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思维的硕果(1 / 1)

自古以来人们的思维定势就是多种多样的,有单项思维、多项思维,也有逆向思维等等。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极左路线的影响和束缚,很多人的思维犹如笼中之鸟,井底之蛙。尤其是缺少文化知识的农民,由于受多方面束缚与要挟,他们的思维往往靠别人的指挥棒来运转。因此,他们的思维多局限于单项思维的范畴。种田,就只准种田,眼光不能斜视牧场;种菜,就一味种菜,不能想着大豆、高梁。

多年来,“以粮为纲”的单项思维,并没有使农民摆脱贫穷和饥饿的阴影,他们的脊梁并没有真正挺起。蕴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智慧与才能更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

但是,人类,或者说一切生物,都有一种本能的趋势,即朝着可以生活得更好些的地方移动。尤其是见到别人发家致富,自己仍在受穷的时候,这种移动的步伐就显得更快些。

实行富民政策以来,尤其是计划经济改变为市场经济以来,在新形势的**之下,抚顺地区的农民也纷纷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他们相继走出自己的家园,真正要在广阔的天地里发挥自己从未曾发挥过的才能。因为他们认识到,接受温暖的阳光和适度的雨露,而不奉献丰硕的果实,实在感到有些羞愧。他们再也不想受穷了。

抚顺三县一区的农民,根据中央提出的“绝不放松粮食的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林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山区建设战略;打破了传统农业生产的格局,改变了山区产业结构,把多年已形成的各有特色,独具一格的果、药、蚕、菌四大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构成了多专业、多项目、多门类的多种经营生产主体。经过大力发展以人参为主的药材生产,以山楂为主的果树生产,以柞蚕为主的蚕业生产,以菇类为丰的食用菌生产,全地区果、蚕、药、菌四大业不仅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商品量,而且经济效益比较明显。目前,多种经营生产已经成为抚顺山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仅以1992年计算,全地区多种经营收入已达1.3亿元,是1982年的8倍,占农业总收入的比重由1982年的9.6%,上升到28%。

此外像林蛙的良种培育,蝮蛇的科学饲养等都给农民带来了致富的喜悦。

现在,让我们介绍一位普通的农民,在多种经营致富的浪潮中,怎样发挥着自己的智慧与才能。

清原满族自治县英额门镇有位农民叫蔡文斌。他于1992年在椽子沟南沟流域办起一个围栏精养林蛙的蛙场。他承包了山场500余亩,建起了三个标准的蛙塘,孵化幼蛙20多万只;全部围栏精养。林蛙主要以捕虫为主食。怎样才能让林蛙吃到更多的虫子呢?他从村里扯来电线,在蛙场里安装上黑光灯诱虫,效果特别好。晚上,只见那亿万只飞虫朝黑光灯扑来。这些从天而降的饲料,成为林蛙丰盛的夜餐。

为保护林蛙,他还自制许多捕鼠器,消灭蛙的天敌。

1993年,蔡文斌在流域内又筑起一个200平方米的林蛙越冬池。为了节省能源,他自制了一个太阳能诱虫灯,使用起来既方便又省电。林蛙吃得饱,增重快、肉体肥油量大。由于科学饲养,生长期缩短一年。1993年秋天,回归的二年生雌蛙体重已达70克。三年生的已达到75%。今春,光卖部分种蛙和卵团儿就收入万余元。

这就是我们普通的农民,这就是当年脸朝黄土背朝天,辛苦一年却得不到温饱的农民。今天,他们的思维冲破了牢笼,朝着一个新的目标前进,他们的智慧就闪现出灼灼的光芒!当多灾多难的中国农民,从贫困中逐渐挣脱出来,迎来了富民政策的曙光时,往日封闭的头脑也逐渐在开放。在夺得富裕生活的坎坷道路上,使他们逐渐相信了科学,逐渐改变了过去那种“刀耕火播”、“日出而耕,日落而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陈腐落后的耕作方法。他们逐渐地相信了科学,因为科学给他们带来了成倍的硕果,科学给他们带来了生活的幸福。

这正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的:

“这种精采的应用科学减轻了劳动量,给我们生活以安逸和舒适。为什么却不能带给我们以幸福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还没有完全有意义地利用它。”近年来,新的农业信息,像秋天蒲公英的种子到处飞扬着。它从城市飞向山乡,飞向承包土地的个个农户,飞向农民的心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杂交水稻新品种。这种新品种,连美国人都称赞为“世界高产水稻”,近年已在抚顺地区普遍推广栽种,并得到大面积的高产。

如今,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等新品种,在抚顺地区应用推广已达到98%。

多少年来,人们由于愚昧,错把蛇当成了害虫,被列入扫**之列。在农村由于大量捕蛇而破坏了生态平衡,直接导致鼠类的猖獗,并影响着农作物的收成。

星火计划深入农村以后,抚顺农民不仅明白了对蛇的保护,而且在三个县还试办了许多养蛇场。像新宾满族自治县红庙子乡查家村的农民刘万金等六户,十年前他们就联办起了养蛇场。起初,由于他们不懂科学,出于美好的愿望和理想,就在自家园子里挖了四四方方的大坑,放进了几十条捉来的蝮蛇试养。谁知,一场大雨把坑里的蛇全灌死了。后来,他们又在院子里挖了一个两米深的大坑,还自行设计了有冬眠层、居住层、露天层的蛇圈,又捕了近二百多条蛇放里试养。当年,繁殖有一千余条,可没料到,第二年一开春这一千余条蝮蛇全部被冻死。

惨痛的教训使他们明白了,“要致富就得学技术”,养蛇没有文化不行,不学科学更不行。于是他们多方求师,查找资料。懂得了,要养好蛇,必须明白蛇的生活规律和习性。他们把养蛇地点,由自家院子转移到离村二里远被称为“蛇池”的夹皮沟乱石丛中。他们六户联合在一个立陡的乱石丛中筑起四百平方米的围墙,然后到长白山和附近的山岭收蛇千余条,放进了饲养场。蛇能不能安全越过冬眠期?开始谁心里也没有底儿。当春天来临时,他们惊喜地看到有数不清的蝮蛇从石隙间爬出,有的挽成疙瘩,有的嘴里吐着黑须,也有的在捕捉饲养场里的青蛙,大家兴奋极了。由于他们相信了科学,养蛇终于成功了。

抚顺是个无霜期较短的高寒地区,过去由于观念的陈腐,认为冬季不能播种,作物也不能生长。但普及了科学知识以后,抚顺三县一区农业耕地采用了地膜覆盖技术,这就彻底改变了过去多少年来等时靠天的思想。

每当严冬来临,雪花漫夫飞舞的时候,我们会在那广阔的农田里看见那一排排、一座座楼房般的塑料大棚,透过朦胧的窗口,就可以嗅到春天的流彩飘香。它告诉人们,生命的竞争永不止息,它们一直没有间断过。往日,蔬菜市场一到冬季只是白菜、萝}、的情景早巳不复返了。由于塑料大棚的崛起,就是雪花纷飞的严冬,人们也可以买到新鲜的韭菜、黄瓜、辣椒、西红柿,就连宴席上较珍贵的西兰花、荷兰豆,在我们抚顺的塑料大棚里也安家落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