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唐嬷嬷的标准(1 / 1)

琉璃满京华 衣布衣出 1424 字 2个月前

只见一个身着藕荷色上杉、湖绿色锦缎裙,身形很是消瘦的女子,低头走了进来。直到站在花厅当中,她都未曾抬头。

王家这位二奶奶,唐嬷嬷是知道的。她对夏晏清嫁进王家倒是没什么看法,在她看来,女子有没有学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身为女子,要懂得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女子学识太多反而不好,学的东西多了,也就多了些不契合实际的奢望,是家宅不安的潜在威胁。

这女子虽然是低头进门的,可唐嬷嬷阅人无数,能从她的走路和身姿上看出,这女子并不如外界传言那样怯懦无用。

夏晏清垂首敛眉,分别给刘夫人和袁氏见礼。唐嬷嬷也站起身来。

刘夫人微笑,给两人做了介绍。

唐嬷嬷作为服侍主家的嬷嬷,当先给夏晏清行礼,夏晏清微微抬头,看一眼唐嬷嬷,连忙回礼。

两人落座之后,刘夫人和袁氏交代了夏晏清诸多事宜,无非就是好好跟着嬷嬷学习礼仪,听嬷嬷教导之类。

再和唐嬷嬷道了辛苦。

唐嬷嬷识眼色,见该交代的事情都交代完,也不耽误主家时间,起身给刘夫人和袁氏行礼,告退。

夏晏清当然跟着请辞。

两人一前一后出了花厅,一路无语,往秋月苑而来。

秋月苑这里,李嬷嬷早领着院子里的丫鬟婆子,把东厢第一间屋子腾出来,准备给请来的教养嬷嬷居住。

刘夫人房里的丫鬟把夏晏清叫走,李嬷嬷就心急的在院中等候了。

她对这位嬷嬷颇有期待。她家二奶奶,她是管不了的,若是王家请来的教养嬷嬷有些道行,能让二奶奶学会后宅女子的贤惠忍让,对二爷多些恭顺。也许,二奶奶就能首先向二爷低头,二爷也就愿意来秋月苑了。

所以,李嬷嬷已经在院门口等了一会儿了。

远远看见夏晏清一位面生的中年妇人走来,后面跟着心淑和心秀二人,李嬷嬷知道,这就是新来的教养嬷嬷了。

她连忙迎上去:“二奶奶回来了,奴婢见过二奶奶。”

夏晏清不置可否的嗯了一声,“这位是母亲请来的教养嬷嬷,咱们进去说话。”

走进院子,夏晏清停下脚步,转头问唐嬷嬷道:“嬷嬷刚到,您看,要不要先看看您的房间,歇息片刻。”

她的本意,唐嬷嬷初来乍到,还是先歇一歇,熟悉一下环境,今天就先不要说什么规矩礼法了。

还有,既然已经定下上午白先生授课,下午学规矩礼仪,现在刚过辰时,那就是她学习文化课的时候,她应该回去上课。

谁知道这位唐嬷嬷是个什么性格,千万不能让这位唐嬷嬷觉得,她的时间可以由着教养嬷嬷随意支配。

夏晏清已经把意思表达的很清楚了,可唐嬷嬷并没有顺着她的意思来,“奴婢是来伺候二奶奶的,哪里有那么多讲究?先不忙看房间,奴婢想和二奶奶说说您的时间安排。”

这么不合作吗?夏晏清无奈望天,只得点头:“那就请嬷嬷进屋说话吧。”

夏晏清在上房的堂屋坐下,吩咐丫鬟给唐嬷嬷上茶。

这边,唐嬷嬷和李嬷嬷、四个丫鬟见过之后,也在一旁的锦凳坐下。

“嬷嬷有什么话尽管说。母亲大概对嬷嬷讲过,另外有一位先生给我授课,今日的课业,才讲到一半,实在不敢让先生久等。”夏晏清委婉说道。

唐嬷嬷原本老道的眼眸更深了些,她从这委婉的言语中听出,这位二奶奶迫不及待的想离开了。

她压下心中的不悦,面色如常,问道:“二奶奶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学规矩?”

之前,王家请她的时候,说这位二奶奶另有课业,晌午之前,是读书习字时间。她当时就很不以为然。

夏家女子是什么状况,京城里,只要稍微留点心的人就知道。

既然已经成年,也已经嫁做人妇,那就应该沉下心来,好好侍奉夫君公婆,准备着相夫教子。可这位二奶奶,却把时间用来学这些无用的东西,实在胡闹的紧。

谁知,事情还不算完,临了,居然又增加了学习诗词绘画的时间。

她简直不知道该怎么评说王侍郎这一家人了。夏氏在乡下长大,犯糊涂也就罢了,居然连王侍郎的母亲和妻子,也跟着夏氏胡闹,这就太过了!

夏晏清一直留意着唐嬷嬷的神色变化,可人家城府很深,很善于掩饰情绪,没露出丝毫情绪。

这时听得唐嬷嬷平静的询问,她也放缓语气,答道:“这个还是嬷嬷定吧,您今日刚来,可以歇息一天或几天。时间您来定,什么时候开始都行。”

看起来,唐嬷嬷想尽快开始管教她。可她晚饭之后,还要去白先生院子里学所谓的诗词绘画,也不知刘夫人有没有向唐嬷嬷交代清楚。

她补充道:“不知我家婆母是否对嬷嬷提过?我除了每日前晌读书习字,晚饭后,还要随先生学习书画诗词。”

直到这时,唐嬷嬷眼皮下垂,才泄露出她的些许不赞成。

她先是瞥了李默默一眼,才慢条斯理的说道:“大概没人提醒过二奶,女子当以德为先。嫁做人妇,就该侍奉公婆、姑嫂,相夫教子。至于琴棋书画这些,不过是女儿家的消遣,有则锦上添花,没有也无伤大雅。”

夏晏清抿了抿唇,这位唐嬷嬷的意思,是说她不应该读书吧。

她穿来这里时间不长,却知道京城女眷对皇宫的敬畏和仰慕。相应的,宫里出来的嬷嬷,也有着不同一般的尊荣。

如今这位宫里出来唐嬷嬷,初来乍到,夏晏清还不了解她的人品秉性,自然也不好冒然反驳她的说教。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唐嬷嬷说的话并不全是错的。

至少在另一个时空的那本红楼巨著中,荣国公府里风头无限的琏二奶奶,人家就是不识字的。却并没因此失去长辈的疼爱,更是把丈夫拿捏的死死的,小姑子以及客居的亲眷女孩子们,也都敬着她。

最大的问题是,听唐嬷嬷说话,并不打算把她培养成王熙凤那样的人。照着唐嬷嬷的培养方向,她以后就是个面人吧。随周围人的喜好,捏成他们各自喜欢的形状。

而王家,也不是勋贵府邸,人家标榜的是读书世家。极有可能,下一次春闱,就能实现一门两兄弟、两状元的美谈,人家不打算用勋贵之家的标准衡量自家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