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陆芷瑜等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倒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历来文人名士对苏小小都颇为推崇,不少名士如李贺、白居易、徐渭等都曾写诗悼念苏小小。
陆芷瑜建议道:“几位姐姐,咱们也去看看吧!”
林黛玉问道:“我只在诗文中读到苏小小的记载,只知道她是位才会横溢的女子,不知道她的具体生平!”
“苏小小自小能书善诗,文才横溢,但不幸幼年时父母双亡,寄住在钱塘西泠桥畔的姨母家。”妙玉介绍道。
“不过她为了追求自由,不愿寄人篱下,宁愿做一个青楼女子,也要尽情欣赏湖光山色,她自制了一辆油壁车,遍游湖畔山间。”
葛静怡补充道:“苏小小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时任上江观察使孟浪,因公事来到钱塘,他身为官员不好登苏小小之门,便派人请她到府中,不过苏小小不愿意摧眉折腰,后来孟浪催了几次方来。”
“当时孟浪为难她,指着庭外的一株梅花让她做诗,苏小小从容不迫地信口吟出:‘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若更分红白,还须青眼看!’,苏小小的这首诗让孟浪赞叹不已,也不再为难她。”
“后来苏小小又慧眼识才,资助穷书生鲍仁进京赶考。只是苏小小因得罪权贵,被人陷害入狱,在狱中身染重病,她临终前只说‘别无所求,只愿死后埋骨西泠。’”
林黛玉和妙玉听了苏小小的故事,都心有戚戚然,林黛玉只是感到莫名的悲戚,而妙玉则想到她此时的处境,若是她继续在江南待下去,恐怕也没有好下场,更加坚定了要避祸京城的想法。
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
黛玉、妙玉等人商议一番后,便决定祭拜苏小小。
游玩西湖后,众人在码头分别,葛寅兄妹回返扬州,而陆璟则带着林黛玉等人从水路返回姑苏。
八月二十一日,陆璟将林黛玉,妙玉,邢岫烟三人各自送回家后,带着妹妹返回家中。
陆璟自杭州归来后,便开始收拾行李,打算过几天就带着妹妹,前往凤阳去看望二叔陆俊,准备在二叔家住几天,便直接从淮安出发,前往京城赶考。
林如海在黛玉去杭州时,便决定二十五日,启程入京。
二十四日傍晚,陆璟带着芷瑜来到林家,一是送别,二是看看林如海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怀瑾,你莫不如随为师一同入京,路上也好有个照应?”林如海劝说道。
“多谢老师好意,只是弟子已经和葛寅约好一同入京赶考!”
“另外二叔来信,说让弟子入京前,去见他一面,我这几天正在收拾行李,等老师启程后,弟子便出发。”陆璟解释道。
这次江南风波,因事前有陆璟通气,陆俊也抓住这次机会,在淮安府积极配合林如海行事,清查淮安府盐税及官场。
事后陆俊又得京中好友沈济相助,在京中活动一番,现已从淮安府知府,升任凤阳巡抚,主管凤阳府,淮安府,庐阳府,徐州,滁州和合州六地政事,成为手握一方大权的守巡道员。
“既然你二叔特意来信,恐怕是有什么事情寻你,也好,等你到了京中,我们再见不迟!”
林如海也未勉强,反正陆璟已经将京中宅院,安置在林府旁边,入京后两家也算是比邻而居,来往也十分方便。
“弟子也是如此想法,二叔来信说起二弟在金陵参加乡试,弟子想来珂弟这次十有八九能考中的,可能是想让弟子带着珂弟一同入京。”
他前几日便收到陆俊的来信,说陆珂正在参加今科乡试,想必是会过的,若是过了正好可以一同进京。
而且陆珂和陆芷璃都已经定婚,陆芷璃还是和京中的一户人家定亲,只是陆俊未在信中说明是哪家,陆璟想来二叔应该是想他商议这些事情。
“如此也好!”林如海点头道。
“为师这次入京,便打算为玉儿定下婚事!”林如海随后颇有深意说道。
他觉得这些时日,陆璟带着黛玉游玩,和黛玉接触的太过频繁,难免会引起别人的闲话,因此他话语中,有几分告诫陆璟的意思。
陆璟一愣,不知道林如海怎么会突然和他说起这件事,随即问道:“可是贾家?”
“不错!”林如海点头道。
“嗯,如此一来倒是要恭喜林妹妹了。”陆璟摇摇头,也未再劝林如海。
就在林如海和陆璟做临行告别的同时,陆芷瑜和林黛玉这对小姐妹也在依依惜别。
“姐姐,这是哥哥送给姐姐的六册诗词集,收录的都是历朝才女的诗作,哥哥说希望姐姐也能名垂千古,和她们争辉相映!”
陆芷瑜的情绪颇为伤感,自从知道要和黛玉分开后,她心中就非常失落和不舍。
临别伤情,林黛玉的情绪也极为低落,但此刻她听到芷瑜所言,心中却泛起层层涟漪。
当时李嬷嬷的话,让她对诗词舍又舍不得,放又放不下,但她没想到表哥竟然支持她学习诗词。
前段时间她从表哥支持芷瑜妹妹和英莲学诗的事情上,就看出来表哥和一般男子不同,他教导芷瑜妹妹自立自强,让英莲去追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