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一个人,罗克渐渐感到很孤独,虽然他明白这是他自己的选择,没有人禁锢他,但他依然更喜欢独处,似乎这个世界另他很失望。
罗克偶尔也会感到空虚,作为半个哲学家的他当然知道空虚会带来多么大的危害:人类最怕的不是贫穷和苦难,而是空虚。空虚会使人丢掉信念,会使人道德沦丧,会使人失去理智,甚至会杀死一个人。”
但是罗克会控制好自己,他也知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
罗克每天的生活相对来说已经算轻松了,他的工作量小,有充足时间练武,看书,思考,写作等等,做自己喜欢的事。罗克为此感到很幸运。
这天下午,罗克感觉实在有些无聊,他想去汉江河边走走,散散心。天气不错,早晨下了一阵雨,现在气候很温和。
罗克来到河边,他从未见过这种景象,可能是刚下过雨的缘故吧,河面上竟然弥漫着很高一层雾,河的对岸只能看到高大建筑的顶端。有些人正在此处拍照,罗克也情不自禁的取出手机拍了一张。
当罗克站在阴暗处查看刚拍摄的照片时,照片中有一处景象使他很吃惊:雾中有建筑,有人,还有动植物……
罗克又朝河面看了看,没有发现任何迹象。然后,他又将照片上的景物和河对岸的作一对比发现两者并不同。
“该不会是海市蜃楼吧?”罗克非常疑惑,他想走近点一探究竟。
于是,他又往河的最边沿走去。站在河的边沿,罗克仔细朝河面看,还是看不到照片里的景象。
正在纳闷之时,突然一座大约一米多宽的铁桥从河中间伸到了罗克脚下。在桥的另一边罗克隐隐约约看到几个大字“乌托邦”。罗克好奇的心使他忘了内心的恐惧,他决心走进这个神秘地带。
于是,罗克坚决的踏上了铁桥。当他站在桥上以后,铁桥自动收缩回去,罗克没有心里准备,不小心摔了一跤,但他紧紧趴在桥上,一直跟着进入了“乌托邦”。
罗克到了那里以后,眼前马上呈现出另一个世界,他不在河面上,而就站在一个崭新的世界中。
罗克可以清楚的看到刚刚那几个大字“乌托邦”就悬挂在此地的上空,过往行人很稀少,街上没有做买卖的,更没有特定的市场招牌,男女老少笑脸相迎,四处呈现出欢快的景象,好似一个世外桃源。
罗克接着四处走走,这时,有一家人正在吃饭,便招呼罗克进来一起吃。罗克习惯性的拒绝了,但一位老爷爷却出来拉他进入说:“在这里,你是第一个客气的人,乌托邦都是自己人,进来吧,你一定很饿了……”罗克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
吃饭的过程中,这家人了解到罗克不是乌托邦的人,便告诉了罗克乌托邦的来历。
原来乌托邦人是在二十世纪以前长期战乱时,在一个名叫李东海的人的领导下躲避于此而形成的国家,于是他们的后代就一直延续这一国家传统。至于这个地方怎么找到的,这家人却不肯告诉罗克,因为罗克始终是要离开这里的,一个陌生人是不应该知道这个地方的具体情况,否则将会影响其本来安定的局面。
罗克也算识趣,没有再追问。
随后,罗克又在乌托邦到处转了转,罗克打听和了解到,在乌托邦岛国内,财产公有,消灭了私有制,所有东西都尽归公有。在平等基础上实行生产公有
和消费公有。
在乌托邦岛里没有穷人、没有乞丐、一切为大家所公有。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不论男女,都有参加劳动的义务,因为人人劳动、所以消除了剥削。
乌托邦实行民主制度,所有官员都是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任期一年。乌托邦全岛分54个城,每个城分4个区,各区每30户选举一名低级官员称小吏,从每10名小吏中选一名高一级的官员称大卫。全国的最高机构是元老院,并设民众大会。元老院推选一人任国王,国王是终身制,但如果国王虐待人民,亦可撤换。官员除调解民事纠纷外,主要的任务也是以身作则参加劳动。国家的职能逐渐缩小,随之变成一个生产合作组织。
乌托邦岛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家族生活制度依族长制。在乌托邦人来,婚姻关系是神圣的、破坏婚姻关系的人将被罚做奴隶。
乌托邦岛的主要生产部门是手工业和农业、技术基础是手工劳动。每个“家庭”就是一个手工作坊。生产的产品归全社会所有。农业实行义务劳动,人们轮流下乡,从事二年的农业劳动。乌托邦岛因没有商品贸易,所以鄙视金钱。
乌托邦岛也有对外贸易,但主要是为了得到岛上所缺的铁。乌托邦人在对外贸易时十分注意贸易人员挑选,因为一旦泄露岛国秘密,将有可能破坏整个良好局面。
乌托邦人的生活包括两件大事,一是生产劳动,一是从事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所有儿童都要接受教育。男女两性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实行的是公共的教育制度。
岛国内负责儿童教育工作的是教士。岛上的54个城中,每个城市有十三座教堂,每一教堂有一教士。教士除负责宗教事务外,还负责教化人民并充当儿童的教师。
在乌托邦岛,为了发展文化科学,国家选择一部分有科学天才的人专门从事科学研究,他们可以免除体力劳动。这些人由教士*,由小吏投票选出,如若他们有负国家的重托,则被免去科研的职务,重新回到生产岗位。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工人能利用业余时间进修科学,成绩突出,也会被提拔到科研机关专门从事科学研究。
在乌托邦的教育中,美德占首位,而学问居第二位。知识应与道德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知识、学问,而又傲慢尚虚荣,那么知识就会成为罪恶的渊源。他们认为与美德联系在一起的学问要比王国的全部宝藏还珍贵。乌托邦人把青年的道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上,平常应随时随地进行。对青年进行道德教育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义务。
另外,乌托邦的德育中,还十分重视人道、仁慈等观念的境界。乌托邦不准公民从事屠宰业,也不准人狩猎,因为杀生会使人丧失人性中最可贵的恻隐之心。个人的行为以不能违反公共利益为前提,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同时,乌托邦人崇尚自然、简朴的生活,反对奢华,视金银如粪土。
另外,进行德育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即是宗教教育。
在乌托邦岛上仍然存在宗教,但这种宗教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这种崇尚自然神论是与哲学的理性原则紧密相联的。同时,乌托邦人认为,他们的宗教是认真的,严峻的。他们只要讨论幸福,总是把哲学的理性和宗教的原则联系上,他们认为,一旦没有这些宗教原则,理性本身就削弱到不足以展开对真正的幸福这一问题的研究。
不仅如此,乌托邦人还把教堂也作为教育儿童的重要场所。在教堂进行礼拜
时,老年人和青年人坐在一起,以免儿童们调皮嬉戏,他们认为、只有对神虔诚敬畏才能激起人的德行。宗教教义中有许多劝恶从善的警句,这对青年人道德的形成是有一定作用的。
在美育中、音乐占有特殊的地位。乌托邦岛上的音乐,声调优美,能准确地表达人们的感情,激发人的热情。为了享受生活的快乐,每顿每餐都有音乐。音乐能使人无时不感到快乐,它能触动我们的官能,使它感到一种秘密的非常动人的力量。
乌托邦人崇尚美观,认可追求高尚的快乐。任何音乐,只要无害处,都不应禁止——这是他们非常赞同的一种表现。
他们的审美观也十分奇特,他们服饰朴素,衣着样式统一,所有的人的衣服都用粗毛线或麻布织成,除男女、未婚已婚者有区别外,款式趋于统一。做工时才穿皮制衣服。乌托邦人视穿金戴银、衣着华丽的人为“小丑”。
乌托邦人还十分重视文娱活动。休息与身体锻炼。晚饭后有一小时的娱乐活动,一切有益于身体的文体活动,乌托邦人都喜欢。健美的身体是十分重要的。健康也是幸福生活的重要因素。美观、矫健、轻捷、这些是乌托邦人视为来自大自然的特殊的令人愉快的礼品而高兴地加以珍视。
使罗克惊讶的是,乌托邦国没有商人,有工作能力的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在自己家自觉从事国家分配的工作,每天只干六小时,其他时间随意安排。人们需要什么就在相对的家庭去取就行,经过长期培养,乌托邦人自觉性很强。
罗克顿时对这种生活产生无限向往,他不再想要回去了,决定在此享清福。罗克向人询问了国王的住处,并在大卫的引导下见到了国王。国王对一个外界之人非常客气,他招呼罗克坐下,还吩咐手下人给罗克倒茶,并且准备宴席。
接着,国王问道:“你来到我国,感觉怎么样?”
罗克回答:“实不相瞒,我非常喜欢这样的国家,这里环境优美,资源富饶,人们相处和谐,简直就是人间天堂。我还恳请国王,如果可以的话,我想成为这里的公民好吗?”
罗克恳求国王答应收留他,但国王却拒绝了:“对不起,我可以答应你在这里多住几天,但你必须得回去。在你来到之前,已经有无数外界人有幸走进了这里,我们也试图收留过某些人,但他们却怎么都改不了贪婪自私的习惯,一度给乌托邦带来危害,请你理解。”
罗克很能理解我们人类这种天性是多么难以改变,他也不想自讨没趣,但罗克想:既然不能将人留在这里,那总该留点什么吧。于是罗克提出想教乌托邦人武术,国王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接下来几天,罗克将十三太保传授给了乌托邦的一部分人。罗克突然不想就此罢休,他又恳求国王留下他,并且保证严格遵循乌托邦规则。可是国王仍然无可奈何的拒绝了,罗克还想再辩解,可就在这时,他脚下的土地开始向下塌陷,罗克就这样掉进了河里。
罗克在河里不停的挣扎,这时,有两个男人跳进水里把他救上了岸。
其中一个对他说:“小伙子,有什么事情想不通呢?为什么非要跳河寻死,你的路还长,什么事情都要想开点……”
罗克突然发现自己仍在汉江河边,他谢过两位救命恩人,然后转身回到工厂。来到自己的卧室,罗克打开手机重新看看那张照片,却发现那些奇特的景象不见了,只有河面上的大雾与河对岸高大建筑的顶端……
(本章完)