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年,金兵攻破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妃嫔、贵族、朝臣等三千多人,史称“靖康之变”。不久,北宋灭亡,康王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建立南宋,后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北宋灭亡后,很多原本居住在北方的词人被迫南渡。此前,他们的生活都比较安逸,词作多吟风弄月之作;南渡之后,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他们的词风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多反映家国之恨和身世之憾,越来越贴近社会现实。这批词人被称为“南渡词人”。
李清照是南渡词人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个,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章丘人。她出身书香门第,早年生活优裕,18岁时与宰相之子赵明诚结婚,婚后感情和美,生活顺遂。在此期间,她创作了多首优秀的词作,多以爱情、闲适生活、自然景色为题材,代表作有《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等。
李清照中年时遭逢“靖康之变”,南渡后又经历了丧夫之痛,国破家亡,她的词作从此充满了沉重与悲伤。这段时期,她的代表作有《声声慢》《武陵春》等。
以《武陵春》为例: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zé měng)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写的虽是闺怨,却远非一般的闺怨词所能比拟,与李清照前期的闺怨词也有极大出入。上片极言暮春景色的衰败与“物是人非”的愁苦,下片更进一步表现内心愁苦之深重,只怕连舴艋舟都载不动。这种夸张的比喻十分新奇,又十分自然,不见丝毫斧凿痕迹,浑然天成。整首词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妥帖,颇有特色,后世有人评价说“全词婉转哀啼,令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本非悼亡,而实悼亡,妇人悼亡,此当为千古绝唱”,的确实至名归。
《词论》
李清照不仅词写得好,还写了一篇讲词的短文《词论》。在这篇文章里,李清照认为词与诗是不同的文学体裁,提出了词为“别是一家”之说,并强调词应该配合词牌所对应的曲调。她还在《词论》中回顾了词的发展史,对历代词人做了一番品评。比如,她认为柳永的词虽合音律,但用词太俗,格调不高。对于晏殊、欧阳修、苏轼等文学大家,她以为,作词对他们来说,本应该像拿着瓢从大海里取水那般容易,可他们的词作却不合音律,只能算是长短不一的诗罢了。而王安石、曾巩虽然文章写得好,有西汉时的风格,但他们的词却让人读不下去……
李清照关于词“别是一家”的理论,对于后世的影响极大,直至明清,李渔等人依然认为词应该“上不似诗,下不似曲”。
虽然李清照对于词人的品评只是一家之言,但在我国两千多年的文学史上,她是第一位依据创作经验写出创作理论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