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凄凉的仙女(1 / 1)

解梦大师 刘跃辰 1419 字 2个月前

我梦见自己穿着白色的裙子,在一个山崖边飘来飘去。感觉自己是仙女,可是梦里又觉得不对。心里很烦躁,就醒了。

这是小艺在第三次咨询中讲给我听的。这个梦她做过两次了,她说不知道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心里很堵,有种很不舒服的感觉。

小艺是高二的学生。学习很好,就是没有什么朋友,父母看得很紧,除了学习她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最近一段时间经常自己一个人躲起来哭。爸爸妈妈很担心,找到我的工作室,希望能得到帮助。我和小艺利用沙盘游戏治疗技术工作三次了。做完沙盘,小艺告诉我这个梦。

“醒来的时候小艺有些烦躁的感觉?”我问。

“是的,感觉很堵。”小艺点头。

我:“让自己回到那个梦境里……你可以闭上眼睛……让自己慢慢回到那个梦境里。”

小艺闭上眼睛。

我:“小艺可以选择一个更舒适的姿势坐在沙发上……可以像现在这样坐着,也可以调整一下,让自己更舒适。”

小艺靠在沙发上。

我:“小艺在梦里穿着一件白色的裙子,去感受一下穿着白裙子的小艺是什么状态?”

“很轻……感觉没有重量……”小艺的声音很弱。

我:“小艺来到山崖边……去感受一下此刻小艺的心情。”

小艺:“有些害怕,不过还好,我没有掉到山崖下面去。”

我:“小艺有些害怕……在山崖边上飘来飘去……小艺想做什么?”

小艺:“说不好……就是在山崖的一边飘来飘去……好像要到山崖的另一边去。”

我:“山崖的另一边有什么?”

小艺:“看不清楚……有很多雾气在这里……我只能看到山崖的这边。”

我:“小艺只能看到山崖的这边。”

“嗯,只能看到这边……那边有什么呢?”小艺喃喃自语。

我:“现在先看看山崖的这边都有什么呢?”

小艺:“这边都是峭壁。”

我:“这边都是峭壁……形容一下这些峭壁吧。”

小艺:“峭壁上的石头很光滑,也很凶险……月亮在山崖的上空,很凄凉的感觉。”

我:“很凄凉的感觉。”

小艺:“很凄凉……我感觉我不是仙女,我好像是一个孤魂野鬼。”

我:“孤魂野鬼……不是仙女。”

小艺:“不是仙女……我好像一点力气也没有。”

我:“小艺在这里等待一会儿……看看

雾气会不会一点一点地散去。”

过了好一会儿,小艺说:“没有,这些雾气不会散去的,我看不到山崖的对面。”

我:“小艺现在想象着画面定格在这里,就像放电影一样,把放映机暂停在这里……过一段时间,我们再来看这部电影……现在就停在那里……之后让自己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回到咨询室的沙发上来……你可以完全地回到现实中来……带着一份轻松的感觉回到咨询室的沙发上来。”

唤醒小艺之后,我给她倒了杯温热的水,让她去感受水流进身体里的感觉。这是希望她转移一下注意力,不要停留在那个梦境中,因为这个梦境里的小艺太脆弱了,没有力量,这会影响小艺在现实生活中的状态。

小艺走后,我给她的妈妈打电话,正好她爸爸也在,我请她打开手机的扬声器,简单介绍了一下小艺最近咨询的情况,小艺现在很脆弱,她感觉没有力量,从她的梦里我感觉到了她的无助,这很明显是抑郁倾向。我建议爸爸、妈妈在休息的时候多带小艺去外面走走,不要认为这是浪费学习时间,小艺的人生不只是学习。之后我又告诉他们:(大致的意思吧,当时没有记录。)

大部分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抱着某种愿望和“爱”,认为自己可以辨别好坏,想指引孩子的生活。试问,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伟人和智者?即使你达到了那个高度,你又凭什么知道你的选择就是孩子想要的生活?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从孩子的语言、行为、思维模式中,把一些问题带进他的意识范畴,协助孩子去发现内在的动力。

家长运用自身的资源,为孩子尽可能地呈现出事实真相,支持孩子自己去选择,这才是家长要做的事情。所以,当我们放下帮助和引领孩子的企图,站在较远一点的地方,视角会更开阔,可以收集更多的信息,这时会发现,我们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协助他看到事物的本质和真相,并有所改变和提高各层面的能力。这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能力,需要我们做家长的不断地练习和提升自我素质。

也就是说,做家长的,不是站在指引孩子的位置上,而是站在协助孩子去发现的位置上,这不仅仅是对孩子的帮助,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爱,有时会蒙住家长的眼睛。什么是真正的爱?爱是一种支持、理解和呵护,而不是限制。爱是无私的,没有条件的,而一些家长的爱却是带有条件的,那个条件就是我给你爱,你要听我的。

在与小艺又工作了三次之后,她有了一些变化,我觉得时机成熟了,就建议她再次回到那个梦境中。

:“小艺闭上眼睛,让自己再回到以前做的梦境里。”

小艺又像以前那样,靠在沙发里。

我:“当小艺回到那个梦境里的时候,那部电影的画面就会动起来……小艺现在穿着什么样的衣服?”

“白色的连衣裙,带着蓝色的花边。”小艺说。

我:“白色的连衣裙,带着蓝色的花边。”

小艺:“我很喜欢这件衣服……它很漂亮。”

小艺的脸上多了一些表情,感觉不像以前那样木然。

我:“小艺现在可以看看周边的环境。”

小艺:“我站在山崖边上,我站的地方有一小块草地。”

我:“小艺的脚下有一块儿草地。”

小艺:“嗯,对了,现在不那么黑了,月亮走了很远、很高,天边有些发白。”

我:“天边有些发白。”

小艺:“雾气看不见了……我看到山崖的那边是小湖……还有树林和鲜花。”

我:“山崖的那边有小湖、树木和鲜花……小艺什么感受?”

小艺的脸上挂着一丝微笑,“很美……很美。”

我:“小艺可以在这种感受里多待一会儿……在这种很美的感受里多待一会儿。”

……

释梦到这里就结束了,利用这个梦境我也可以再多做些什么,譬如:我可以引导小艺想办法到山崖的对面。出于对梦境的敬畏,也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1)的理念,我没有那么做。其实,当小艺看到山崖对面的美好,这本身就够了。这个梦帮助我们的是,小艺的内在疗愈机制开始启动了。对于抑郁症倾向的来访者来说,内在疗愈机制的启动标志着她开始获得热情,对生活有了渴望,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写这本书的时候,我翻阅小艺个案记录,我们一共咨询了21次。现在小艺的状态很好,积极、乐观。

注释:

(1)人本主义心理学:

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和其他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

人本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