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决定摆平关张二人。这是做大哥的权利所在。他将剑印交给诸葛亮,希望他无所畏惧。
诸葛亮将剑印捧在怀里,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可以无所畏惧。
因为他看到的是关张二人无所畏惧的目光迎向他的。他却不敢逼视。
诸葛亮这才知道,要真正征服一个人,有时候威权是无效的。重要的是,有没有一种力量可以打动他的心灵。
好在这样的力量诸葛亮具备。那是他行走江湖的利器,那是他的全部智慧。诸葛亮开始排兵布阵了,举重那个若轻。诸葛亮说道:“博望之左有山,叫豫山;右有林,叫安林: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曹军到了之后,放他们过去,千万别打;他们的辎重粮草,一定在后面,只要看到南面火起,就可纵兵出击,焚其粮草。翼德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冲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焚烧。关平、刘封引五百军,预备下引火之物,在博望坡后两边等候,到初更兵到,便可放火。另外从樊城召回赵云,令他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各位均须依计而行,不可有失。”
一片鸦雀无声。诸葛亮说完之后,一片鸦雀无声。很多人没听明白他到底在说什么,或者说只听明白了自己要干什么。至于干完之后会达成什么后果,真是天知道。刘备也不知道。但他装作知道的样子,老成持重、正襟危坐在那里,似乎胜券在握。
关羽则有一个问题不明白。大家伙儿都有任务了,连刘备都被安排了任务,唯独这个叫诸葛亮的人屁事没有——嗷,战打赢了是他的功劳,输了全都是弟兄们背黑锅——做人,怎么可以狡诈到如此地步?!
所以关羽请教诸葛亮,冷冷地请教诸葛亮,说我们都卖命去了,不知道军师你有什么安排?诸葛亮镇定自若地说,我的主要任务是坐守县城,等你们凯旋。
关羽笑了。张飞也笑了。笑得那叫一个酣畅淋漓。
毫无疑问,这是嘲笑,当众嘲笑。诸葛亮以为,这样的行为是极其危险的:他自己被羞辱倒没什么,可军心被动摇,各将都不依计行事那就彻底玩完了。诸葛亮不得不捧出剑印,表情森严地说:“剑印在此,违令者斩!”
关张二人不笑了,可脸上依旧是不服气与不高兴。这是一种僵持。无人可以打破的僵持。除了刘备。
刘备站了出来,一声咳嗽。这是一声倾向性鲜明的咳嗽,因为咳嗽过后,刘备慢悠悠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有句老话你们都要记住啊,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二弟不可违令。”
关张二人不敢违令。他们冷笑着离去,只把这场战事的悬念和危险留给诸葛亮。他们想看到结果,他们要笑到最后。他们诚挚地以为,最后那个痛哭流涕的人一定是诸葛亮。
留下来的人也是一脸狐疑,包括刘备。事实上刘备脸上的表情还算镇定自若,但在心里,他的疑惑和同志们一样,难以排除。更重要的一点还在于,他是这场战事的最后责任人,而诸葛亮充其量只是他的职业经理人,一个尚处于试用期的职业经理人。成败在此一举,可失败却是难以承受的。包括诸葛亮,更包括他刘备。
诸葛亮依旧举重若轻。他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派拨这一切活计时,诸葛亮羽扇纶巾,很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意思。刘备只是疑惑不定,不敢多问,也不敢多说。
夏侯惇和于禁走在命运的乡间小路上。这是通向博望的乡间小路。十万精兵一半作前队,其余则护粮车而行,显得小心又谨慎。有秋月冉冉升起,显得吉祥又平安。
但夏侯惇要的不是吉祥平安,而是杀气腾腾——他要毕其功于一役,为其军人生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夏侯惇想要的东西真的来了——赵云挡住了他的去路。在赵云的身后,是为数不多的羸弱兵勇。夏侯惇立马想到了一个词:悲壮。
赵云的确是悲壮。刘备的兵本来就不多,分到他手里,更是寥寥无几。要质量没质量,要数量没数量。所以他只能为这个叫赵云的男人叹息——人生最重要的事不是练就一身武功,而是为自己的武功找到最好的买家。就像他和赵云,相似的武功却呈现出流云与乱泥之别的结局,这都是选择的结果啊。
细节决定成败,选择决定命运。对于这一点,夏侯惇深有感触。
赵云却没有什么感触,他甚至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以羸弱之兵抗击夏侯惇的十万精兵。结果显而易见。赵云带着他的兵们落荒而逃。
当然在夏侯惇看来,赵云的逃跑是符合逻辑的,而他本能的反应则是穷追不舍。直到有一个人追上来提醒他——他的部将韩浩。韩浩拍马向前大声说道:“赵云诱敌,恐有埋伏。”
夏侯惇笑了,笑得心花怒放。因为夏侯惇以为,埋伏也是要讲实力的。刘备的兵如此羸弱不堪,全部埋在前面又能怎样呢?
不自量力罢了。他下令进攻。
果然有埋伏。在赵云且战且退之后,有一个人从暗黑处冲出来接应他。刘备。
刘备看上去信心十足,虽然他身后的兵也不多,可刘备的表情完全是“你中招了”的自得。他和赵云并肩战斗,很有扭转乾坤的意思。
夏侯惇狂笑。他对韩浩说:“这就是埋伏之兵啊!哥们,今晚咱不到新野,誓不罢兵!”便冲锋。便秋风扫落叶。
刘备和赵云被打得望风而逃,空气中只剩下夏侯惇的豪迈和“将革命进行到底”式的。
但是,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因为这个时候天色已晚,天空中浓云密布,又没一点月色;夜风骤起,愈刮愈猛,很有月黑风高杀人夜的意境。
有两个人害怕了。于禁、李典。他们行进至窄狭处,见两边都是芦苇,猛地一惊,一个“火”字涌上心头。刘备和赵云为什么被打得望风而逃,且逃进这树木丛杂、芦苇遍生之地,这里面大有讲究啊!
夏侯惇也感觉到了这里面的吊诡之处。树木丛杂、芦苇遍生之地,刘备倘若用火攻怎么办?这可是无解啊!
夏侯惇急令全军撤退,以图安全。
曹操很生气
人生总是这样,事到抽身悔已迟。觉悟总比事实本身慢半步。
真是只有半步。就在夏侯惇急令全军撤退话音刚刚落地之时,火已经起来了。这火起得那叫一个如影随形,一线天似的从远处烧来,迅速蔓延至两边芦苇及四周树木。刹那间,四面八方都是火;又加上风大,火势愈来愈猛。曹军在火中丧生的,自相践踏的,死伤不计其数。
赵云回军赶杀了,他仿佛换了一个人,枪枪要致夏侯惇于死地。夏侯惇心慌意乱之下冒死突围;与此同时,李典遭到了关羽的追杀,夏侯兰、韩浩遭到了张飞的追杀,夏侯兰甚至死在了张飞的矛下,这一仗最终的结局是——火打败了一切。
一把火烧出了一个人的高智商。诸葛亮。
诸葛亮以他匪夷所思的计谋雄辩地告诉世人,很多时候,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在兵多将勇,而在于审时度势,借天借地借人和。而博望这一战,也真正打出了刘家军的“人和”——战后,关、张下马拜伏于诸葛亮面前,表示今后一定要一切行动听指挥。
诸葛亮看上去却是一脸的沉重。仿佛胜利是别人的,庆祝也是别人的,与他无关。他在思考,或者说做思考状。
因为一个事实显而易见:曹操没被打败,他只是被打痛了。
诸葛亮以为,这不是什么好事。特别是对曹操这样一个大腕来说,他接下来的选择只能是睚眦必报。所以归根到底,该失去的还是要失去。博望要失去,新野迟早也要失去。它们经不起曹操大军的践踏。所以,刘备必须要找到自己的下一个根据地,踏踏实实的根据地,可以有回旋余地的根据地。
诸葛亮再次把目标瞄准了荆州。他对刘备说:“新野小县,不可久居,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刘备则再次于心不忍,表达了不做趁人之危之事的坚强决心。诸葛亮威胁他,说,今天如果不取荆州,以后后悔莫及啊……刘备斩钉截铁:“吾宁死,不忍作负义之事。”
诸葛亮整个一没脾气——一切又回到了上次的状态:和刘大善人合作,就是要自己多担当点,舍此无他。谁叫自己选择了这样的主。我选择,我承受,人生的要义莫过于此。诸葛亮自叹命苦。
曹操很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