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只能用数字表示吗(1 / 1)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的“有”是通假字,通“又”,“十有五”表示“十五”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我十五岁即志于学,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时,懂得天命,六十岁时,能听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超出规矩。

孔夫子的这句话里,用数字表示确切的年龄。不过在中国古代,人们有时不用数字表示年龄,而是用与之相关的称谓来代替。按照年龄顺序排列为:襁褓、孩提、垂髫、总角、豆蔻、及笄、束发、弱冠、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天命、半百、花甲、耳顺、耆、古稀、耋、耄、期颐。襁褓指未满周岁;孩提是指幼儿时期;垂髫是指三四岁到七八岁;总角指十一二岁至十三四岁;豆蔻指十三四岁;及笄是指女子年满十五岁,表示成年;束发是指古人男子十五岁而束发;弱冠是指男子二十岁,以示成年;而立之年是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是指四十岁;知命、半百均表示五十岁;花甲和耳顺均指六十岁;耆指六十岁以上;古稀指七十岁;耋指七十岁到八十岁;耄指八十岁到九十岁;期颐是指一百岁。

古人的这些称谓仍沿用至今,可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