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一个人怀才不遇无非有三种结果:在怀才不遇中沉默;在怀才不遇中变态;在怀才不遇中爆发。魏延是最后一种。他袒臂一呼,挥刀杀入,韩玄就一刀两断了。
魏延以为,长沙就此变天了,他愿意做这个城市的领导人。
当然是和黄忠一起。因为魏延自己的号召力不够,拉上黄忠,长沙的解放听上去就像那么回事了。
黄忠却躲了起来,因为对魏延的所作所为很有些不满。不错,韩玄是要拿他开刀,可黄忠以为,这是其职责所在,毕竟自己没有全力以赴投入到对关羽的战斗中去,韩玄杀他,自有杀他的道理。可魏延突然趁机造反,这个性质就很严重了。黄忠不愿意做造反派头子。哪怕是被迫的。
刘备、诸葛亮、关羽来了。来解决长沙问题。
刘备以为,长沙的解放与否不是魏延说了算,而是他说了算。他接管了长沙,也顺便接管了魏延。
不过诸葛亮却对魏延刮目相看。诸葛亮以为,魏延这个人该杀。因为他脑后有反骨。一个脑后有反骨的人,走到哪里都存在着造反的冲动。他对刘备这样说:食其禄而杀其主,这是不忠;居其土而献其地,这是不义。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不如杀了他,以绝祸根。
刘备却觉得魏延不能杀。刘备是从大局上来考虑的。魏延杀主献城,起码对刘备来说是一件好事。如果杀了此人,恐怕降者会人人自危,也影响他刘皇叔仁慈的美名。
诸葛亮只能作罢。此时的诸葛亮已经隐隐感觉到魏延会是个麻烦制造者,起码对刘备的事业来说是这样。可这麻烦究竟有多大,他一时也说不好。所以他只能警告魏延,说你小子今后一定要尽忠报主,别生异心,若生异心,我好歹取你性命。魏延喏喏而退,满脸的冷汗,看上去绝不乱说乱动的神情。
于是长沙之事也就这么过去了。毕竟对刘备来说,四郡皆平最重要,他班师回荆州,改油江口为公安。自此钱粮广盛,贤士归之,刘备感觉自己身上,隐隐有大气象存焉。晚上睡不着的时候,他会暗自窃喜——我头顶着蓝天,我脚踩着大地,咱也是有地盘的人了,明天,我还要什么,还将得到什么呢?
这个悬念让他夜不能寐。
孙权也夜不能寐。不是他得到了什么,而是他什么都得不到。
孙权自从赤壁之战后,就在合淝与曹兵死磕上了,大小十余战打下来,竟然毫无所获。
最要命的是张辽天天跑过来叫阵,很有羞辱他的意思。孙权大怒,当下就金盔金甲,披挂出马。左宋谦,右贾华,去与张辽决一死战。
决一死战的结果是有一个人死了。宋谦。宋谦是为救孙权而死。当时的孙权正站在战场上发呆。因为乐进的表现太完美了。
乐进骑一匹马,扛一口刀,从刺斜里径取孙权,那速度如一道电光,飞至孙权面前,立马就手起刀落。
好在落下来的不是孙权的脑袋,而是两枝戟。在千钧一发之际,孙权手下大将宋谦、贾华急忙将画戟持起去遮架。刀到处,两枝戟戟头齐断,只剩下光秃秃的戟杆。
随后,宋谦将军就牺牲了。因为李典出手了。他一箭射中宋谦心窝,后者应弦落马。战事以孙权大败而告终。
这是冲动的惩罚啊。战后,孙权趴在宋谦的遗体上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
长史张纮则对他殷切寄语:主公恃盛壮之气,轻视大敌,如此轻率作为,三军将士见了,莫不寒心。说句实在话,冲锋陷阵、建功立业,这是偏将的职责所在,不是主公要干的。主公该干什么呢?运筹帷幄,怀王霸之计,着眼于长远。今天宋谦之所以死于锋镝之下,都是主公轻敌的缘故啊。愿主公明鉴!明鉴!
长史张纮话说得这样重,令孙权听了,更加痛苦不堪——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是什么?满腔热情地去做一件事,到头来发现竟不是自己该做的。这是孙权现在的一个认识。
他以为,自己成熟了,因为认识到了一个人生哲理。
但是孙权不知道,人世间最痛苦的事并非如此,而是重复地去做同一件错误的事情,尤其是在幡然醒悟之后,又情不自禁地去做。
不错,世上有这样的人。比如他,孙权。孙权当然是想就此改正错误,永不再犯。但是冲动是魔鬼,很快地,他又被这个魔鬼俘虏了。
这一次的冲动来自于**。事实上每一次的冲动都来自于**,可**和**之间各有不同。
孙权再一次被吸引了。太史慈向他报告,说他手下有一人,叫戈定的,与曹军大将张辽手下养马的后槽是兄弟,因为后槽在张辽那里受了委屈,决定反水,投靠东吴,准备今晚举火为号,刺杀张辽,以报宋谦之仇。太史慈请求引兵作为外应。
太史慈的建议在诸葛瑾听来很有些不靠谱。他提醒孙权说,张辽这个人,非常狡猾,恐怕早有准备,我们不可以上当啊。
孙权:什么叫上当?智商高的人给智商低的人下的套?
诸葛瑾:这个……
孙权:你是说张辽智商比我高?
诸葛瑾:这个这个……
孙权: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上当。不在上当中毁灭,就在上当中成长,每一次的上当之后,都让我们更快地成熟起来。
诸葛瑾:听上去好像有那么一些道理。
孙权:不是好像,是事实。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
诸葛瑾:什么?
孙权:不要明知故问。
诸葛瑾:谁的智商高?
孙权:给答案。
诸葛瑾:当然是主公的了。
孙权:是吗?
诸葛瑾:不过在某些时候,我们也要承认我们的对手很狡猾。对,是狡猾,不是智商高……
孙权:我连高智商的人都不怕,我还怕狡猾吗?
诸葛瑾:主公气概,无与伦比。
孙权:你这马屁拍的,实在肉麻。不过我喜欢……
冲动是魔鬼
太史慈出击了。带着孙权再一次的冲动,引兵五千,去做后槽的外应。
后槽与他商定说,夜间打仗比较混乱,你们来后先在城外草堆上放一把火,待火起时我在城中叫反,趁城中兵乱,你们冲进来就可以刺杀张辽了。
太史慈觉得,这主意不错,今夜当是张辽与世长辞的时刻。
但是太史慈不知道,这一次与世长辞的人将是自己。
因为张辽的狡猾,或者说是高智商——尽管孙权不承认这一点。
对张辽来说,这个夜晚是小心谨慎的夜晚。正当曹军得胜回城,准备大快朵颐之时,张辽却对他们下了这样一个命令——今夜,大家不许喝酒,不许解甲睡觉。
兵士们觉得不可思议,说今日全胜,吴兵吓得不敢钻出头来,世界有多远,他们就躲多远,我们为什么不能庆祝一下,放松一下呢?
张辽没有告诉他们不能放松的原因。
没有这个必要。因为世界上的很多事都是要靠自己去悟的。悟来的东西与听来的东西,完全是两回事。这也是张辽能做将军而他们只能做士兵的区别。
视野决定见识。视野有多宽阔,见识就有多宽阔。
视野也决定深度。入世的深度。站得越高看得越远的人,在世俗社会中也会有一个较高的位置。比如他,张辽。
张辽以为,为将之道,要不以胜为喜,不以败为忧。常怀战战兢兢之心,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如果胜利了就放松警惕,高枕无忧,那离失败就不远了。
所以这个夜晚,他注定要比以前的夜晚更加谨慎。
张辽胜了,胜在他有这个认识。不错,胜利常常属于战战兢兢之人,而不属于大大咧咧之人。
这个夜晚,曹营中后寨起火,城中一片叫反之声,应者云集。但是张辽并不慌乱。他出帐上马,告诉众人说不可能有一城皆反的情况出现,这绝对是极个别造反之人在故意扰乱军心。
毫无疑问,张辽的话起了镇定剂的作用,给那些枕戈待旦的士兵们以极大的安慰。
于是一场反击战开始了。
挺枪纵马率先入城的太史慈身中数箭,成为了这场偷袭战的牺牲品。这一年,他四十一岁。他的死成为四十不惑的反面教材,也成为孙权心头永远的痛。因为孙权不知道太史慈是死在张辽手下还是他手下。冲动是魔鬼,冲动的人不一定会死,但一定有人会代他去死。这是冲动的代价。
孙权终于收拾旧心情,带领部下暂回南徐休养生息。人生的路还很长,他也远没有到四十岁。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孙权觉得,自己还是有资格做东吴领导人的。
只要下次不那么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