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华人常常自称“炎黄子孙”,无论中国人身处何地,每当想起这个属于我们每一个华人共同的称谓,心中都会涌起无限的自豪感。这个神圣的称谓,代表了华人高度的文化认同感和强烈的同根同源意识。那么,“炎黄子孙”这个称谓是怎么来的呢?
“炎”“黄”分别指中国原始社会中两位不同部落的首领——炎帝和黄帝。据传说,炎帝姓姜,炎帝的部族自西方游牧进入中原,与以蚩尤为首领的自东方而来的九黎族(也称东夷族)为争夺中原而发生长期冲突。由于蚩尤部落擅长制造兵器,骁勇善战,所以炎帝族最后大败,被迫逃到涿鹿(今河北省内)。但炎帝也因此得到了自北方进入中原的黄帝部族的援助,他们联合起来,在涿鹿之战中攻杀蚩尤,兼并了东夷部族。
黄帝号轩辕氏,是传说中很有智慧的部落首领,是中华民族公认的共同祖先之一。
打败蚩尤东夷部落后,炎、黄两族为争夺中原之地反目成仇,再次陷入长期的战争,最后在阪泉(据说阪泉在今河北省怀来县)之战中,黄帝族打败了炎帝族并兼并了它,控制了中原地区。这样,炎、黄两族和东夷族以及南方的一些部落逐渐融合,经过夏、商、周几代的演变,到春秋时期形成了“华夏族”,汉代强盛起来以后称为汉族。于是,在中国人心目中,炎、黄二帝就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炎黄子孙”也就成了中华民族公认的代名词。
小贴士
“炎黄子孙”这个称谓,实际上反映了中华民族是在不断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