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听说过“大红大紫”这个成语呢?如果我们看电视、听广播,听周围人的议论,可能就知道这样的说法实际上是很常见的,大多在形容一个人非常受欢迎的情况下使用。那么,我们为什么使用红色和紫色来表示一个人的受宠和受欢迎,而不使用蓝色和绿色,说“大蓝大绿”呢?
这一点,就与中国的历史有关系了。在中国古代,颜色是有着定义与等级的,与官服制度也有密切关系。最初中国古代正色只有青、赤、黄、白和黑五种,而紫色属于间色,是卑劣的颜色,但是春秋首霸齐桓公特别喜欢紫色,《韩非子》中说“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所以,从春秋时起,紫色就成为尊贵色。在南北朝时期创立了五等公服制度,其排序为朱、紫、绯(深红色)、绿、青。而到了唐朝,五品以上的官吏的服饰是红色的,而三品以上的官吏,服装是紫色的,这些官员因为自身的地位高,且受到皇帝的宠爱和赏识,就成为“红人”。也因为这样,“红得发紫”就象征了一种成功者的人生境况。相反,青色就象征着不得意了,所以“青衫”也就代指失意遭贬。白居易的“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正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