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当中,人们常常用黑名单来比喻一些被视为负面的、被列入被否定名录的东西。
黑名单其实最初是从英国的牛津、剑桥等知名学校流传开的。中世纪初,对于行为不端的学生,把他们的姓名与做法都写在黑色封皮的书上,就叫作黑名单,作为某种惩罚措施,上了黑名单的学生会名誉扫地。这种方式也被商人所用,来记录那些赖账的不守信用的顾客,号召所有人都不再给这些人赊账。随着这种做法的推广,各行各业都兴起了这种黑名单。这种做法被固定下来是在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麦卡伦法案》,在这个法案当中,他们编制了形形色色的黑名单,并且按照名单逮捕人员,宣布美国处于“全面紧急状态”。
如今,黑名单被广泛地应用在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用作对一些负面人物、信息等的标示,上了黑名单的人、物等就处于一个受人关注的状态,但是这种状态并不是好的,而是人人避之不及的。比如说在每年的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都会举办专题晚会曝光一些黑心的企业、商品等,将它们拉入消费领域的黑名单。同时,现在金融、经济领域的“诚信记录”等也是一种黑名单效应,有过不良信用记录的人在贷款等方面就处于不利位置。
所以大家一定要遵守信用,避免自己被列入黑名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