人先前毫无遮挡在雨中而立,衣衫、头发本都已被雨水有些打湿。 但等进入董家酒楼后,二人衣衫却已是全部干爽,绝无半点淋了雨地样子。
进得大堂,侯希白正准备找掌柜要间包厢,便见一长得高大漂亮,风采明朗的男子迎面而来。 到得二人面前,含笑拱手道:“敝主想请二位兄台移步一叙,未知可否?”
眼前这男子二人显然谁都不识,对望一眼后,侯希白拱手还礼道:“不知兄台如何称呼,贵主又是何人?”
庞玉仍是笑容温和道:“在下庞玉,敝主之名此处却是不便相告,待二位随我至包厢一见,自会得知。 ”
“庞玉?这名字有些耳熟!”沈醉听得庞玉之名,脑中细思。 将书中关于洛阳这段内容中出现的各人物在脑中快速过了一遍后,脑中一亮,已想到这人是谁。
却是书中李世民天策府手下诸将中,便正有一个庞玉,还曾与吐谷浑王子伏骞在这董家酒楼的梯井栏杆上交过手。 当然,此时此事却是还未发生。 心道必是这人不错,那么他的主子不用说便是现在的大唐秦王,未来的唐太宗李世民了。 对于这位开创一代大唐盛世,被无数后人称赞,后世帝王争相效仿地明君。 眼下既有此机会,他倒是很有兴趣认识一下。
侯希白略作沉吟后,转首向沈醉问道:“沈兄,你看如何?”
“倒不妨一见!”沈醉笑答,向庞玉道:“请庞兄带路!”
“二位请随我来!”庞玉面上一喜,转身在前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