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文艺复兴(1 / 1)

1477年,南锡之战爆发,勃艮第公国输给了法兰西王国,这个事件意味着勃艮第乐派的终结。勃艮第乐派虽然不复存在,但作曲家并没有消失,他们构成了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音乐流派——佛兰德乐派。

佛兰德乐派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时间持续较久的乐派,有很多一流的作曲家。

奥兰多·迪·拉索是佛兰德乐派音乐风格的集大成者。拉索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宗教和世俗声乐作品,为复调音乐到主调音乐的过渡开创了新路。

到了文艺复兴后期,欧洲大陆相继出现了法国的尚松(一种叙事曲,类似于希腊史诗)、德国的艺术歌曲、意大利的牧歌等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音乐,这些具有鲜明民族特征、主调与复调结合的形式,使世俗音乐更丰富多彩。

16世纪初,天主教出现了一次翻天覆地的重大改革,教会音乐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了九十五条论纲,开始了宗教改革运动。路德把《圣经》翻译成德语,请作曲家约翰·沃尔特谱写适合德语演唱的歌曲,此举推动了德国音乐的发展。因为支持宗教改革而闻名的英王亨利八世,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出现了用英语演唱的赞美歌。

随着宗教改革的如火如荼,天主教会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创作了一系列反宗教改革音乐,罗马乐派和威尼斯乐派因此应运而生。罗马乐派是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以罗马为中心形成的音乐流派,是采用清唱方式合唱的典型乐派。

清唱剧在这一时期形成。直到17世纪,以《圣经》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清唱剧才开始蓬勃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的清唱剧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以拉丁语为主的宗教音乐和以意大利语为主的通俗音乐。

威尼斯乐派

文艺复兴时期,对西方音乐影响最大的是威尼斯乐派。威尼斯乐派对西方音乐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创了双重合唱曲这种歌唱形式;创作了大量的器乐作品,对之后欧洲器乐和主调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637年率先在威尼斯建立了第一个歌剧院——圣卡西亚诺,标志着歌剧从贵族阶层走向平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