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心血管疾病 (3)(1 / 1)

第四章心血管疾病(3)

鳖甲滋阴潜阳,养阴清热,散结消痞;龟甲滋阴潜阳,益肾健骨。鳖甲为鳖的背甲,龟甲为乌龟的腹甲。龟甲滋阴力强,鳖甲退热力胜。龟甲通心入肾以滋阴,鳖甲走肝益肾以除热。二药伍用,相互促进,阴阳相合,任、督之脉并举,滋阴清热退热,育阴息风止痉,平肝潜阳降压力彰。

鳖甲、龟甲有砂炒炮用者,有醋炙入药者,还有生品使用者种种。施老常以生品入药,因炙品易破坏其有效成分而降低治疗效果,故少用炙品,多用生品入药。鳖甲、龟甲为血肉有情之品,有腻膈碍胃之弊,临证之时,宜与谷芽、麦芽等开胃助纳之品参合。

朱寸冬——朱茯神(见第26页)。

黄连——阿胶珠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阿胶甘平,补血止血,育阴润燥。黄连以泻为主;阿胶甘平,以补为要。二药相合为用,一清一补,一泻一补,养阴清热,安眠、止痢甚妙。

黄连、阿胶伍用,出自《伤寒论》黄连阿胶汤。治阴虚火旺而致的心烦、失眠、舌红苔燥,脉细数。施师常用于心脏病变合并神经衰弱,证属阴虚火旺者,屡获良效。

生龙齿——生牡蛎

生龙齿为古代多种大型哺乳动物牙齿骨的化石,质重味涩,重以去怯,涩可收敛,镇静安魂,镇惊安神;牡蛎为贝壳之类,质体沉重,敛阴潜阳,软坚散结。二药伍用,相互促进,镇肝潜阳,安魂定魄之为增强。

磁朱丸——秫米(见第164页)。

第六节冠心病心绞痛(胸痹)

一、心阴不足

符某女50岁门诊

患心绞痛多年,屡经医治,只能缓解一时,病根难除,两年前曾大痛1次,情况严重,入院治疗数月。近年来经常心绞痛发作,发作时脉缓慢,每分钟不足60至。血压波动,一度增高至180/130毫米汞柱,现时110/70毫米汞柱。见头晕、气短、胸闷、心烦,不能起床只能睡卧,食欲、睡眠及二便尚属正常,1年前断经。

舌质绛少苔,脉细弱。

【辨证立法】

发病多年,气血两亏。心主血脉,阴血不足,肝失所养,故头晕,心烦,疲极多卧。疏泄失司,气机不畅,故胸闷时发心痛。阴虚火旺,舌质红绛。治以养心疏肝,调理气血。

【处方】

紫丹参18克

柏子仁12克(打)

台党参10克

地锦草5克

炙甘草3克

干薤白6克

全瓜蒌15克(同打)

醋柴胡3克

杭白芍10克(同炒)

炒远志6克

朱茯神12克

寸冬6克

炒枳壳5克二诊:药服4剂,已能起床,且可出门散步15分钟,每日散步2~3次,心绞痛未发作,胸闷气短好转,仍觉心烦,遵前法加重药力。

【处方】

紫贝齿

石英各12克(同打先煎)

醋柴胡3克

杭白芍10克(同炒)

炙甘草3克

龙眼肉6克

柏子仁10克炒远志6克

紫丹参18克

台党参10克

干薤白10克

苦桔梗5克

熟枣仁10克

炒枳壳5克

另:血琥珀、三七各2克,共研细末,分装胶囊,随药分2次送服。

三诊:前方隔日1服,已尽3剂,诸症均大减轻,改用丸方图治。

【处方】

三七60克紫丹参60克醋柴胡30克

春砂仁15克全当归30克广陈皮15克

血琥珀60克杭白芍15克炒远志30克

朱茯神60克柏子仁60克五味子30克

麦冬30克台党参60克地锦草60克

酒川芎30克大生地60克炙甘草60克

炒枳壳15克苦桔梗15克

共研细末,龙眼肉300克煎浓汁去渣合为小丸,每日早晚各服6克,白开水送服。

【解读】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于粥样硬化病变使冠状动脉狭窄、闭塞,影响冠状循环血流,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种心脏病,故又叫“缺血性心脏病”。

临床表现:多于劳累、着凉、兴奋激动、饱餐后突然发病。发病时胸骨后或心前压憋闷、疼痛,也有胸骨下段、上腹部(心窝部)作痛。疼痛亦有向左上肢放射,以左肩前内侧经过前臂到达小指与环指,有时放射到颈部、咽喉、下颌部和牙齿等。疼痛的程度可轻可重,其特点是带有一种压迫感或紧缩感或闷痛,刚发作时,开始较轻,迅速加重,常伴有窒息感,或有濒死的恐惧感,迫使患者停止活动,安静休息,不愿说话。一般发作持续1~5分钟,经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片,1~3分钟后,迅速缓解。

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起病在肝,根源在肾。皆因脏腑虚损,阴阳气血失调所致。其发病机制多由气滞、血瘀、瘀浊、寒凝等因素引起的心脏脉络狭窄、瘀血不通使然,治疗上宜标本兼治。治本者宜补,治标者宜通。心绞痛发作频繁后,当“急则治其标”,多用通络止痛,即气滞宜调、血瘀宜逐,痰浊宜豁,寒凝宜温。当病情稳定时,守“缓则治其本”,多用扶正培本之补法,即气虚者补气,阴虚者滋阴,阳虚者温阳,其中又以补脾、补肾为主。初病及年轻体壮者宜散宜通,久病及年老体虚者宜补宜和。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运用先通后补,或先补后通,或多通少补,或多补少通,通补兼施,标本兼顾之法,宜灵活运用,精心选药,力争做到温而不燥,活而不破,滋而不腻的尺度。只有这样,才能驱除病因,调和气血,畅达血脉,恢复脏腑功能,从而解除病痛。

全瓜蒌——薤白(见第74页)。

朱茯神——朱寸冬(见第26页)。

杭白芍——醋柴胡(见第11页)。

紫石英——紫贝齿(见第164页)。

酸枣仁——柏子仁

酸枣仁养心阴、益肝血,清肝胆虚热而宁心安神;柏子仁养心气、润肾燥,安魂定魄,益智宁神。二药伍用,相得益彰,宁心安神,疗失眠甚效。

丹参——三七

丹参活血化瘀,去瘀生新,消肿止痛,养心安神;三七祛瘀止血,消肿定痛。二药伍用,相互促进,活血化瘀、祛瘀生新、强心通络止痛之力增强。

丹参、三七伍用,专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而设。根据施师经验,冠心病心绞痛之初起,尚无器质性病变者,则重用丹参,少佐三七;反之,病程日久,又有器质性损害者,则主取三七,佐以丹参,临证之际,应灵活运用,酌情增减,方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另外,亦可与炒远志、节菖蒲,瓜蒌、薤白等药伍用,其效更著。

注:三七又名旱三七、参三七、田七、舍不换。味甘、微苦,性温。入肝、胃、大肠经。可止血、散瘀、消肿、定痛。治吐血,咯血,鼻血,便血,血痹,崩漏,癥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

二、气滞血瘀

康某男45岁病历号60、6、28

病已两年,平日常感心前区胀闷,时而作痛,心悸气短,动则尤甚,食欲欠佳,大便不畅,小便如常,3个月前曾大发作2次。

舌淡黯、苔白,舌根部稍腻,脉乍大乍小,时有间歇。

【辨证立法】

脉证合参,职是气血失调,流行不畅,络脉阻滞,发为心胸胀闷、疼痛。治宜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处方】

旋覆花6克

赭石15克(同布包)

川郁金10克

炒枳壳5克

薤白头10克

炙甘草6克

苦桔梗

白檀香各5克

娑罗子10克

紫苏梗5克

当归尾6克

川桂枝

北柴胡各5克

杭白芍10克(同炒)

陈香橼10克

紫丹参25克

绵黄芪

12克二诊:服药2剂仍觉心区疼痛不适,每于下午2时及夜间即发,似有规律,并有左手指麻木。夜间发作,影响睡眠,服安眠药始能入睡。又服2剂后,药效渐显,疼痛有所减轻,心跳、气短亦见改善,饮食渐增,精神较前为好。

【处方】

薤白头6克

全瓜蒌25克(同打)

紫丹参25克

白檀香5克

苦桔梗5克

炒枳壳6克

紫苏梗5克

香附米10克

青橘叶10克柏子仁10克

西党参12克

炙甘草6克

旋覆花10克

赭石15克(同布包)

北柴胡

川桂枝各5克

杭白芍12克

(同炒)

川芎5克

三诊:患者服前方,症状逐渐减轻,连服数剂,因客居招待所,服汤剂诸多不便,又以症状既见好转,健康日臻恢复,海滨散步,游览风景而气促心痛并未发作,改为丸方常服。

【处方】

紫丹参120克

云茯神60克

龙眼肉60克

当归身30克

陈阿胶60克

炙甘草30克

柏子仁60克

地锦

仙鹤草各60克

五味子30克

大生地60克

三七60克

红人参30克

干石斛60克

寸麦冬30克

山茱萸60克

熟枣仁60克共研细末,蜜丸重6克,白开水送下。

【解读】

此方服百日,心绞痛从未发作,胸闷、心跳亦渐消失,但诊脉仍有间歇,遂将前方加用炒远志30克、川芎30克、杭白芍60克、鹿角胶60克配丸药,又服百日左右,症状全除,体力健旺。1961年再遇患者,据云已将此方传至家乡,又治愈心绞痛病者多人。所用汤剂重在行气活血,丸方偏于强心养阴,使心脏气血流畅,功能恢复,心绞痛遂不发作。此例疗效甚显。

旋覆花——赭石(见第39页)。

杭白芍——桂枝、柴胡(见第11页)。

丹参——檀香(见第85页)。

川郁金——炒枳壳(见第156页)。

香附——紫苏梗

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活血,调经止痛;紫苏梗行气宽中,温中止痛,理气安胎。香附入血分,行血中之气;紫苏梗走气分,以行气宽中。二药伍用,一血一气,气血双调,理气解郁,行气止痛,消胀除满的力量增强。

青橘叶——郁金

青橘叶入肝经气分,疏肝理气,行气散结,消肿止痛;郁金偏走足厥阴血分,长于行气解郁,祛瘀止痛,凉血清心,利胆退黄。橘叶行气于左,郁金行气于右。二药伍用,一气一血,一左一右,理气血、调升降,行气消胀、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益彰。

青橘叶、郁金伍用,尝治一男性罹渗出性胸膜炎,参合冬瓜子、冬葵子、甜瓜子各30克,药服十余剂,水消病愈。

地锦草(卧单草)——仙鹤草

地锦草主心气,通血脉,散血止血,利小便为主;仙鹤草强心,兴奋呼吸,调整心率为要。二药伍用,调气和血、宣通痹阻、流通血脉、调整心率益彰。

地锦草、仙鹤草伍用,是为心动过速而设。施师每遇心动过速者,急用地锦草、仙鹤草,龙眼肉合冰糖服之,少时即安。根据临床体会,地锦草、仙鹤草,或龙眼肉、炒远志等药,确有强心作用,尤其对心动过速者,其效甚著。另外,亦常与珍珠母、紫石英,朱砂、琥珀等对药伍用,以增强疗效。

苦桔梗——紫苏梗

紫苏梗行气宽中,温中止痛,理气安胎;桔梗宣通肺气,祛痰排脓,清利咽喉,升提利水。紫苏梗偏于下降理气,桔梗长于升提上行。二药伍用,一上一下,开胸理气、消胀除满益彰。

气机不畅有气滞血瘀者,有痰湿阻络者,有升降失和者,有气虚血弱者。在治疗上,气滞血瘀者,与桃仁、红花伍用;痰湿阻络者,与半夏、陈皮参合;升降失和者,与炒枳实、炒枳壳伍用;气虚血弱者,与黄芪、当归参合,其效更著。

三、肝肾阴虚

罗某男37岁病历号52、5、221

胸闷心悸已有两年,自恃体质素强,迄未医治,近月来症状加重,心悸气短,胸闷而痛,头晕目眩,不能劳累,影响工作。

舌苔正常,脉象沉弦。

【辨证立法】

体力素强,自觉壮健,虽病而未求医,赖饮酒以解乏倦,日久损及心肾。肝肾本同源,头目眩晕,脉象沉弦,乃阴虚肝旺之象。阴血不足,心络闭阻,故胸闷而痛。病在心肾,着重治肝为法。拟养阴平肝,佐以通阳宣痹,活血通络。

【处方】

全瓜蒌12克

薤白头10克(同打)

广郁金10克

节菖蒲6克

米党参6克

鹿角胶6克(另烊兑)

东白薇6克

炙甘草30克

白蒺藜

沙苑子各10克

炒远志10克

米丹参15克

赭石10克

旋覆花6克(同布包)二诊:服药4剂,诸症均有所减,拟回家乡调治,希予丸方常服。

【处方】

沙苑子30克

白蒺藜60克

川杜仲

续断各30克

苦桔梗30克

石决明60克

甘枸杞30克

鹿角胶30克

广郁金30克

龙眼肉30克

东白薇30克

左牡蛎30克

米党参30克

山慈菇30克

夏枯草30克

炒远志30克

酸枣仁30克

双钩藤30克

节菖蒲30克

干薤白30克

炙甘草30克共研细末,蜜丸如小梧桐子大,每日早晚各服10克。

【解读】

经云:“劳伤肾”,而君相相资,肾损遂及于心,故积久劳伤,多见心肾双损。肝肾同源,治肝以益肾,助肾以利心,体现中医辨证施治之整体观念。本案疗法,心、肝、肾三脏并治,而以治肝为重点,组方用药比例恰当,照顾全面。患者服完丸药来信云:“头晕目眩症状已除,胸闷、胸痛也大为减轻。”

炒远志——节菖蒲(见第26页)。

旋覆花——赭石(见第39页)。

节菖蒲——广郁金

石菖蒲辛温,开窍除痰,醒神健脑,化浊开胃;郁金苦寒,凉血清心,行气解郁,祛瘀止痛。菖蒲以开窍为主,郁金以祛痰为要。二药伍用,一气一血,一温一寒,相互促进,豁痰行气、宣痹止痛,相得益彰。

石菖蒲、郁金伍用,亦治冠心病心绞痛诸症,但以痰湿为患,气滞血瘀,络道不畅,以致胸前疼痛者为宜。

全瓜蒌——干薤白(见第74页)。

沙苑子(沙蒺藜)——白蒺藜(见第47页)。

川杜仲——川续断(见第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