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2032年3月3日早上7:06
初春露重的清晨。曼迪温和地将阿比盖尔从睡梦中唤醒。曼迪是阿比盖尔的数字私人助理。对于阿比盖尔所处的睡眠周期,曼迪可以通过**的传感器准确获知。这样曼迪就能按照阿比盖尔的工作安排,在最佳时点叫醒阿比盖尔。考虑到外面天色有些灰暗,昨晚阿比盖尔上床前的心情又稍显欠佳,曼迪决定用麻雀、金翅雀清晨和鸣的录音做叫醒音乐。
阿比盖尔伸了个懒腰,从床边坐起,脚在地上探着拖鞋。“呣,已经早上啦?”她含糊地嘟哝着。
“你睡了七小时十九分钟,中间基本未受打扰。”曼迪汇报道,甜美的声音通过房间里内置的音响系统传出,语调是经过精调的轻快,“今天早上感觉如何?”
“不错,”阿比盖尔眨巴眼睛,“应该说非常好。”
这只是礼貌的问候。曼迪其实根本不需要问,也不需要主人来回答。通过多个远程传感器,这位数字助理已经对阿比盖尔的身体姿态、能量水平、面部表情及说话腔调进行了分析,并得出评估结果,那就是她今天的心情比昨晚好多了。
这是这位年轻女性和她的数字助理很平常的一天。他们俩在一起已经很久了。很多年前,阿比盖尔给自己的助理取名曼迪,那时阿比盖尔还是十几岁的孩子。当然,那时候软件的智能程度也比现在落后好多个版本。所以,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一起长大的。这些年来,曼迪对阿比盖尔的工作习惯、行为模式、情绪状态、个人喜好,还有其他好多特点越来越熟悉。可以说,曼迪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更了解阿比盖尔。
趁着阿比盖尔洗漱准备上班的时间,曼迪又跟阿比盖尔汇报了天气状况、路况和阿比盖尔上午的工作安排,还有几条推上了社交媒体头条的比较有意思的消息。
阿比盖尔一边梳头发一边问:“曼迪,今天董事会的材料你都整理好了吧?”
数字助理早料到有此一问。它已经查过阿比盖尔的工作日历,调取了生物特征历史数据,把她召开董事会所需的一切都安排好了。阿比盖尔的公司是AAT公司,AAT是情感影响应用技术[1]的缩写。阿比盖尔是这家公司的CEO。在人机技术关系领域,阿比盖尔和她的公司在业界领先。“每人都已收到会议议程。你的纪要和三维演示稿已经定稿。工作早餐备餐的事,杰罗米都安排妥当。你今天要穿的衣服我也替你选好了,莲娜丽姿那套。”
“那套我最近没穿过吗?”
曼迪想都不用想就答道:“我的记录显示,你上次穿这套衣服是两个月前,参加同等重要级别的会议。这套衣服让你自信满满,好像充满力量。而且,今天参加会议的人没见过你穿这套衣服。”
“那太好了!”阿比盖尔眉开眼笑,“曼迪,要没有你,我可怎么办呢?”
真的,可怎么办呢?
尽管这一幕听起来颇似科幻小说片段,但它所描述的十五年后的科技水平,并不算完全异想天开。语音识别与合成、个人生物特征的实时测量,还有人工智能排班系统,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且影响渐增。随着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不用几十年,这些工具的先进程度就会远超现在。
不过,我们这里要说的那种真正意义上的转变,却出自计算机科学一个尚属发展初期的分支,它的历史短到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这就是情感计算。情感计算的目标是要研制出能与人类感受互动的系统和设备。确切地说,就是让计算机和社交机器人识别、理解、重现乃至干预人类的情绪。
这一迅猛发展的领域,很可能带来我们与计算机及其他设备的交流方式上的剧变。各种系统和控制装置,会越来越根据我们的情绪反应和其他非语言线索,调整操作及行动。由此,技术会越来越跟随我们的本能,它不仅能回应我们明确表述的指令,还能满足我们未言明的需求。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会进一步探讨这样的时代对机器、对人类意味着什么。
我们都是情绪机器。几个世纪以来,生理学、生物学、神经科学及其他多个领域的研究一次次证明,人几乎从头到脚都遵循一套生理流程。这些机械化作用的规则,让我们四处活动、吃饱喝足、长大成人、繁衍后代。基因变异的范围非常狭窄时,我们基本都是先人的翻版,接着繁衍几乎是我们翻版的后代,人类几乎就像是从同一个饼干模子里倒出来,如此一代代传下去。
可这显然与人类的实际状况不尽相同。尽管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我们,但我们所具有的深度和广度,远非仅用刺激反应机理就能解释清楚。之所以如此,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有情绪。每一个人都有希望、梦想、恐惧和欲望,这些情绪既独一无二,又是人所共有。这种共同而普遍的特质之所以能表现出独特和个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情感体验不同。否则,一起长大的双胞胎岂不是连性格特质都一模一样了?可事实正相反,虽然刚开始两个人受基因影响的那部分特征和行为相同,但随着时间推移,差异会慢慢显现。从生物学、化学过程、观感输入模式上讲,人类几乎如出一辙,而让曾经和现在生活于这个星球上的所有1070亿人每一个都与众不同的,是我们的感受,是我们对所体验到的世界做出的情绪释读和反应[2]。
关于情绪是什么、为什么存在,以及如何产生等情绪理论,不说成千也有几百种。希冀在一本书,比如说本书中介绍或者探讨所有这些理论,是绝无可能的。而且本书也不会妄称哪种理论为唯一绝对真理,因为在一定意义上,绝对真理也许根本不存在。神经科学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已经多次指出,有多少理论家,就有多少种情绪理论[3]。情绪是人类境况和心灵一个异常复杂的层面,恐怕在复杂性上也只有意识之谜能略胜一筹。承认情绪的深度和复杂性,而不是试图去过度简化情绪的机制和目的,这一点很重要。
情绪是人类最基本的经验构成之一。可是,对我们生命如此重要的情绪,却一直让我们难以定义,甚至难以描述。我们对感觉和情绪理解最透彻的时候,倒像是在情绪离开我们,或者发生扭曲的时候。无论理论有多少种,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之所以是我们,情绪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没有情绪,我们不过是自身了无生气的仿制品而已。
那么进入一个计算机、机器人或其他设备与人类情绪互动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意味着什么?这种互动会如何改变人机关系和人际关系?又会如何改变技术本身?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如果情绪能在人类及部分其他动物身上自然演化,并使我们受益,那么情绪会不会也给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类似的益处?
人类始终致力于让技术的应用愈渐亲和,而不是命人向技术靠拢。情绪计算科学的出现,是水到渠成的一步,具体原因我们会在后面章节中讨论。也因为这样,人工智能的这一分支,早晚会不同程度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它会隐没于画面之中,就像人工智能领域已经研发并推向市场的几乎所有技术那样——因为无处不在而被人们飞快地视作理所当然,对其熟视无睹,以至于没有机会充分肯定它的重要价值。
设想一下这些可能性:能根据你的心情调整灯光和音乐的房间;能让年轻人投入自然的情绪反应,被玩得不亦乐乎的玩具;能注意到那件让你手足无措的工作,进而调整其帮助方式的电脑程序;在激动地发出一条措辞过于激烈的信息前,能给你一个暂停拦截的邮箱。这样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
然而,几乎任何一项技术都可能带来始料未及的问题,或者被用在有违发明者初衷的地方。情绪计算也不例外。用不着费心思量,我们都知道这项技术也可能被误用或滥用,这明显损害公众利益。与其他很多技术一样,情绪计算会成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我们有益,但其潜在的伤害力也同样不可小觑。
在谈论这一重要进步的同时,还有一点要说:一定意义上讲,情绪计算无论是在技术进步还是在人机关系的漫长进化进程中,都是一个里程碑。走到这里,花了数百万年时间来积淀。这征程漫漫的长篇故事如今可能正走到一个关键时点,此后何去何从决定的不仅是技术的未来,还有人类的未来。
不过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很多人都会思考的问题:怎么会有人要去做这个?为什么要设计能理解我们感受的机器呢?接下来的一章会告诉我们,人类经过三百多万年的跋涉发展,这一步再自然不过,甚至可说是势在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