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之战(1 / 1)

当我们站在峰峦叠翠、烟波浩渺的大伙房水库岸边,远望东南处莽莽苍苍的山峰和脚下波光粼粼的碧水时,有谁能不为这当年的古战场激起怀古之情?当我们站在《萨尔浒山之战书事》的石碑前默念、沉思时,有谁能不为当年的激战而浮想联翩?面对当年的古战场,历史的画卷展现在眼前:战火的烽烟,骑兵的呐喊,流矢暴雨般飞来,刀剑在寒月下闪光。几百年来萨尔浒之战的故事一直在民间传诵。

明朝万历十一年(1583年)前,女真是我国东北部的部族。女真原分野人女真、海西女真、建州女真三部。努尔哈赤是属建州女真。他生于1559年,曾在明朝总兵李成梁部下做军官。后来他在辽东一带逐渐扩大势力,吞并了野人女真和海西女真,将女真族统一起来。他表面对明王朝恭顺,实则暗中窥视着明廷的王权。万历十七年,明廷封他为都督众事。万历二十三年又封他为龙虎将军。他的官级越升越高,野心也就随之而日益膨胀。

1615年努尔哈赤改革军制,建立了八旗军,进而使他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各方面都得到了飞速发展。终于在1616年正月初一(万历四十四年),龙袍裹身,端坐在大衙内的龙座之上,自称为大可汗,建都赫图阿拉,定国号为后金,年号为天命。

1618年,努尔哈赤对明王朝发布“七大恨”誓师告天,兴兵向抚顺城进攻。

智慧过人的努尔哈赤,事前已派先头部队化装成平民百姓,带着山货、土特产品到抚顺城市场销售,做好埋伏,然后大军随后开拔。抚顺城明朝守将李永芳和所有明代腐败将领一样,整日沉浸在酒肉女色之中,他事先竟然一点迹象也没察觉出来。当守城士兵忽然向他禀报,说大批后金兵士已潮水般向抚顺城杀来时,李永芳顿时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抵挡才是,便高喊:“快关城门!”城门紧闭后,他以为可以冷静思索一番如何抵挡,可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一伙人来,突然向守城军士冲杀而来。李永芳被金兵的突然袭击吓破了胆,为了活命,他就乖乖放下武器投降了。

努尔哈赤没用吹灰之力就占领了抚顺城。此城失守,不仅威胁着辽东军事中心沈阳中卫,同时,也给腐败的明王朝一个不祥的信号。朝廷得到辽东告急后,御前当即召集紧急会议。决定派兵部右侍郎杨镐出任征讨努尔哈赤的总指挥。杨镐本是进士出身的文职官员,他虽志大才疏,却渴望升官晋爵。自以为满腹经纶,足智多谋,自称诸葛亮第二,其实是个不懂军事硬装内行的蠢家伙。在备战会议上他口出狂言,高谈自己的深谋远虑,并亲自设计了一个打败后金攻下其老巢赫图阿拉的作战方案,向众将军侃侃而谈。

他的方案是:全军计10万人均由他统一调遣。

为了引诱钳制后金兵,他指挥兵分四路。一路由山海关总兵杜松将军指挥,从沈阳出发直扑抚顺,然后像一把尖刀直逼苏子河畔。二路由辽东总兵李如柏将军指挥,由清河出鸦鹘关东上直奔建州。三路由开原总兵马林指挥,由开原出三岔口从北压下。四路由辽阳总兵刘铤指挥,自宽旬向北进攻。四路纵队先分后合。二、三、四路构成钳形攻击形势,死死钳住后金兵,然后一路军像一把尖刀直插敌人心脏。杨镐得意忘形,誓以摧枯拉朽之势直捣后金的老巢。计划如此,但客观事物的发展往往不以人们的意愿为转移。

杨镐的纸上谈兵,在战场上会是怎样的呢?

努尔哈赤兵前就已认识到,这场战争的严重形势——兴败存亡在此一举。他冷静地分析了双方的情况,力量的对比,经过缜密地思考与商讨,最后他决定采取“任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集中优势兵力,然后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他积极准备率领八旗军回击明兵。安营扎寨之后他想,军情万变,应派一个可靠的人再去打探,弄清对方虚实然后再作对策。

一天,他将大儿子叫到跟前:“你骑一匹快马先去探明军情,快去快回,不得有误!”大儿子听说这次来的明兵一个个久经沙场,心中早有些恐慌之感,便现出迟疑的神色,说:“父王,孩儿近日身体欠佳,不能骑马,是否……”老王一听,知道儿子临阵怕死,可是他想,自己儿子不去冒险,怎么令别人奋勇杀敌?当即便骂:“混蛋,你身为王子,胆敢违抗军令,今日去则罢,不去则斩!”儿子见父王动怒哪敢不从?立刻改口说:“孩儿遵命就是!”老王这时才消气儿地说:“今日去也得罚你,罚你做个上马石吧!”说着,大儿子立刻双腿蹲下,努尔哈赤踩着儿子肩膀上了马,并厉声说:“快去探明,如误战机,可别怪我不顾父子之情!”听了这话,吓得大儿子慌忙骑马跑远了。从此,这地方就叫成了“骂儿蹲”。后来叫白了成了现在的“马儿墩”。

再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军前去迎击明军。发兵前他传令官兵士卒,旗民部落,赶快将骡马粪收集起来,用木轮车装好随军运走。当时众人心中都很纳闷儿,不知老王葫芦里装的什么药。队伍行至苏克素扩河下游,距萨尔浒大约十里左右的地方,努尔哈赤下令将轮车拉至河心,让士兵将骡马粪撒入河中,一车车不准断流。骡马粪顺流而下,漂了整整一天一夜。

此时,杜松统帅的一路明兵正行至下游浑河岸边,见上游漂下一层层马粪,顿时吓得毛骨悚然。心想:八旗军的战马在过河之问竟然拉了这么多粪,足见兵马之多。他心中暗自发毛,天未黑就下令安营扎寨,不敢贸然前进了。

老罕王努尔哈赤领兵过了赶马河,来到附近的山上。当时明军已在营盘安营扎寨。老王大儿子打探军情回来禀报说:“父王,不好了,明军来势凶猛,他们旌旗如林、兵马多得草梢一般!”众将领听了这话个个面色如土。努尔哈赤一想:这话不是长了敌人志气灭了自己威风吗?在这临战关键时刻岂不动摇了军心?

他当即怒气冲天,一声大吼:“你休要诳言,你谎报军情贻误了战机当知何罪!来人哪,推出斩首!”一声令下谁敢不从?尽管众将军求情,老王还是将自己儿子推出帐外砍了头。老王此举,震撼全军。众人一看,老王如此不徇私情,有谁还敢临阵脱逃?

再说杜松统帅兵马星夜燃炬,趟过浑河进入萨尔浒时,努尔哈赤的官兵们士气正酣。老王率八旗主力兵四万五千余人,准备进攻萨尔浒的明军兵营。

公元1619年4月14日,这天大雾弥漫,咫尺不见人影。经过几个月长途行军的明兵早已精疲力竭,一个个都在香甜的睡梦之中。忽听天外传来雷鸣般的呐喊声与马蹄声。起初还以为梦中山洪暴发,当官兵们清醒过来时,后金兵早已身在脚下了。努尔哈赤正是巧妙地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率滚滚铁骑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前推进,并以压倒优势的兵力向明军大营发起攻势。此时,明军的火铳、巨炮已完全失去了作用。

只见闪光的大刀、如雨的飞矢,纷纷而落,一直杀得明兵人仰马翻,血肉横飞,整个明兵将士已溃不成军,乱作一团。尽管勇敢顽强的杜松将军仍赤臂挥刀奋斫,终因寡不敌众,最后被如雨的飞箭所射死。

三路统军马林,夜闻一路军败北的消息,军中一片惊扰。马林惊慌失措,没等后金兵到来,就先行逃跑了。

四路刘铤将军一路上并没受到挫折,心中正暗自喜悦。一日,行军路上见众多人马向他靠拢。起初以为是明军主力与他接应,可一到跟前方知上了大当。

这些身着明军装束的女真武士个个习刀枪善骑射,顿时杀得他晕头转向,不知如何是好。由于精神没有准备,杀得他措手不及。原来这伙人马是努尔哈赤事先在林中设下的埋伏。他们个个从明军尸体上剥下军衣乔装打扮前来接应。这个突然袭击使得刘铤如丧家之犬。本来行军就如履薄冰,这回完全乱了手脚。他被流箭射中仍不投降,最后自刎身亡。

四路军中只有二路军李如柏将军还算幸免遭难。

因为他走走停停,狐疑不前。后来听说杜松、刘铤已葬身刀海之中,他就按兵不动了。此时,他得到坐守沈阳的杨镐的撤军令,为保全性命就慌忙回逃了。

萨尔浒一战历时5天。明阵亡大小将领三百余人,战死士兵四万五千余人,损失战马二万八千多匹。这一战,努尔哈赤取得了“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辉煌战绩。这对巩固后金的政权,乃至奠定后来清王朝的国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后来乾隆皇帝在《萨尔浒山之战事书》中写道:“呜呼!由是一战而明之国势益削,我之武烈益扬;王基开,帝业定,夫岂易乎。”这就概述了这场战争的影响。此后,努尔哈赤果然下开原,夺铁岭,驰骋辽东辽西,进而夺得了整个东北,为以后后金兵进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明王朝此战败北后就一蹶不振,统治中国的基石已开始摇摇欲坠了。

当然,嗣后清朝统治者不仅为祖宗高唱赞歌,同时也劝戒八旗后代要继续发扬祖宗善骑射、驰骋疆场的艰苦创业精神。在乾隆皇帝的一首诗中,便可以看出此种思想:

铁背山头歼杜松,手麾黄钺振军锋。

于今四海无征战,留得艰难缔造纵。

但祖宗的希望毕竟是希望,等到了吴三桂引清兵进关,努尔哈赤的后代称帝后,英勇强悍的八旗子弟都在哪里呢?他们多逍遥于公鸡、蟋蟀的赌场,沉醉于花街柳巷中的芳香与甜腻。洋人来了,用枪炮叩开了中国闭锁的大门,纨绔子弟们多成了朽木般的烟鬼。这都是以后的话题了。这卷历史的教科书告诫人们,忧劳兴国,逸欲亡身的道理,难道今人不该从中汲取必要的教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