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周围村落的要求(1 / 1)

琉璃满京华 衣布衣出 1323 字 2个月前

如今东溪县的知县大人根本就做不了主,在此坐镇的是顺城府知府姚启明。

知府大人带着两个师爷、四个府衙的官员,另有若干小吏,亲自来东溪县督导工作。

这若不是实实在在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他们上上下下所有官员,谁也不会相信,在这短短三个月间,东溪县会如此热闹,划归东溪县管辖的、那片荒凉旷野会如此抢手。

只因这地方偶尔会出现几块的黑漆漆的石头,居然就给东溪县、给顺城府带来如此大的进账

看着那让人头晕的银票,一笔笔的荒地卖出记录,这些原本白给都没人要的土地,居然有人买了,所得银两,大约抵得上整个州郡好几年的税收了吧?

不知这笔银子交上去,算不算他们今年官员的考评?

其实无论算不算关系都不大,考评上去了,说不定就要调任呢。照着乌金石矿的发展势头,这地方以后是有产出的地方,肥得很呢,调出去未见得是[新]好事。

还有,那五家来买地的时候,东溪县知府和办理地契的小吏心下是狐疑的。京城这五家那都是在京城扎根的家族,来这里买地,一定有缘由。

很多人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都跟着或多或少投资了一笔。如今看到京城这么多人都来赶场子,他们买的地皮一定是赚了的。

顺城府知府大人姚启明也是买了的,只不过他得避嫌,买地并非以他的名义,也没敢多买,生怕被人揪住辫子,狠狠参上一本。

世事无常啊,原来鸟都不愿意来拉屎的、很有些破败的东溪县县衙,如今塞满了衣着光鲜的大族管事,闹哄哄的,几乎要把县衙大堂的房顶掀起来了。

看着如此纷乱的场面,姚启明终于忍不住了,大力一拍桌子,一边甩着拍得生疼的手,这边还不耽误正事,哗的站起,喝道:“吵什么!似尔等这般吵闹,这公事还能办吗?!都回去,什么时候能好好说话了,什么时候再过来!”

说完,呵斥门外守候的衙役:“把他们给本官打出去!”

“是!”衙役们答应的很敞亮,但谁也没敢当真。他们虽然是衙门里最底层的人,但消息不见得不灵通。这段时间在东溪县衙进出的人,更是让他们多了些眼力劲。

知府大人让他们打出去的这些人,虽然其中有商人,但大部分都是京城贵人府里的管事。

这些人哪里是他们能打的?他们前脚把人打出去了,后脚人家主子找来,虽然下令的是知府大人,但最后顶缸当替罪羊的,一定是他们。

衙役们痛快的领命,但进来之后却都分外的小心客气,好声好气的往外请人,什么隔壁房间炉火烧得极旺,什么屋里有刚烧好的汤品点心……嘴巴都说干了,才把一众大爷请了出去。

“怎么办?”东溪县知县苦着脸,向知府大人讨教。

姚启明看向随他过来的钱粮师爷。

师爷一早就看出,这样哄抢下去不叫个事儿。

“限量吧,限量购买。今日已经这样了,县衙今日就不办公了,先派人去东溪略略丈量一下土地,看还有多少可用。每家排一个号,可以买五十亩地。想继续买,必须重新排队领号。”

东溪县知县面带忧色,那些管事背后可都是大人物,五十亩地怎么打发得了这种人家。

姚启明却点了点头:“朝廷也没给咱们个指示,总不能把这里的土地都让大族买了去。不论什么地方,总要养些平民百姓才好。若单凭世家大族和富豪,这片地怎能繁华得起来?”

东溪县出台的这个政策,立时让汹涌过来的人们叫苦连天,其中也不乏叫骂声。

但知县官小,那也是朝廷任命的。若人家不惧权贵,这片地就是在任知县说了算,更何况此地还有州府来的知府坐镇,总要镇得住场子才行。

虽然来人个个都不情愿,却也只能照办。好在大家买的之后还可以互换,顶多再交衙门一些办理地契买卖的手续费。

各位大人着实没想到,这种限制购买的条款居然还能带来另一项收入,着实是意外之喜。

东溪的格局终究没变,还是以五个家族为主导。

清韵斋买地就没有这些困扰了,康掌柜这次是亲自来的。他排了号,也不跟人争抢好地段,分次领了几个号,在边缘些的地方买了二百多亩地,居然还都是挨着的。

知道买地的是清韵斋,人们还着实往深入里考量了一下,难道这片地也有什么大来头不成?这是清韵斋出手啊,这地底有乌金石?还是干脆埋有银子?

不过打听之后知道,这里是要修建玻璃作坊,因作坊大,不便在热闹区域,所以才选了边缘地带,众人这才打消了跟风的念头。

人多了,乱七八糟的事自然也就多了。此时已进入冬月,不是经营房屋买卖的时候,各家在各自的地盘做了标记,人便撤回去了,只等来年再来做详细规划。

人是走了,但这么多人来这里走了一朝,了解的情况却也更多了。

乌金石这种东西,不用寒来暑往、春种秋收,也不用一针一线、辛苦织作,更不用像别的矿石那样,需要经过炼制锻造才能使用。在这里,只要有足够的人,能够把东西挖出来、运出去,那就能变成银子。

这世间还能找到如此赚钱的事项吗?绝对找不到!

乌金石的巨大利益,又一次被热议,从东溪到京城开始向周围扩散,乌金石的话题被各种圈子议论,其中不乏想来东溪试试运气的人。

邵毅担心的矿区安全并未发生,但矿区外围和运输路线周边的村落却闹起了幺蛾子。

已经签订书面协议的村落并未反悔闹事,而是各家出了代表,说通各村村长和里正,希望矿区能分发那些矿工家属一些乌金石,让他们在家中缺少壮年劳力、无法砍伐足够柴禾的情况下,能度过寒冬。

一家两家提这种要求倒是没什么问题,无论答应与否,都不算什么。即使十家八家也无所谓,但出面的提要求的人家却是太多了,虽不是百分百,但十之八九却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