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做人之道,从“方”开始(1)
活在这个束缚重重的世界,我们都渴望着有一天能结束这种“长恨此身非我有,问何时忘却营营”的日子,都渴望得到随心所欲的自由。但自由又是什么呢?
自由,不是人们在“性解放运动”中鼓吹的百无禁忌;自由——就是秩序。它就如同火车与铁轨:火车虽被铁轨束缚着,但仍可奔驰四方;如果失去两根铁轨的约束,它就只能像把持不住自己的人一样——出轨了!
这两根铁轨,就是做人之“方”,就是做人的方法、原则,就是不能触碰的底线。做人之道,从“方”开始。
1.为什么感觉不到自由
生活在压力重重的现代社会,似乎我们每个人都感觉不自由。小的时候,被父母管着;上学之后,被老师管着;工作了吧,又被老板管着;好不容易结婚了,又一不留神患上了“妻管严”……
不仅不自由,甚至有点时光倒流,又重新回到了奴隶制社会的怪异感觉,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竟然莫名其妙地成了车奴、房奴!当奴隶的滋味,当然不好受。所谓“有压迫就有反抗”,但我们去反抗谁呢?去“革”谁的“命”呢?
仔细想想,好像也并没有什么人非逼着自己成为奴隶;甚而,这当奴隶的“名额”,都是自己迫不及待地主动申请的!
其实也不用说得这么刻薄,谁想当奴隶呢,咱们老百姓,不就是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吗!怎么连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也成为了一种奢侈呢?还是崔健唱的在理: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
获得一点自由,就这么难吗?
人们不知道答案,于是都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盼望着、盼望着:
有人说,当不再为生活奔波的时候,就自由了;
有人说,当衣食无忧的时候,就自由了;
还有人说,当退休之后,就自由了……
这些当然会促成某种程度的自由,可以说,对外界的依赖越小,我们就越趋向自由。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就更别奢谈什么自由了;人,首先要生存下来。但仅仅是活着,并不能带来自由、快乐;甚至,在一生当中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是不自由、不快乐的。
有人想,这是因为要在这个压力重重、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下来,太累了,身累,心更累。这是实话,身处社会中下层,你没有发言权、没有反驳权,因为位卑言轻。生活是很现实的,你必须自己证明自己的实力。为了摆脱这种“被剥削”的处境,人们踩着别人的头拼命往上爬,人们都想站在山顶激扬文字、指点江山。
位尊权重,众人仰慕……这些确实可以带来一定程度的满足感,但当到达山顶之后,必然只能走“下坡路”了。为了再次体验那种“”的感觉,这些人又开始了新的征程,以登上一座更高的山……如此周而复始,往返不已。
但在这整个过程当中,不过是漫长的艰辛中夹杂着短暂的快乐。因为他们忘了,山顶只是一个转瞬即逝的“点”,上山、下山才是真正漫长的“路”!
这就是我们大部分人一生的真实写照。无论你登上的山顶是高是低,不外乎这样一个起起伏伏的旅程。
有人说,既然所有人都是这么过日子的,你又有什么好抱怨的?既然人类几千年都是这么走过来的,你还能发现什么不一样的路?
其实他们不知道,正是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体现了人的伟大。古希腊的悲剧,不就是这么起源的吗!明明知道一切终究不过是一场荒诞的悲剧,但也要勇敢地演下去。
这让人想起那个被神惩罚,一辈子背着石头上山的荒诞英雄西绪弗斯。
西绪弗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他因为卓尔不凡的智慧惹恼了众神。作为惩罚,他双目失明并被判要不停地把一块大石头推上山顶;但每次总是快到山顶的时候,石头由于自身的重量而滚下山去,于是一切又得重新开始。
他就这样周而复始地滚着那块永远也到达不了山顶的石头,没完没了。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徒劳无望的努力更为严厉的惩罚了。
推巨石上山是毫无意义的——西绪弗斯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存在主义哲学家加缪说:如果说西绪弗斯的神话是悲剧的,那是因为它的主人公是有意识的;但若他行的每一步都依靠成功的希望所支持,那他的痛苦实际上又在哪里呢?于是在存在主义哲学家眼里,西绪弗斯成了一个“荒谬的英雄”。
加缪用西绪弗斯的神话来比喻生命本身,探讨了生命的价值及人的尊严。其实这也是现代人生存困境的真实写照,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西绪弗斯,都在推石头,从星期一推到星期五,到了周末就好比西绪弗斯推到了山顶,然后……
这样的命运,比西绪弗斯也好不了多少。但人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虽然我们深知自己的不幸,却依旧一如既往地干着那无聊的“事业”。就像帕斯卡尔说的:人知道自己很不幸,正因为如此他才是不幸的;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是伟大的。
写到这里,我突然有种模糊的感觉:这一切的推理、证明,都是在自欺欺人!正因为人们知道真正的自由是不存在的,所以他们才“发明”了伟大、荒谬英雄之类的看似深奥的东西来欺骗、麻痹自己。
人生确乎是一场悖论吗?我们能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之路呢?那块“石头”,是谁,在什么时候放到我们肩上的呢?
真是想得脑子都快炸了,我茫然了,心灰意懒中我离开屋子,去外面寻找答案。
一天,我来到一个山脚下,看见在一片绿草丛中,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悠扬的横笛,逍遥自在。
我走上前去问道:“你看起来很快活,能教给我解脱烦恼的方法吗?”
牧童说:“骑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么烦恼也没有了。”
我试了试,却无济于事。于是,我又继续自己的探索之旅。
不久,我来到一个山洞里,看见一位老人独坐洞中,面带满足的微笑。看到老人安详、满足的表情,我深深鞠了一躬,向他说明来意。
“这么说,你是来寻求解脱的?”
“是的!恳请您不吝赐教。”
老人笑着说:“有谁捆住你了吗?”
“……没有啊。”
“既然没人捆住你,何谈解脱呢?”
……我从桌子上抬起头,胳膊有点麻。哦,原来是睡着了,真是一个奇怪的梦。难道,那块“石头”真是我自己要背的吗?一切都是我在作茧自缚?自由,就在这里,就在我脚下?就在当下这一刻?
2.做人之道,从“方”开始
有一个线与风筝的故事。
风筝和线一直和平共处,休戚与共。直到有一天,风筝偶然看到自己的同类在挣脱线的束缚后,骤然如汪峰唱的那样“飞得更高”。它好像是明白了:原来没有线的风筝可以更自由,飞得更高。
“我要放飞自己,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风筝对线说。
“我可以放手,也可以让你回归寂寞的天空。不过没有了我,你可是会摔得粉身碎骨的。我们不能分开的!”线充满关切地说。
“你不要总是像膏药一样缠着我啊!没有你,我会飞得更高!我不想被你这么拖累一辈子,快放手!”风筝气急败坏地说道。
“此刻放手,即是永别!我知道,你会一去不复返的。我只是希望你明白,虽然外面的世界看上去很美,那却只是一个虚假的表象。如果你真的离开我,只会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无奈结局。”
“切!少自恋了!你以为我会像《大话西游》里面的紫霞一样,‘只猜中了前头,却猜不中结局’吗?!”
“如果你去意已决,我只有随你了……”
在挣脱线后的一刹那,风筝想:终于真真切切感觉到了什么是自由,终于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可是还没来得及享受自由的快感,风筝就折翼而亡了。
自由与束缚,就像一对永恒的矛盾,我们该如何抉择呢?是束缚在自身中寻求自由,自由在束缚中得到安宁吗?
这就像是谈恋爱。一个人在有对象的时候,他非常向往自由,渴望一个人无拘无束地生活。他在这时会想:有个对象真是麻烦,成天像只苍蝇似的绕着你“嗡嗡嗡”没完没了,还不如一个人——倒落得清静!可在没人陪着的时候,他同样会想:成天一个人东奔西跑,为的是什么啊!就为了自己一个人“好好活着”吗?
还是钱钟书他老人家说得好: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其实岂止婚姻是围城,人生何尝不是一座更大的“围城”呢!无论你身处何地,总免不了被生存的种种忧愁、烦恼包围。我们从围城当中出去、进来、出去、进来……得陇望蜀,永不满足;在快乐与痛苦当中左右摇摆,了无止息。
年少时渴望长大成人,长大了又想回到童年;
高中时想赶紧逃脱炼狱般的生活,上了大学又希望时光能够倒流,可以重新好好学习;
乡村的人想离开黄土地,在城市里有块立足之地,城里的人又钦羡田园的静谧和纯净;
在小城市工作时意兴阑珊,一心想寻求更广阔的舞台,真的到了大城市又觉得疲于奔命,怀念起了当年的“小城故事”;
工作劳累时希望有份轻松的工作,真的轻松下来又感觉百无聊赖,无比怀念起在车轮和飞机上奔走的时光;
普通人向往明星的大红大紫,明星们没准已骑虎难下,觉得做个烧水、做饭、打卡、骂娘的平凡人其实挺好,那才是活出了自己的真性情;
没升级为父母的一心想抱上孩子,带着孩子的又觉得有个孩子真是天大的累赘;
没退休的畅想着退休后自由无羁、信马由缰的生活,退休后的人又觉得虚度光阴,想想工作也没那么烦人;
……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大概就是人生的“围城定律”吧!失去的,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当下的生活,总是不尽人意的。可能我们知道,当下这些其实都是挺好的,可自己偏不喜欢;可能我们知道,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可在拥有的时候,总是心有所寄地惶惶然期待着什么。
这不禁让人想起叔本华的那个著名论断:生命是一颗的种子,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了便无聊;人生就是在痛苦与无聊之间左右摇摆。
想想也是,人生之事,大抵如此,我们总是陷入“彼”与“此”的矛盾挣扎中不能自拔。自由了,必然会孤独;孤独了,又必然想摆脱这种不可享受的自由;然后又是新一轮的角逐……
然而,事实就是这样吗?生活当中,根本没有真正的自由可言吗?
不是的。
其实自由与束缚的关系,不就像黑与白、男与女、阴与阳、方与圆吗?一切都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如果缺失了其中一方,另一方亦将消失。生活当中,你不能只想着吃蜂蜜而永远不碰苦药,你不能在得到对方之后就始乱终弃、不负责任。同样的道理,你怎么能只想着自由而不受任何束缚呢?
这让我想起了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所描述的场景:你可以在麦田的任意一处呆着或乱跑,但不能越过边界——也就是悬崖。冲到悬崖边上的孩子是迷路的孩子,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职责是保护他们,让他们免受伤害。在现实生活中,自由不就是这样吗?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束缚,它们总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二者的完美结合,就是秩序!
这就如同火车和铁轨的关系一样:火车虽被铁轨束缚着,但仍可以奔驰四方;如果火车失去两根铁轨的约束,就只能像那些把持不住自己的人一样——出轨了!
这两根铁轨,就是做人之“方”,就是做人的方法、原则,就是不能触碰的底线。因为我们总是有固有的“人性的弱点”的,比如我们好逸恶劳,我们贪图享乐、害怕责任跟痛苦,我们总是事事先想着自己,我们总是有点自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